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一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遗尿包含了各种原因引起的尿失禁;狭义的遗尿则指在睡眠中小便自遗,俗称尿床,此处所谈是指广义的遗尿。《类证治裁》指出:“夫膀胱仅主藏溺,主出溺者,三焦之气化耳。”说明如果人体的三焦气化如受影响,可致膀胱不能约藏而遗尿。三焦的气化功能,在上焦以肺为主,中焦以脾为主,下焦以肾为主,因此,如肺虚治节失司、脾虚中气下陷、肾虚下元不固等,均可引起本病。《丹溪心法》指出:“小便不禁有虚热、虚寒之分”,说明小便失禁大多数是虚证,要分辨是寒是热。其它如下焦蓄血亦可出现遗尿,如《仁斋直指附遗方论》指出:“下焦蓄血,其与虚劳内损,则便溺自遗而不知。”说明了各种原因引起的下焦蓄血(包括产妇分娩时不慎受损),皆可出现失禁。由于足厥阴肝经循阴器,系廷孔,如肝气失调,疏泄不利,气郁化火,亦可引起小便不禁,故《医学心语》所说之“肝气热,则阴廷失职”即是此意。一般遗尿多属虚证,小儿遗尿为肾气未充,成年即可自愈;老人则多属肾气衰微。现将其临床治法归纳如下:
补益肺脾:用于肺脾气虚、中气下陷,以致尿意频数,滴沥不禁,或小便自遗,排尿不痛,不能自忍,小腹坠胀,舌淡齿痕,脉象虚软无力,治宜补益肺脾,可用补中益气汤加益智仁、桑螵蛸、牡蛎、五味子等以升提固涩之。
温补脾肾:用于脾肾阳虚、下元不固,以致小便自遗或不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体胖嫩,脉象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可用景岳巩堤丸(菟丝子、制附片、熟地、白术、五味子、益智仁、补骨脂、茯苓、人参)以固涩下元,亦可用肾著汤(甘姜苓术汤)加制附片、补骨脂、益智仁等治之。
滋肾清热:用于肾阴不足、相火有余,热扰膀胱,以致水液不藏,症见尿频尿热,滴沥不断,小便黄赤,脉象沉细,舌红苔黄而腻,治宜滋肾清热,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一般湿热明显时仍宜通利,酌加车前草、牛膝、王不留行等,湿热不明显,再议滋肾固涩,可用六味地黄汤加金樱子、覆盆子、五味子等。
活血化瘀:用于下焦蓄血,小便滴沥不尽,小腹胀满,舌质略红,脉象沉细而涩,宜活血化瘀,可用少腹逐瘀汤加牛膝、王不留行等药,一般有瘀者宜通利,效果较好。
疏肝清热:用于气郁化火,小便失禁,治宜疏肝清热,可用丹栀逍遥散或化肝煎加减(柴胡、青陈皮、白芍、丹皮、栀子、生龙牡),肝热得清,则可考虑滋肾固涩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