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62

第62章 坚决防止“窝里斗”

历来由于利害而导致的纷争,尤属内部人之间的争斗最惨烈、后果最严重。窝里斗自损实力不说,更会被敌人乘虚而入。曹操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一直以来都努力防止窝里斗。 最早让曹操体会到窝里斗的危害的,就是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由于各方都不想先出头,想尽可能的保存己方实力,所以导致关东诸将不能一致对付董卓,内部关系很难协调,很快产生了矛盾。 开始,兖州刺史刘岱和东郡太守桥瑁发生摩擦,刘岱火并了桥瑁,派王肱去兼任东郡太守。接着,袁绍胁迫冀州牧韩馥让出冀州,自己做了冀州牧,韩馥不久自杀。屯驻酸枣的诸军在粮食吃完后,连形式上的联合也维持不下去了,于是立即散伙,回到了各自的辖区,发展自己的势力。此后,中国成了拥兵割据者的天下,在东汉王朝的版图上,出现了大大小小数十个独立王国。此后一段时间内,各地区的主要割据势力是: 公孙度占据辽东。刘虞、公孙瓒占据幽州。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曹操占据兖州。董卓、李催、郭汜等占据司州。马腾、韩遂占据凉州。张鲁占据汉中。刘焉占据益州。刘表占据荆州。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孙策占据江东。 这样,他们之间就有原来的联盟走向了内讧,这些割据势力为了保持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相互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兼并战争,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和人民的大量死亡。 对于这一幕惨剧,曹操是感触良多,后来写《丁蒿里行》一诗: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剪。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是曹操这一时期思想感受的真实再观,体现了他对内讧的厌恶和痛绝。同时,他也意识到内讧的严重性和毁灭性,尤其是他几近于白手起家,对于自己来之不易的实力,他当然不会让其丧失在内讧当中。所以,他在以后的事业当中,总是会想办法拉拢人才、聚拢人心,防止内讧。

张邈字孟卓,东乎寿张人,本来和曹操的关系不错。张邈年轻时以仗义行侠闻名,喜欢振穷救急,颇得曹操看重,两人从那时起就开始了交往。董卓乱起,曹操从洛阳逃到陈留,张邈曾支持曹操起兵。起兵后的一段时间,曹操曾受张邈节制,实际等于张邈的部将。袁绍出任关东联军盟主后,狂妄自大,张邈看不惯,曾义正辞严地加以谴责。袁绍很气恼,暗中让曹操杀掉张邈,曹操不同意,说: “孟卓是我的朋友,你对他应当宽容一些。现在天下大乱,我们应当一致对外,不要闹内讧。” 后来张邈知道了这件事,很感激曹操。曹操第一次东征陶谦时,两人的关系都还不错,曹操甚至将自己的家属托付给了张邈,临出发时对家属说:“我万一战死了,你们就去投靠孟卓。”结果曹操平安返回,两人重逢时,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曹操用自己的真心实意感动了张邈,更是蒋家人托付之,更加表现了他的充分的信任。他这种争取力量,减少内耗,不搞内讧的思想的思想和做法,是他从实际生活当中悟出来的,也是他以后领兵创业的原则之一。 本为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已充满心酸与无奈的问句,道出了同根的情,却也道出了内讧的苦。自己人和自己人搞内讧,就相当于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疼的痛的只有自己而已。想要成大事,就必须秉持团结一致、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原则,坚决不窝里斗,才能最大的保存实力,并能够一致对外,实现最强有力的结合。否则,耍小聪明高内讧,高窝里斗,吃亏的只能是自己人。

“成事之道”窝里斗要不得 团结就是力量。一个集团,只有作为一个整体作战才能发挥它的强大作用。历史上众多的农民起义,开始时轰轰烈烈,后来走上灭亡之路的,大多是起源于内讧。搞内讧,“窝里斗”,就等于帮别人对付自己,只会使自己失去战斗力。聪明的人不仅不会窝里斗,搞内讧,还会利用自己的能力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帮助自己成事。 俗语说“出头的椽子先烂”。就是当一个人获得成功并超越了别人的时候,他们身边的人不是想怎么奋起直追,而是首先想怎么把他拖下来。虽然大家深处同一阵营,但是也容易因为各种功、利的原因引发窝里斗。但是,曹操就通过各种整合的手段,很好的避免了由此会给自己带来的不利。 曹操在自己戎马生涯的历程中,为自己聚集了众多出色的将才,又能够很好的任之、用人,无论是用什么样的手腕,但是都能够拉拢人才,为自己效力。不得不说,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易中天在谈到窝里斗时,也是感慨颇深。他也觉得,窝里斗,不仅会带来外伤,更多的是内耗。窝里斗让人意志消沉,心胸狭窄,对内,没有什么业绩和成就;对外,也多半没有什么眼界和水平。正因为没有什么眼界和水平,这才不把眼光看着“外面的世界”,只管盯着“家里的是非”。结果自然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争夺权力,搞内讧,窝里斗很拿手,到了外面,或见了外人,便头也抬不起,话也说不出,阻碍了自己和整个集体的进步。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诸王四分五裂,最后被清军各个击破就是明显一例。可见,窝里斗绝对要不得。曹植所留下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慨叹,正是窝里斗带来的悲凉之意。

真正能够成大事、走向成功的团体都会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做事踏实,互帮互助,不搞内讧。而善于驾驭下属、具有卓识远见的人更懂得这个道理,以及如何避免自己人走向“窝里斗”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