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07

第7章 要有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即临机决断,否则必将被其反噬。这是一种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颇高的应变之术。当你处于为难之际,必须学会随机应变,遇事不惊,谋诈自出,制敌于顷刻之间,并能扭转局势,化被动为主动,方能转危为安。 特别是诸国纷争的乱世,各个势力相互攻伐,奸诈百出,变化多端,若无应变能力,便不可能取得战争胜利。有时敌人设置圈套,引我就范,我却因不知其情而堕其奸,在此千钓一发之际,如何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没有超凡的才能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很难应对突发的事变,势难脱险。如“鸿门宴”即为非常宴会,充满杀机,人身安危,间不容发,然而刘邦、张良能安然脱险便是具有非常应变的能力。 与刘邦、张良二人相比,曹操的应变能力有过之而无不及。濮阳一役中,濮阳城内大姓田氏在城内响应曹操,曹操得以亲率部队从东门比较顺利地攻入城内。进城后便将东门烧掉,表示有进无退,志在必得。 但接下来的巷战却进展不利。吕布先以骑兵冲击青州兵,青州兵奔退,曹军阵势被打乱。吕布乘势大举进攻,曹军抵挡不住,纷纷后撤,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曹操自己也被冲散,在后撤时被吕布的骑兵截住。但这些人不认识曹操,反而问曹操:“曹操在哪里?” 曹操急中生智,赶紧朝前面一指:“那个骑着黄马逃跑的就是!”吕布的骑兵信以为真,便撇下曹操,追赶骑黄马的人去了,曹操赶忙沿着原路朝东门冲去。 这时东门的火烧正旺,曹操不顾一切,突火而出,左手掌被烧伤,由于跑得太急,又一头从马背上摔了下来。部将司马楼异正好赶到,忙将曹操扶上马背,两人一阵狂奔,总算回到了大营。 当处于危难之际,必须机警而迅速,稍作迟疑,则祸生不测。处大难,贵在机速,于钓一发,瞬息万变,不可迟疑。曹操不仅有着机智,还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才使得他处变不惊,急中生智,躲过此劫。 同时,临时不惊,也是建立在具有机敏的头脑和扎实的应变动力的基础上的。曹操不反能应智应变,而且还颇通诈术。智诈一体,是曹操多次死里逃生,转败为胜的法宝。 有一次,曹操率大军外出打仗,敌方城池久攻不下,十七万人每日耗粮巨大、诸郡又连年饥荒大旱,无法接济。曹操想催促军队速战速决,敌方李丰等却闭门不出。曹相持了一个多月后,粮食到要用完,只得写信给孙策求救,借了粮米十万斛,但仍不能满足支配。 这个棘手的问题摆在曹操面前,而且弄不好就会导致军心涣散,导致溃不成军。关键时刻,必生奇谋。曹操眉头一皱,心生一计。

这一天,曹操问粮官现有粮食还能支持几天。粮官说:“照正常用法,只够支持三两天了。”曹操沉吟了好一会儿,说:“这件事务必保密,不可泄露半分。否则,将士们必定惊惶不安,军心一乱,局面将不可收拾。另外,请你务必想用现有粮食多维持几天,只要坚持三天,我便能解决一切问题。” 粮官说:“惟一的办法,是在分发粮食时不用大斛(一种量米的容器,古时一斛为十斗),一律改用小斛发放,这样能多维持几天。”曹操说:“就按你的办法做吧。”粮官提出个问题:“军士们吃不饱肚子,会产生怨心,那怎么处理?曹操笑了笑说:“我会有办法的。” 实行小斛分粮以后,曹操暗中派人去各营中观察士兵的反应,并将士兵们的抱怨、怒喊、和一些推测等呈报给他。 当天晚上,曹操对粮官说:“我今天要借你一件东西,来稳定军心,平息怨气。你千万不要吝啬。”粮官疑问。曹操说:“我需要用你的头来示众。”粮官大吃一惊:“我我我没犯什么罪。”曹操说:“我知道你没罪,但是不杀你示众,待到兵变那时你我全都死无葬身地。我不会忘记你今天的功劳,以后一定会妥善照顾你的妻子儿女。” 说完,曹操将其就地斩首,用高杆挑着人头在营中示众,并张榜宣布:“粮官克扣军粮,贪污自肥,今已依军法处决。”全军官兵见到布告和人头,都信以为真,埋怨情绪都打消了。 接着,曹操又趁机激励将士,做了美餐,饱吃一顿,下令倾全力向敌人发起总攻。经过一场血战,不仅打垮了敌人,还夺得了敌人粮草辎重。一场危机就这样度过去了。 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欲称帝于淮南,使人告吕布。布收其使,上其书。术怒,攻布,为布所破。秋九月,术侵陈,公东征之。术闻公自来,弃军走。”袁术逃跑之后,其部李丰等大将固守寿春(今安徽寿县),两军旷日持久,致使曹操军队在粮草供给上产生困难,这个智谋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曹操为了应付缺粮问题,先是决定以小斛散粮,激起众怨,然后又向粮官借头,嫁祸于人,以平息众怨。这样通过故意伤害个别人的利益,博得大多数士兵的同情,让士兵在心理上认为曹操确有缺粮困难,从而通过此计,把士兵由于小斛散粮对曹操的怨恨,转化为对王星个人的怨恨,转移了士兵的注意力,达到了平息众怨的目的。 这件事,既反映了曹操智谋过人,遇事不惊的素质,又表现了其权诈无比的本性。曹操的智慧和权谋让他成为三国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但曹操也是那个时代最阴险毒辣的弄潮儿,阴险诈之术,登峰造极。二者相辅相成,利弊同在。曹操懂得将其处事不惊的心理素质与其狡诈的本质完美的结合。

“成事之道”临危制变是成功的潜质 一个人成功与否,外在条件十分重要,然而,内在的心理素质更是不可或缺,不能忽略的。当你遇到一件令你棘手的事情时,你是慌慌张张,手忙脚乱,还是从从容容,临危制变,便是考验你心理素质的时候了。 曹操便是有着非常人的心理素质,不禁可以急中生智,化解灾祸,而且他的心理战打得很是漂亮,不仅军心不动,反而更加鼓舞士气,并且巧妙的化解了潜在的具有爆发性的危机。

古人常说“修身养性”,实际上就是通过自我修炼来达到心理上的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来让人们达到不仅处变不惊、临危制变,而且更能决定你的成功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