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的第一本想象力训练书
29662600000019

第19章 孩子的想象力训练需要你的参与(2)

“哈哈,小海你可真厉害!妈妈都想不出来原来是这样呢!”妈妈笑着说道。

后来,小海的作文能力非常强,她骄傲地说:“都是妈妈的培养,才让我有这样成绩!”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在妈妈引导心心给故事一个结尾的时候,也就是小海在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思考的时候,那么,父母在引导孩子给故事一个结尾的时候,应该如何来做呢?

1.掌握激发孩子“编结尾”兴趣的秘诀。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亲切自然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恰到好处的语速……这些都会增加故事的感染力,真正激发起孩子的兴趣,进而激发其联想的可能性。例如,同样说一个故事,你用“完了!马上悲惨的事情就要发生了!我都有点紧张了!”和“悲惨开始了”两种方式,哪种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自然不言而喻。

同时,父母还要学会准确地把握时机,引导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编出不同的情节和结尾。

2.随时暂停,随时提问

要记得,和孩子一起说故事,不是简单地“讲故事”。我们不必拘泥于结尾,而是可以随时向孩子进行提问,让他编写后面的故事。甚至,我们也应该激活想象力,和孩子交替地编故事,这样,他会更加陶醉其中!

3.孩子讲述时,尽量做听众。

每个人,都渴望在讲故事时成为主角,身边的人做一名忠实的听众,孩子也不可例外。所以,对孩子开始说故事时,我们要尽量保持安静,用一种期盼的心态,来听孩子会怎样讲述,尽可能表现出一种陶醉感。

当然,做听众并非一言不发。在恰当的时候,我们不妨发出各种惊叹词,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受到一种成就感。需要注意,父母的这种情感一定要发自内心,只有这样,也才能够真正地带动孩子,而不是敷衍地感慨。

帮助孩子做“假说家”

[关键词]

引导孩子去假说,父母也要成为假说家

[想象力指导物语]

所谓的假说,顾名思义就是指对既定的事实进行猜测或设想。

著名的英国科学家牛顿曾经对苹果向下掉产生了好奇,这个现象我们当然也都很熟悉,可是很少有人会对“为什么”感兴趣,只有牛顿想找出其中的规律。在认真观察了很多自然界的现象之后,他就提出假说,利用数学模型,总结出适用于大千世界的万有引力模型。之后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去求证,最终成功证实了自己的假说,这才有了力学上最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离开了这一个个假说,很多伟大的真理就不会诞生,由此可见,假说的设立对科学研究是多么的重要。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讲,很多真理的来源就是假说。

假说是什么?事实上,这就是一种大胆的想象!

其实不仅是在科学研究上,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同样离不开假说。对于孩子提出的假说,父母一定要抱着端正的态度,假如孩子的假说得到了证实,这就代表了孩子想象力的成功;如果失败了,也不过是排除了一种失败的可能性,但是这促使孩子往前走了一大步。

当然,允许孩子提出假设,这事是第一步;关键的一步就是——走进孩子的假设,与他一起进行想象!

孩子能够自己提出假说并证实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宝贵的锻炼过程。在证明假说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逐步证实自己的结论,这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发挥了思想能动性,更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所以,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帮助他成为一名“假说家”。

[案例]

“蚂蚁最喜欢吃的是什么呢?”

在这一天的生物课堂上,王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可把同学们都难住了,平时大家经常会看到蚂蚁会组队把一些食物搬回家,可是从来没有考虑过什么才是它们的最爱。

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小红说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食物来做一下实验啊。这个建议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赞同。王老师也高兴的说下周的实践课同学们可以分工带一些食物进行实验,现在大家可以设想一下蚂蚁可能会喜欢吃什么。

同学们听了以后,开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的孩子开始说喜欢吃肉,还有的小朋友说是水果,还有的说是巧克力,……各种各样的奇怪答案层出不穷。李老师鼓励大家尽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考虑一些情况。

在这一周的实践课上,同学们们从家里带来了自认为蚂蚁喜欢吃的东西,一项有意思的探究活动也就开始了。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实验同学们发现,原来蚂蚁最喜欢的还是昆虫类、还有一些甜的东西。得到答案之后,同学们高兴地向老师报告了这个情况王老师笑了笑,决定借此时机好好地提高一下同学们的想象力,于是问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昆虫为什么会喜欢这些食物呢?”同学们听了以后,又开始积极地投入到了讨论当中,王老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李老师先是让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假说,继而又引导孩子自己验证,让孩子大胆去操作。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用正确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假说,不仅让他们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他们的印象,

老师可以这样做,父母当然也没有问题。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孩子们的每一个假想都是非常宝贵的。

在孩子的眼中,他们想要了解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花儿为什么会开,飞机上为什么会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总是有很多新鲜的事物想要了解。同样,他们也会经常冒出一些看似奇怪的论断:鱼也可以在陆地上自由的呼吸,在月球上我们也不会失重……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父母们千万不要以为是他们在搞怪,相反,而是要去了解他们这些非常珍贵的想法,鼓励他提出各种假说。因为,孩子们的想象力就是在这个时候得到提升的。

2.引导孩子学会“百花齐放”。

要想真正提高孩子进行假设的能力,父母还要引导孩子多换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总是局限在一种考虑问题的形式中,“百花齐放”方能真正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因此,父母们不妨从日常生活入手,多设置一些具体的情境,激发孩子提出假说的兴趣;还可以巧妙地为孩子量身制造一些障碍,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学会发散性思维,全方位地提升想象力。

3.父母也要成为假说家。

千万不要以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只是孩子的权利,父母们也可以尝试着多进行一些假设。只有亲身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去领会孩子的想法,进而积极地去鼓励他们。

不要太过在意自己的想法是否科学,是否准确,要像孩子一样大胆地想,勇敢地做。要知道,父母的这种想象力可以更好地让孩子成为一个假说家。

留意孩子的每一次突发奇想

[关键词]

给孩子提供环境,从细节入手

[想象力指导物语]

面对孩子的突发奇想,你是否会感到不屑一顾?当他们说出一些豪言壮语的时候,你会不会说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脑中蹦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更应该是常有的事,当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时,父母先不要一味地想要阻止,而应该要多给予鼓励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否定孩子的梦想,哪怕它们看上去是多么的不可能实现。

今天的社会有我们主宰,但孩子却属于未来!很多想法我们没有办法实现,那仅仅是我们无法办到。孩子能够“突发奇想”,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创造力,已经是迈向梦想的第一步。我们不该以怀疑、嘲弄、否定的心态看待它,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去鼓励它们的这种“突发奇想”,帮助它们打开未知领域的大门。

很多时候,孩子提出的问题也许会让父母一时语噎,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家长首先要表扬孩子很会做事情,如果孩子的问题父母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可以在查阅了相关资料或者是请教了其他人之后再告诉孩子。同时还有一点需要非常注意,如果父母答应了孩子,就一定要做到。

[案例]

在美国的一个小学里,有一天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名字是《我的志愿》。

其中一个孩子飞快地写下他的梦想:他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片庄园,里面有无数的小木屋,烤肉区,旁边还要盖上意见温暖舒适的旅馆,可以供前来参观的游客歇息,一起分享这座庄园。

老师看了他的作文之后,就要求他重新写一篇,给出的理由是,这不是志愿,而是空想。孩子听了以后一直向老师争辩,说这就是他的志愿。可是老师依然认为这个只是幻想,坚持要他重写,否则他的作文成绩就只能不及格了。到最后,那个孩子始终不愿改变他的梦想,所以他的作文仅得了个不及格。

三十年之后,这位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到一处很美丽的度假胜地旅行,这时候他遇到了当面的那个小男孩,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个庄园的主人。老师认出他之后,感觉非常惊讶,但心里面更多的是惭愧。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面对孩子的突发奇想,老师当初表达了一种否定的观点,可好在孩子坚持了下来,并最终实现了自己梦想,倘若孩子当初听了老师的要求,恐怕也就没了今日的成就。由此可见,孩子的每一个想法我们都不能够轻易否定,那么父母在这方面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1.给孩子提供能够“突发奇想”的环境。

某项研究调查表明:当孩子处于一种自由、安全的心理状态中,他们就可以驰骋想象、任意表达。因此,父母应该保证孩子有适当时间、空间,在集体活动之外能够有更多的私人空间,这样他们的想象力才能够得到尽情的发挥。

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创造气氛,父母应及时鼓励孩子表露创造性的想象,让孩子自己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孩子自由地游戏、绘画、表演等都应受到赞许。对创造性活动较少的孩子,他们也应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活动,一次不成功,可鼓励他们再作尝试。

2.从细节入手去。

孩子的那些突发奇想,大多是从一些细节之处得到的。对于父母来说,我们也就相应地要变得细心起来,注意捕捉孩子的每一个灵感的火花,对于那些非常新颖的想法,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赞许支持的态度,鼓励孩子在想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例如孩子说:“如果我把夏天所有的冰糕棍全部收集起来,那么是不是能打一个小板凳?”这时候,我们不妨鼓励孩子去做,无论成功与否,都和孩子一起见证这个过程。

孩子[微软用户12]的联想能力,需要由你来指导

[关键词]

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

[想象力指导物语]

一个新事物诞生的背后,通常都离不开一个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如果父母从小就注意对孩子联想、想象等非逻辑形式的思维培养,无异给孩子的创造力插上了一对翅膀,让孩子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自由的翱翔,这样的人生也才会更加的绚烂多姿。

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工匠,他曾经为建造宫殿所需的木头很难断开而头疼不已。有一天他路过一片草地,不小心被一片树叶划伤了手指,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片叶边呈锯齿形状的草叶,这个时候鲁班联想到为什么不制造一种这种形状的工具来锯木头呢?想到这里,鲁班开始回到家里苦心钻研,最终成功发明了锯条。

鲁班没有依靠父母通过想象创造了奇迹,那么倘若有了父母的支持,那么我们的孩子会爆发多少创造力?这是个多么棒的假设啊!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引导启发孩子去联想,尤其是创造性联想,比如说那些比较简单的现象和物品,让孩子学会展开合理的联想,在想象力的作用之下,自然而然地也就有了创造力。

例如,把一份报纸和一根火柴放到孩子的面前,他能想到什么?

让孩子将一盒冰淇淋放在自己的面前,然后自己猜有多少种吃法,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启发?

带着孩子去联想,与孩子一起去想象,给孩子的相信爱那个里去知道,那么他怎么可能不拥有一个高端的想象力?

[案例]

星期天的早晨,妈妈带着甜甜在一条即将拆迁的道路散步。走到一半的时候,妈妈就和孩子聊了起来:“你看,路上有黄线和白线,你会想到什么?”

甜甜想了一下,说道:“我会想到国旗!欧洲一些国家的国旗就是这个样子!”

妈妈随手顺手指着路边的圆形的小土堆:“这像什么呢?”

甜甜立即回答道:“像是一口翻着的大锅。”

妈妈笑着说道:“你的联想还真是丰富!那看到对面的那辆消防车,你又想到了什么呢?”

甜甜说道:“好像是马里奥叔叔的马!(马里奥就是红白相间的卡通形象)”

“你看这河面?”妈妈又接着问道。

“就像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婆,”甜甜说,“妈妈,那你觉得它像什么?”

妈妈一愣,显然没有想到孩子还会给自己提问。但是她没有着急,而是想了想说:“我觉得一个书包。当然,这个书包里没有书,而是有小鱼、有水草、有小虾……这是个特别的水族馆书包!”

“哇,妈妈好厉害!”甜甜拍着手说,“我也要继续想,超过妈妈!”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只要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教材。正是在妈妈的引导下,甜甜才能在生活中处处展开自己联想的翅膀。与此同时,妈妈的联想,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这就像一场竞赛——两个人的想象力互相“较劲”,这个时候孩子的想象思维自然越来越强!

所以说,父母不要以为锦山秀水的风景才是教育孩子的好素材,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东西也都可以作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例子。引导孩子回答“想到了什么,这是在引导孩子去联想;引导孩子回答“像什么”,这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1.引导孩子进行类似联想。

这种联想方式是通过事物的表象来进行的,比如说,父母可以拿出一张红色的图片,让孩子想一下还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如红旗、血液、口红等等。通过这种联想,可以训练孩子发散性想象的能力。

2.引导孩子进行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由一种事物联想到接近事物的过程。比如说,一讲到春天,我们就能从接近的角度想到桃花、柳树、播种;说到首都我们就会想到天安门、长城、人民大会堂。父母可以和孩子玩这样的游戏:把一个四面都写有名词的“骰子”抛向空中,当骰子落下来之后,哪个面朝上,就快速说出与此画面接近的事物,说的又多又快的就算胜利。

3.引导孩子进行对比联想。

所谓的对比联想,就是通过总结一个事物的特征,来找出和他具有相反特质的事物。在引导孩子进行这种联想的时候,父母可以锻炼孩子在进行词的对比联想的基础上说出不同事物的对比特征,比如说:猫是非常温顺的,而老虎则是非常凶猛的;蛇爬得很快,而乌龟爬得慢;燕子一般都在低空飞行,而大雁则在高空飞行。

其实不管是哪种联想方式,都需要孩子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形象,由于个体的差异,联想出来的东西也有所不同。父母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灵活变通,鼓励他们形成善于联想的习惯,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互动过程不可少。

正如案例中甜甜的妈妈,互动是孩子提升想象力不可少的环节。也许,我们的想象力不如孩子,这会让孩子感受到成功感,愿意主动去想象;也许,孩子的想象力稍逊,这也会激发孩子的好胜心,主动和父母进行“竞赛”。这种一石二鸟之举,我们为什么要忽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