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时振声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29566200000023

第23章 尿浊

尿浊,是指小便混浊,白如泔浆,但排尿时并无疼痛的一种疾病,有别于膏淋。亦有原为尿浊,合并湿热淋证,或反复发作,则与膏淋极为相似。《医学正传》指出:“夫便浊之证,因脾胃之湿热下流,渗入膀胱,故使小便或白或赤而浑浊不清也。”《医学心悟》亦指出:“尿浊之因有两种:一由肾虚败精流注,一由湿热渗入膀胱。肾气虚,补肾之中必兼利水,盖肾经有二窍,溺窍开则精窍闭也。湿热者,导湿之中必兼理脾,盖土旺则能胜湿,坝上坚凝则水自澄也。补肾,菟丝子丸主之;导湿,萆分清饮主之。”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尿浊初起多属湿热内蕴,日久则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证,虚证中可以是脾虚气陷,也可以是肾虚固涩无权,虚中夹实则是脾虚或肾虚之中兼夹湿热,由于病久入络,虚证患者中多半同时又兼夹瘀血之证。

一般以小便混浊的不同颜色分为白浊、赤浊、赤白浊,亦即根据有无出血,及出血量多少而定,无出血者为白浊,出血量多为赤浊,出血量不多而红白相兼者为赤白浊。根据时振声教授临床经验,大致有以下几种治法:

其一为清利法:用于湿热内蕴,下渗膀胱,或病后湿热未清,蕴结下焦,以致清浊不分而形成的尿浊,治宜清利湿热,可用《医学心悟》的萆分清饮(萆、黄柏、石菖蒲、茯苓、白术、莲子心、丹参、车前子)加减,或用三妙散(苍术、黄柏、牛膝)加萆、石韦、车前子、滑石、通草等;兼出血者可加入生侧柏、生地榆等清热凉血之品。

其二为健脾法:用于尿浊日久而有脾虚见证者,如脾虚夹湿者宜健脾利湿,佐以活血,方用当归芍药散(当归、赤芍、川芎、苍白术、茯苓、泽泻)加萆、黄柏、牛膝、苡米;如中气下陷者宜升清固涩,用补中益气汤合水陆二仙丹(金樱子、芡实)加丹参、萆,兼出血者可加入刘寄奴。

其三为补肾法:用于尿浊日久又有肾虚见证者,如属肾阴虚,宜滋肾清热,可用知柏地黄汤加萆、五味子、丹参,兼出血者合用二至丸,兼气虚者加党参、生黄芪;如属肾阳虚,宜温肾固涩,可用菟丝子丸(菟丝子、茯苓、山药、沙苑蒺藜、远志、车前子、牡蛎)加丹参、金樱子、益智仁等,兼出血者可加刘寄奴,兼气虚者亦可加党参、生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