沃伦·巴菲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在股票及外汇市场上的投资,成为2008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的首位。他被人们誉为“股神”,他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全世界。
巴菲特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从小他就表现出了在投资方面的天赋。11岁的时候,他投身股市,购买了平生第一只股票。1949年,他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师从着名的“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1969年巴菲特正式控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投资生涯。在巴菲特的苦心经营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利润不断增长。截至2008年财务年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摊薄后的每股收益高达3224美元,每股净资产高达70532美元,每股现金流量高达16439美元,长期保持美国第一高价股的地位。
投资有价值的股票
投资界的人都知道本杰明·格雷厄姆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学生,他就是被誉为“股神”的沃伦·巴菲特。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小的时候,他就极具投资意识。他对数字及投资的敏感度高于家中任何一个人。据说,他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到了上中学的时候,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从其童年的表现看,注定他的一生都要与投资打交道,也注定他会取得不凡的成就。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两年后转学到尼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士学位。可是如此聪明的他,却在1950年申请哈佛大学时被拒之门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随后他又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并拜师于着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了解到了什么才是投资,学到了让他受益终生的“价值投资理论”。最后,21周岁的巴菲特就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硕士学位。格雷厄姆对学生的要求很严,他的学生没有几个人可以得到高分,可是巴菲特毕业的时候,获得最高A+,证明他确实在投资上很有天赋。
由于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学生,所以巴菲特的很多投资理论都与格雷厄姆很像,尤其是对价值投资的看法。但他的理论又区别于格雷厄姆,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巴菲特看来,股票的价格是其内在价值决定的。这个观点是价值投资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与“空中楼阁理论”是截然相反的。在进行股票投资的时候,投资人应该特别重视的是股票具有的实际价值。投资者只有发现了它的实际价值后,才能决定什么时候应该买它。比如说,当投资者要投资的企业当时的股价高于合理价值,可是在未来的连续三年间,它的增长率会使过高的市盈率下降到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的股票是符合价值投资需要的。但如果投资者要投资的股票的市盈率是60倍,高得不合乎常理,而且其成长率也不高,那么这样的企业就是不符合价值投资标准的。在这里,公司的成长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数,即使有的公司的市盈率很高,但其具很好的发展潜力,也能说明这家公司的股票是很有价值的。
此为,为了观察投资的股票是否有价值,巴菲特总是在购买股票前主动去了解其上市公司的内在潜质,比方说公司未来的发展,业绩以及经营方式等。如果这些他要观察的方面,上市公司都表现得不错,那么他就会适时出手买进。基于这种投资理念,巴菲特投资时总是着重去看投资对象本身。如果这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很高,那就说明其公司的股息及其增长率很大。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在这家公司长期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时候,投资者就应该马上买入此股票。如果这一公司的股票价格远远高于其内在价值的话,投资者就应该马上卖出此股票。
巴菲特还强调,投资者不要过分关注股市的波动或者股价的跌涨,只需将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收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发展前景与财务状况等方面上的信息即可。因为,一家公司到底能赚取到多少利润是影响投资者收益的关键。
公司的基本面也是巴菲特投资股票时注意的问题之一。基本面是指对宏观经济、行业和公司基本情况的分析,包括公司经营理念策略、公司报表等的分析。它包括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包括财务状况、盈利状况、市场占有率、经营管理体制、人才构成等各个方面。但巴菲特在关注基本面时,从不过分注重数字。他认为,数字代替不了对公司的研究。比如说很多公司的财务报表,根本就无法看懂,所以巴菲特对这样的公司都是敬而远之。他觉得这样的公司根本没有投资价值。
在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中,耐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通常一家公司的价值的体现,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这要求投资者必须有独到而准确的投资眼光。巴菲特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其投资可口可乐公司。
20世纪7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摇摇欲坠。1980年,新总裁上任后制定了新的经营战略,财务业绩开始逐步改善。但由于1987年股市灾难性的大跌,尽管华尔街分析家注意到了可口可乐的“奇迹”,但因为畏惧和一些其他的因素使他们裹足不前。就在很多投资者驻足观望的时候,巴菲特果断地对可口可乐公司进行了价值衡量,他发现这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很大。而当时,也就是1988年,可口可乐的股价正好低于其内在价值,是购买的好机会。巴菲特认准可口可乐公司后大举买入,其所持可口可乐的股票在他掌管的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中占比达到了35%。而随后的三年时间里,可口可乐每股收入涨了64%,股价上涨了3倍。如果巴菲特没有足够的耐心,相信他在可口可乐遭遇股灾的时候,早已将它出手了。巴菲特之所以能屡战屡胜,就是因为他有耐心,谨慎,并且看重的是股票背后的上市公司。在他看来,投资股市的本质就是投资企业。他认为,其他人与其说他一名是证券投资大师,不如说他是一名企业投资家更贴切。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在投资界经久不衰,是很多投资者追捧的对象。但巴菲特本人却给投资者提出了这样的忠告:“价值投资并不能保证我们的投资一定是能够盈利的,因为我们不仅要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入,而且我们买入的公司的未来的业绩还要与我们估计的相符合。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一定是要考虑综合因素的。”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投资的年代,很多人热衷于通过投资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投资者必须寻找到那些内在价值很高的企业,才能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而且持有这样的股票,也可以增强投资者抵御股市风险的能力。
放长线,钓大鱼
沃伦·巴菲特是长期投资的忠实拥护者,在他看来,如果一名投资者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他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这只股票。
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的。巴菲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巴菲特支持长线投资,也对所有投资者提出了长期投资的忠告。巴菲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纵观他投资的所有股票,几乎都是当今世界上人尽皆知的股票,而他也都持有了很多年。比如,像占全球60%便利刮胡刀市场的吉列公司,他持股21年左右。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他持股24年。跨国流行交易公司——美国运输公司,他持股也超过了18年。当然他持有《华盛顿邮报》的时间已经有37年了。有人质疑,到底巴菲特的长线有多长呢?巴菲特自己明确表示,他所购买的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4家公司的股票,他希望永久地保留下去。
巴菲特为什么如此中意长线投资呢?因为在他看来,只有投资这些具有高于产业平均标准的超盈利能力的优秀公司的股票,并长期持有它才是赚钱的最佳方式。很多人持有这样的观点,长期拥有一只股票危险性很大,不如频繁地在股票市场中穿梭进行短线交易,这样可以降低风险。巴菲特不苟同这种看法。他认为,很多投资者在购买股票前对其缺乏必要的分析和了解,这也是这些投资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对股市产生恐惧以及担心股市逆转,还是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对股市投资的必要知识,或者说是对于股票投资风险不是很了解。实际上,很多短线投资者往往都是在高点时买入,在低点时卖出。他们对市场的把握并不准确,于是出现了投资的偏差,最后导致收益受损。巴菲特始终认为,投资者最好坚持长线投资,避免频繁地交易,带来更多的失误。
巴菲特的长线投资很有自己的特点。他将时间建立在8年的大时空尺度之上。8年刚好是美国的两届总统任期。在成熟的资本市场,8年之中必有大“牛”和大“熊”的交替。巴菲特基本上是在熊市的中后期大举入市,在牛市的中后期大举清仓。这样就能轻松地寻找到安全边际的确定性,并能愉快地“享受”安全边际的确定性。所以巴菲特说,“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这是巴菲特最真实的表述,这也正是常人所理解不了和坚持不住的。
为了更加生动地说明长线投资的好处,他举例不少他投资成功的例子。首先他强调了,长线投资一定要钓大鱼,不是大鱼就没有意思了。在巴菲特的眼中,大鱼就是无一例外的具备行业垄断的,并具有持久性竞争优势的公司。巴菲特会对这些公司进行分析、调研。例如,在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时,巴菲特关注其中一项是股东权益收益率,因为具备持久性竞争优势的公司均表现为高股东权益收益率。在美国过去的50年中,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权益收益率为12%,他就会在高于12%的上市公司中寻找他熟悉并感兴趣的公司。
据统计,巴菲特投资的公司几乎都高于12%的股东权益收益率,如耐克公司过去的股东权益收益率平均值在20%左右;可口可乐的股东权益收益率在33%;华盛顿邮报的股东权益收益率在19%;麦当劳股东权益收益率在18%。在上市公司报表中还有一项也是巴菲特所关注的,这就是总资本回报率。巴菲特要求公司拥有一贯较高的总资本回报率,他期待的是保持一贯12%以上的总资本回报率。从巴菲特看重的信息看,可以发现他是一位追求较高安全性的保守投资者。其实,作为长线投资者,首先就应该是一位追求安全的保守投资者。
在找到“大鱼”后,巴菲特通常会持股很久,以其投资吉列为例。
1989年,巴菲特在旗下波克夏-哈萨威公司收购吉列公司价值6亿美元的可转换优先股时表示:“吉列公司的业务正是我所青睐的类型。”当时他的话,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而2003年巴菲特在递交给股东的年报中却表示,自1989年以来,他并未对其在吉列公司所持股份进行任何调整。可是,当2005年宝洁与吉列的收购敲定在即时,大多数人才从记忆里把这段话找回来品味。而这时候,巴菲特注定将在此次收购完成后得到价值16亿美元的高额回报。这就是巴菲特长线投资换回来的回报,令众多投资者羡慕不已。
巴菲特从不吝惜将自己对于长线投资的建议与其他投资者一起分享。
他乐于看到其他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长线投资获取丰厚的利益。为了让投资者们确保其投资资本的安全性,巴菲特为投资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企业长期经济特征是否可以肯定地被给予评估。其次,管理层是否可以肯定地被评估。不仅企业实现其全部潜能的能力可以被评估,而且企业英明地使用其现金流通量的能力也可被评估。最后,管理层是否可以被充分信赖,保持渠道畅通,使收益得以从企业转入到股民手中而不是被据为己有。如果投资者要选择的企业可以顺利通过上述三方面的评估,投资者就可以长时间地持有这样企业的股票,从而获得更长久的利益。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大多数人在进行股市投资时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往往在他们投资的股票最多就会给他们带来1至2年的收益。将来更长时间的收益甚至是终身的收益,通常会被投资者们忽略掉。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投资者们的投资多是以失败而告终,即使赚钱也只是小钱而已。
所以说,作为投资者必须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毕竟只有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当别人贪婪时学会保守
贪婪是人性的弱点,也是投资理财的大忌。贪婪会让投资者失去理智,情绪狂热而难以自控。所以说,克服贪婪是身为投资者必须学会的基本技能。到底如何克服贪婪?就让我们从投资大师巴菲特的智慧中来寻找灵感吧。
巴菲特投资股票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始终能坚持反“贪”。巴菲特曾告诫投资者:“当贪婪占据投资者的整个胸腔的时候,他离损失本金就不远了。但是每当股指一路飘红的时候,投资者就会因为贪婪失去理性。”
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将美国的股市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道·琼斯工业指数首次突破了1000点大关。到了1968年,股票交易更好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疯狂,月平均成交量达到了1300万股。这时候的人们已经疯狂地将股市看成一个稳赚不赔的金矿,失去任何理智地抢购股票。而此时的巴菲特却减少了在股票市场中的投资,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了股权市场。他不去预测股市,也不按照人们的观点去买卖股票,他只是独立地去分析上市公司的前景。
结果,1969年一场股灾果然来袭。牛市逐渐显得底气不足,很多企业的泡沫破碎了。很多基金也一落千丈。这时,牛市正断断续续发出死亡前的呻吟。到了1969年5月份,道·琼斯指数在1000点附近盘旋。6月份,它下降到900点以下。那些曾被炒上天的股票,如同熟透的果实一样,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坠落。市场跌入了令人目眩的深渊之中,那些贪婪的人在股市中赔得倾家荡产。此时,巴菲特却全身而退,丝毫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巴菲特常说:“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