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孙子兵法学管理
29587900000055

第55章 谨慎可以减少危机

恼怒可以重新欢喜,怨愤可以重新高兴,国亡了就不能再存,人死了不能复活。所以明智的国君对战争问题一定要慎重,良好的将帅对战争问题一定要警惕,这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关键。

《始计篇》开宗明义地指出了“战略”的内涵。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里集中讲了对待战争的态度,体现在一个“慎”字上。这就是孙武重战慎战的思想。

战争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我们不能不认真研究它,孙武从战略的高度概括了战争存在的意义。这一出色的判断,如今已被人类史上无数的军事实践所证明。

率领诸军伐吴,这是大军事家刘备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征。刘备不听群臣劝阻,一意孤行,把个人感情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将大量军马带上了不归路,损兵折将,自己也丧身白帝城。这场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他完全违背了孙武的慎战思想,战场上是绝对不允许冲动的。

战场是一个残酷而且需要冷静的地方,意气用事、不计后果只能给敌人以制胜的机会。仓促下决定,会因考虑不周详而失败,所以做决定前要思考再思考,切忌疏忽大意。

管理也是如此,当我们在进行一项重大决策时,不要随便做决定。也就是说在自己尚未彻底了解清楚之前,不要盲目行事。比如说,在大量订购某种产品之前,如果面临的压力是现在不订下来,可能不久以后就订不到,但是自己又对这些产品的质量 还并不太清楚,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像这种因为怕迟疑而订不到货物的情形,往往会使自己很容易轻易妥协,而仓促做决定。这是人类的弱点,也是管理者常遇到的现象,同时也可能成为导致企业危机的因素。

所以,不管面临什么情况,平常应该养成在不了解情况时,绝不轻易做决定的态度。

世界船王包玉刚,是一位以谨慎行事著称的管理者。起初包玉刚的父亲主张从事房地产生意,可是他认为房地产生意只是收租,而且形势一变,就有可能被没收。而船运业是世界性的业务,资产随时都可以转移到其他国家去。可见,包玉刚选择船运业,是出于谨慎地考虑。在经营上,不到万不得已,包玉刚绝不搞投机,他稳健务实的作风,使得包氏的资产得以稳定地增长,始终立于不败之地。1955年,包玉刚刚开始从事航运时,国际上普遍实行按船只行程计算租金的单程包租方法。这种办法在世界经济繁荣时期确能获得较高的利润。但包玉刚看得比较远,他认为世界市场变化无常,经过一个时期的景气繁荣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萧条和危机。所以他一开始就不采取单程包租的办法,坚持以较低的租金去签订长期可靠的合同,把船只交给信誉高、收入可靠的雇主。这样做的结果,使他的船运公司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的考验,保证了利润的稳定增长,而他本人最终成为了世界船王。

商场如战场,我们要慎重对待每一件事,只有这样,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才能少出差错,才能一步一步把事情办好。谨慎是一种大智慧,也是成大事者的必修课。

松下幸之助采用的“尺蠖虫”经营方法,是一种谨慎行事的经营方法。松下说:“尺蠖虫就是前进二寸又退回一寸,这是很值得学习的。赚了三年以后,第四年还想赚,那是尺蠖虫的身体完全伸直,以至无法后退的时候,也就是它面临死亡的时候。死亡好,还是退后一年仍能生存好?

当然,谨慎必须是不泯灭开拓进取精神,不排斥勇气和果断的做事作风。一味地谨小慎微,无心开拓进取,不敢冒半点风险,优柔寡断,只会损害甚至葬送事业。包玉刚、松下幸之助的谨慎,都是与开拓进取精神、勇敢品格和果断作风统一在一起的。

李嘉诚曾言:“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进取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进取,这是我投资的宗旨。”

李嘉诚进入房地产业的时候,房地产还不是大热门,但绝非冷门。

当时,房地产已经成行成市,个中好手在其中创出了许多新意。比如祖籍广东番禺的霍英东于1954年首创卖楼花的销售高招。

所谓卖楼花,就是一反原来地产商整幢售房或据以出租的做法,在楼宇尚未兴建之前,就将其分层分单位(单元)预售,得到预付款再动工兴建。

卖家用买家的钱建楼,地产商还可将地皮和未完成的物业拿到银行按揭(抵押贷款),可谓是一箭双雕。

银行的按揭制度日益完善。用户只要付得起楼价的10%或20%的首期,就可以把所买的楼宇向银行按揭。银行接受该楼宇作抵押,将楼价余下的未付部分付给地产商,然后,收取买楼宇者在未来若干年内按月向该银行付还贷款的本息。

霍英东售楼花的创举可以加速楼宇销售,加快资金回笼,弥补地产商的资金不足。因此,急功近利的地产商纷纷效尤,蔚然成风。

李嘉诚面对地产界的主流新风潮,作为一个新进者,他冷静地研究了楼花和按揭。

李嘉诚得出结论,地产商的利益与银行休戚相关,地产业的盛衰直接影响银行业。正所谓唇亡齿寒,一损俱损。因此,过多地依赖银行,未必就是好事。根据高利润与高风险同在的简单道理,李嘉诚制订以下决策。首先,资金再紧,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楼花以加速建房进度。其次,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或会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最后,不牟暴利,物业只租不售。总的原则是谨慎入市,稳健发展。

1961年6月,廖创兴银行挤提风潮证实了李嘉诚稳健策略的正确。廖创兴银行由潮籍银行家廖宝珊创建,廖宝珊同时是“西环地产之王”。为了高速发展地产,他几乎将存户存款掏空,投入地产开发,因此引发存户挤提。这次挤提风潮,令廖宝珊脑溢血猝亡。

李嘉诚从自己所尊敬的前辈廖宝珊身上,更加清醒地看到地产与银行业的风险。他深刻地认识到投机地产与投机股市一样,“一夜暴富”的背后,往往是“一朝破产”。作为地产界的新秀,李嘉诚坚持稳健的步伐。

后来,在1965年1月,明德银号又因为投机地产发生挤提而宣告破产。全港挤提风潮由此爆发,整个银行业一片凄风惨云。广东信托商业银行轰然倒闭,连实力雄厚的恒生银行也不得不出卖股权给汇丰银行才免遭破产。

靠银行输血的房地产业一落千丈,一派萧条,地价楼价暴跌。脱身迟缓的炒家,全部断臂折翼,血本无归。地产商、建筑商纷纷破产,而在这次大危机中,李嘉诚损失甚微。这完全归功于李嘉诚稳健发展的策略。

危机的发生大多因为事情初期的怠惰和松懈。就好像有人患病,开始病情轻微,便抱着无大碍的心理,结果由于延误了治疗而酿成重病甚至丧身,后悔时已经迟了。企业发展大了,一招不慎,就会满盘皆输。人心不静、追名逐利时,决策非常容易变味、偏向。所以还是要非常努力、刻苦、谨慎地做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