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时振声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29566200000005

第5章 《伤寒论》的六经实质

《伤寒论》的六经,不但有其脏腑经络的定位概念,而且也有六气寒热的客观属性,但是更重要的是以人的正气(包括阳气及阴气)强弱为中心,对急性热病的发展过程做了动态观察,既看到了六经的物质基础,又看到了六经所反映的正邪消长,既有急性热病所占据的空间位置,又有病情发展变化的时间概念,因此,时振声教授认为反映正邪变化的阴阳消长是《伤寒论》六经的实质。当然,这里所指的阴阳是具体的阴阳,亦即具有定量和定位意义的三阴三阳。

六经辨证方法,是《伤寒论》在急性热病中的具体运用。急性热病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生、发展、变化、恢复或死亡的过程。六经辨证所归纳的证候又是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所以对六经的辨证,要从动态的时相转移过程中了解正邪消长的情况。

六经辨证的全过程,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它反映了外邪和正气(包括阳气及阴气)这一对矛盾双方力量对比与病情变化的关系。邪胜正却则病进,邪气由表入里,由阳入阴;正胜邪衰则病退,可以不发生传变,或从阴转阳。《伤寒论》六经辨证的顺序根据《内经》而来,不宜随便更动,因为它体现了邪正消长的实际情况。在急性热病开始阶段,外邪初入,邪盛而人体的阳气亦盛,故此阶段称为三阳(太阳);热病在发展过程中,邪热耗伤正气,阳气略衰,但仍是正邪相争的剧烈阶段,此时则为二阳(阳明),或谓在这一阶段是正邪斗争最剧烈的阶段,符合《内经》所说“两阳合明”的含义,怎么反而是二阳?实际上六经的阴阳消长是以人的正气(包括阳气及阴气)强弱为中心来看的,邪热亢盛必然耗伤气阴,而三阳阶段是以阳气的多少来权衡的,既然热已伤及气阴,所以就不会象刚发病时阳气那样旺盛了,阳气已耗伤,故为二阳;如果病情再进一步发展,阳气衰减更多,此阶段为一阳(少阳)。由三阳而二阳,再至一阳,说明了邪胜正却,阳气减弱。在阳气旺盛阶段宜祛邪,阳气衰减则宜扶正祛邪。如果邪气仍盛,阳气不能抗邪,则由阳入阴,故少阳为邪气由阳入阴之枢。邪入三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阳气都是衰微的,但正气中的阴气在开始时尚不衰,故称为太阴(三阴),因太阴下利尚有自愈的可能,严重时转化为少阴、厥阴又当别论。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阳气本衰,阴气亦减,则病人表现以阳虚为主或以阴虚为主,此时称为少阴(二阴);阴虚可以热化,阳虚可以寒化,各自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故少阴亦是阴中之枢。至最后阶段,阳气或阴气都衰微到了极点,寒化而阴盛阳亡是为寒厥,热化而阳盛阴竭是为热厥,则为厥阴(一阴)。由三阴而二阴,再至一阴,也说明邪胜正却,阳气本衰,阴气也逐渐减少,在阴气尚不衰减的情况下,扶阳即可;在阴气与阳气俱虚的情况下,视其以阴虚为主或是以阳虚为主,分别养阴或扶阳,或阴阳双补;如阴或阳都衰微到了极点,阳盛阴竭是指邪热很盛,宜攻下祛邪而存阴;阴盛阳亡则以回阳为急。

根据阴阳消长的六经辨证,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各种急性热病发生、发展、变化、恢复或死亡过程中的一些共性规律,指导着临床的辨证和治疗,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这也是《伤寒论》即继承了《内经》六经理论实质,又有所发展的具体体现。由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根据各种急性热病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性东西进一步归纳出来的规律,因此它必然要反映出正与邪的内在矛盾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根据阴阳气的多少,反映正邪消长的变化,再结合脏腑经络与六气气化的作用,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伤寒论》中的六经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