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的第一本想象力训练书
29662600000018

第18章 孩子的想象力训练需要你的参与(1)

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我们要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多去读书,多走进大自然,多参与一些集体活动,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整个世界,那么他的想象力就如同乘坐火箭一般飞速提升!我们也要加入其中,引导孩子将想象力提炼为最精准的思维能力。我们做的事情有很多:可以和孩子一起针对某个话题一起讨论、与孩子进行辩论赛、刻意给孩子出点难题……

与孩子一起做一个想象力高手!

[关键词]

父母的鼓励,父母的引导,借鉴自己的童年

[想象力指导物语]

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父母。那么,你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父母吗?

先别着急否认,其实,你也可以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棒!只有你是一名想象力高手,你的孩子才能成为想象力达人。

所以,当孩子正处于想象力腾飞的时期时,为什么,我们不能与他们一起成长呢?正所谓“教学相长”,如果父母也加入和孩子一起想象的行列中来,不但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其想象力,父母也同样可以收获快乐。

在平时的交往中,一般都是父母鼓励孩子去进行设想,而提供这些设想的点子也是非常宝贵的,不仅需要有知识的积累,还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每个设想的背后都代表着一种创造。因此,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同时还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想象力也会跟着一起提高。

某位著名的教育专家也曾经提出过: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进行想象,在家长的配合之下,孩子的想象力也会越来越丰富了,创造力也会随之而产生。

举个例子来说:看到一些散落在地上的树枝,以前只是捡起来把玩一番罢了,可是在父母的引导和启发下,他们也许会把这些收集的树枝凭借想象制成各种各样的玩具。当孩子拿出自己的作品欣赏的时候,父母肯定也会非常高兴。因此和孩子一块想象的时候,家长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对其影响是非常大的。环境不好,孩子想象的欲望就会消失,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孩子想象的欲望才会更加的强烈,想要提高起来也就会变得非常容易。所以说,父母正是帮助孩子构筑这种环境的关键人物。

[案例]

五岁的迈克是一个非常喜欢探索的人,对海洋和森林尤其感兴趣,如海龟的集体产卵,深海鱼类的发光器,兽类是如何进化的,在这方面,他所了解的甚至比他的父亲还要多。

然而事实上,迈克的父亲对这方面并不是非常擅长。可是迈克的父亲觉得,虽然自己在动物方面没有迈克的知识丰富,可是他却可以引导迈克去思考,这比那些死板的知识更为重要。

有一天,迈克在电视上看到一群食人鲸集体猎捕一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灰鲸的画面,迈他觉得这实在是太残忍了,脸上也随之露出了比较恐怖的神情,看到迈克的表情之后,父亲问道:“灰鲸和食人鲸谁大,谁更有力气?”他试探性地问迈克。

“灰鲸。”迈克答道。

这时候迈克的父亲接着问道:“但最后为什么却是食人鲸胜利地捕食了小灰鲸?”

“那是因为有一大群食人鲸!”迈克脱口答道

父亲又问道:“如果没有动物去捕杀灰鲸,它的数量是不是会越来越多?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迈克想了一下,回答道:“海洋里的小鱼小虾都会被它们吃完。”

“再然后呢?”父亲接着问道。

“很多海鸟都会因为没有食物而被饿死。”

就这样,父亲不断鼓励迈克大胆假设,迈克逐渐搞懂了生物链上的关系。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既然父母的参与如此重要,那么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其中,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呢?

1、父母应起到主要的引导作用。

在培养孩子想象力的过程中,孩子才是真正的主角,父母们需要做的就是起好引导的作用。包括引导孩子在正确的方向思考,引导他们如何去想象,引导他们透过事物的现象来发现其本质。比如说像迈克的爸爸一样,多提供一些假设的问题去引导孩子,对引导孩子去思考是非常有帮助的。

2、父母应多借鉴自己童年的回忆。

父母们也都经历过童年时期,只要学会换位思考,他们也许更能够去理解孩子的心理,俗语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了解孩子的个性之后,和孩子一起进行想象也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了,孩子也会觉得父母和自己的关系更加亲密了,配合起来自然也就会更加默契了。

父母也要“叛逆”——引导孩子挑战权威

[关键词]

批判意识,批判性思维方式,叛逆

[想象力指导物语]

即使是经过科学家严密推断的东西,有的时候也难免会出现错误。所以,“质疑”,这是无论在科学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很熟悉的一个词语。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也是如此。在追求想象力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更要有挑战权威的勇气。

当然,太多的孩子,会对某一种认知产生全方位的“膜拜”——这个公式是老师讲的、那个真理是偶像说的……面对这些人,他们自然无法产生质疑的态度。这个时候,父母就应当“叛逆”起来——不去赞扬孩子听话,反而引导他们挑战权威!

只有不断否定那些旧的东西,才可能会有新事物的出现。有很多父母喜欢墨守成规,不允许孩子有一些疯狂的想法,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丧失了创新能力,就等于剥夺了孩子的灵魂,更别提自身的进步。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榜样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父母都是那些守旧的人,没有那种创新的想法,孩子的思想自然也会呆在传统的道路上,丰富的想象力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要想让孩子“叛逆”,父母首先就要“叛逆”。

[案例]

有一天,物理学家郎之万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目:“如果在一个装满水的鱼缸里放入一定体积的物体,肯定会溢出来一部分水。可是如果放入的是同等体积的金鱼,水就不会溢出来。”孩子们听了以后感到非常奇怪,但是随之也都听了郎教授的论断。

居里夫人的女儿伊丽娜却对这个答案感到怀疑,于是就向母亲寻求答案。居里夫人听了以后,笑着对女儿说道:“既然你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不亲自做一下实验呢?也许,你就是对的。”

女儿说:“可是,我觉得这不可能……”

居里夫人说:“孩子,有什么不可能?去试试吧!”

听了母亲的话之后,伊丽娜找来鱼缸开始做实验。事实证明,把同等体积的金鱼放入鱼缸后,一样会有水溢出来。

当伊丽娜再次见到郎之万的时候,就很不高兴地问道:“您为什么给我们一个错误的结论呢?”然后将自己做的实验告诉了他。

郎之万笑着回答道:“孩子,你很棒!其实,谁又告诉你科学家说的就一定正确呢?希望你能继续下去,发现我的错误!”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女儿之所以会提出一个错误的论断,就是教育孩子不要迷信权威。居里夫人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可是她引导孩子自己找出了正确的答案,就是要告诉孩子不要迷信权威。这样,伊丽娜的想象力不仅没有被扼杀,反而更加大胆和丰富!

只有身上具备这种批判精神,也就会更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创造力也由此而来。所以,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批判意识:

1.告诉孩子:没有什么不可以。

无论孩子几岁,父母都应当引导孩子:所有的真理,不一定就是完全准确的,没有什么不可以!例如,我们引导孩子去研究万有引力:牛顿说得一定对么?在地球引力的基础之上,是否还有其他的作用,导致苹果只能落到地上?

当然,父母一定要记得:我们不能在这个过程中用封建迷信的观点,让孩子去否定科学。否则,孩子就会走上另外一条歪路。

2.给孩子做出榜样。

一个总是亦步亦趋的父母,是不可能培养出敢于否定的孩子的。所以,在平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孩子敢于挑战权威,自己也应当做出表率。例如,我们不妨在孩子面前多说说工作:其实我觉得,领导的这个方案并不是最佳的!来,儿子,你听听我的方案怎么样!

当然,否定不是恶意攻击。在挑战权威时,我们决不能咒骂、攻击他人,而是应当用平和的心态说明事实,这样才不会让孩子染上坏毛病。

学学[微软用户9]苏格拉底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

启发式教育,注重引导方式,把孩子当成“主角”

[想象力指导物语]

只有那些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才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苏格拉底是西方最早实行启发式教育的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年代久远,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启发式又是一个新鲜的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传承、人们又赋予启发式以新的内涵,尤其在对孩子培养的应用上。

可以说,苏格拉底的教学风格,如今在西方非常普遍。在西方家庭中,孩子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尤其在各种美国电影中,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父亲和孩子一起去科技馆,他们都是那么兴趣盎然;

母亲陪着孩子一起进行创造,也许是一部短片,也许是一段程序代码;

全家一起趁着周末,研制看似让人摸不到头脑的发明。

……

这一切当然不是电影,而是现实的直接折射。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全面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全家人一起进行探索和发现,这对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都会产生极其有效的作用。这个时候,父母已经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

如果,父母都能够安于到孩子的启发式教学中来,那么,我们又何必担心孩子的想象力不够?

如果,我们能和孩子融入一起,参加到他的想象力提升课程中,那么,我们有何苦会对孩子的想象力感到失望?

当然,对孩子进行启发式创新教育,并非中国父母做不好,而是总容易忽略一个细节:对孩子动手能力培养的轻视。小孩子都有好动的天性,比如说在墙壁上乱画,拿剪子或刀子在书本上乱剪。有很多父母看到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制止,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孩子学会一个动手技能和操作技巧,循循善诱告诉他应该爱护东西,一味地否定只会抹杀他们的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孩子的思维以及学习热情,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贯穿在简单易懂的内容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孩子做到自己能动手参与,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案例]

有一天,小明在桌子上看到一张报纸,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用这张报纸做一个好看的帽子呢?想到这里,小明说干就干,从屋里拿出剪刀和胶带,行动了起来。

因为之前没有做过,可想而知,小明不断地修修剪剪,没过多久,一张报纸就被弄得破烂不堪。

爸爸下班回来看到之后,这才发现原来小明剪的正是当天的新报纸,他没有来得及看。虽然爸爸此时非常生气,可是看到小明兴致高昂的样子,并没有去责怪小明,而是和他一起研究了起来。

看到小明没有一点头绪,爸爸并没有直接告诉小明应该如何做,而是一步步地启发小明去想。在爸爸的帮助下,小明很快就做好了一顶报纸帽。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教育从来都不只是为了不是为了告诉孩子某个答案,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自学能力,让他们自己学会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父母作为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自然是责任重大,那么,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1.采用最适合孩子的引导方式。

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如果父母都只是照搬书本,采用同样的启发式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难免会效果不佳。因此,父母应该也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说,如果孩子比较喜欢拆装玩具,父母就可以多在这方面加以引导,提高孩子的动手和想象力。

2.孩子才是“主角”。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永远只站在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导致孩子失去自我思考的空间。在对孩子进行启发式教育的时候,父母尤其也要注意来规避这点,时刻提醒自己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孩子才是“主角”,只有这样,他们的想象力才能够真正地被激发出来。

行动起来,和孩子一起说故事

[关键词]

引导联想,做真实的听众,激发孩子的兴趣

[想象力指导物语]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童话梦,在那些童话故事的情境中,他们都曾把自己设定为其中的主人翁,凭借着自己的想象,来构筑自己心中的童话城堡。

其实,童话故事作为一种形象的语言艺术,它的形式和孩子们的年龄是非常契合的。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通过父母口中所说的那些词语,他们都会联想到具体的形象和活动,从而引发他们运用以往的生活经验产生联想。由此可见,想要提高孩子的想象力,父母们也需要在这方面下工夫。

当然,这里说的“下工夫”,绝不是说让孩子自己努力,而是应当与他一起,去融入故事之中。

比如说,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描绘一下故事中的画面,或者是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到底是怎么样的,穿什么样的衣服,正在做什么事等等,如果有条件的话,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来画故事中的形象,然后进行对比。这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激发出了孩子的想象力。

此外,父母在讲故事的时候,还可以训练孩子续编故事结尾的能力。续编故事结尾、编创造诗歌等,都是创造力的高标准体现。父母在结尾处可以来一个“且听下回分解”,“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通过这样的词汇来引起孩子的联想,继而续编故事。德国诗人歌德的母亲,自歌德两岁起就对其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歌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剧作家,和母亲的教育离不开关系。

作为一个合格的好父母,就要花一点时间陪孩子阅读,用最动听的故事感染孩子,用最形象的例子去激励孩子,用最巧妙的提问启迪孩子。当我们能够成为孩子快乐的一份子时,他的想象力提升就会愈发迅速。

[案例]

小海是个三年级的孩子,他很喜欢和妈妈一起做一个游戏:给故事编结尾。这天,他和妈妈又玩了起来。妈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辽阔的大海上,有一条小蛇从河里游了进来。他好兴奋,因为他一直都想看看大海的模样。这时候,一只小乌龟从身边有过,问他,你是从哪里来的?小蛇说,我是从很远很远的一个大山里游来的。那座山,叫做花石山。这时候,小乌龟突然紧张地游走了。小海,你说这是为什么?”

小海想了想,说:“难道,难道乌龟和小蛇有仇吗?”

妈妈说:“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仇恨呢?”

小海说:“一定是这样的!小乌龟也是在花石山出生的。我知道蛇最爱偷蛋吃,也许小乌龟曾经见过这条蛇吃了他的兄弟姐妹,这时候认出来了所以就吓得赶紧跑了!我猜想,小乌龟认出小蛇的时候,一定是特别害怕,两只眼珠子瞪得大大的,就像这样!”说着,他还用力地瞪着眼睛,模仿害怕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