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79

第79章 打造一支专业智囊团

成大事是需要借力的谋略和使力的手段来实现的。曹操一生中不仅在纳贤能,同时也是在锻炼和磨砺他们,争取打造出一支真正能够为自己所用的专业智囊团。 公元192年,毛玠最先向曹操提出宜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当时天子远在长安,还提不到议事日程。公元196年,天子还洛阳,曹操让群僚讨论,荀彧坚定地主张迎献帝都许。曹操采纳此计,从此占领了政治的制高点,得了全局的优势,处处主动。

由此,曹操赢得了在政治上的绝对的主动权,曹操的谋士们帮助他对大势进行了跳跃式的规划。 其后,谋士们又提出了“修耕植、兴屯田、储军资,深固根本,以成霸王之业”的经济方略。枣祗等人主持其事,以后刘馥在扬州屯田,卫顗在关中屯田,贾逵在豫州屯田,邓艾在淮南屯田,有军屯,有民屯,都取得了好成绩,解决了前线军粮。曹操以此“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通过此举,曹操在经济上实力大增,可谓是解决了长久以来粮草上的后顾之忧。 与政治、经济最好的相辅相成的,就是曹操在战场上实现的军事方面的无往不利。有了智囊团临阵画计,曹操多次避免了惨败甚至覆灭的危机。第一次,公元194年荀晔、程昱临阵应付陈宫、张邈的突变事件,替曹操保住了兖州甄城、范县、东阿三城。袁绍使人说操迁家居邺,袁曹连和,所谓“连和”不过是投靠的外交用语。程昱谏曹操岂可临事而惧,为“韩、彭之事”,打消了曹操连和的念头。第二次,公元200年荀彧、荀攸、贾诩、以及阵前投归曹操的谋士许攸等共献奇策,赢得了袁曹战略决战的官渡大捷。 此外,公元198年荀攸、郭嘉画计引泗、沂水灌城灭吕布的下邳之战;公元208年荀彧画计南下荆州之战,公元211年贾诩画计离间马超、韩遂的渭水之战;公元215年刘晔画计灭张鲁的汉中之战等都显示了智囊团的重大作用。 据《三国志》和裴注的粗略统计,曹操的智囊团有87人,其中骨干谋士8人。曹操的智囊团在官渡之战前夕已逐渐形成,骨干谋士都在这一阶段投效了曹操。公元191年曹操为东郡太守,荀彧来归;公元192年曹操兵临兖州,程昱接受征辟。曹操出征,荀彧、程昱二人留守。公元196年荀攸、钟繇、董昭、郭嘉从操。公元199年官渡之战前夕,刘晔、贾诩从操。以上8人是曹操的骨干谋士团。此外,华歆、王朗、蒋济、毛玠、陈群、赵俨、司马朗等重要谋士也在这一阶段投效曹操。官渡之战后随着曹操事业的发展,智囊团不断扩大,成为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 曹操领兵三十余年,身经数十战,所向无敌,能战,善战。克敌制胜是曹操生命五线谱上的主旋律,同时也是曹操骨干智囊们的杰作。反过来,曹操对属下的驾驭能力也功不可没。他要么诱之以官禄,要么笼之以权术,要么服之以人品,总之最后都拿来为自己所用,人尽其才,借力生威,强更强。 做大事者,就要有超乎常人的大谋略。不仅要自己开动大脑,苦思冥想,腹有良策,还要借助智囊团的智慧和主意,用众人的头脑形成广而杂、聚而精的专业眼光。然后,在发挥个人才干的同时,就是要运筹惟握的决策大局,首先取得战略方针上的正确性,再进一步在实践中成功。

“成事之道”专业来自于头脑多 智囊团作为一种特殊生产知识和思想的组织,是集合了众多人智慧的结晶。成就大事的人,都善于借助智囊团的力量放大自己的力量,然后建功立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曹操竭力将自己的智囊团打造的够专业,他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反复的吸取兵家精华;他尽可能的多用人,用多人,为自己的未来打造一支队伍,磨练他们的能力和相互之间的配合。将他们打造成一支专业智囊团,发挥出更大的威力。曹操依靠自己的智囊团,开创魏氏基业,袁绍昧于用人,终致众叛亲离,自相残杀,身死事业灭。

唐王李世民有长孙无忌、李孝恭、魏征、房玄龄、高土廉、尉迟敬德、李靖、张公瑾等人助其开创大唐盛世,宋太祖赵匡胤有赵普、苗训、楚昭辅这一班谋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刘伯温、朱升、常遇春、徐达等众人辅佐从乞丐变成了九五之尊。他们的成就何其大,但是没有一个人是仅凭借一己之力就走向成功的,他们也需要一支专业的智囊团为自己充电打气、加油助威。 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竞争当中,需要的却是越来越专业的知识和团队。只有够专业,才能在方方面面都做到及时、准确、富有远见。这样,自己从他们身上借到的力也就能够得到正确的发挥,用到正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