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55

第55章 利用好人的贪欲

曹操不仅懂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非常的善待下属,也懂得对待敌人以利诱之,照样可以收到理想中的效果。 当曹操解了白马之围,正欲收兵后撤之时,忽闻河北名将文丑为报关羽斩颜良之仇,已经率领大军,渡过黄河,追杀过来。于是,曹操急令,后军为前军,前军为后军,粮草先行,军兵在后,迎战文丑。众将见曹操摆出这种奇怪的阵行,都很疑惑。吕虔问:“粮草在先,军兵在后,何意也?”曹操回答:“粮草在后,多被剽掠,故令在前。”吕虔又问:“如果遇到了敌军,被劫去了,怎么办啊?”曹操说:“等到敌军到的时侯,你们就能明白了。” 粮草辎重行至延滓,果然被文丑劫去,前军也被驱散。曹操听到消息,便把军队引到一座山上,令军士解衣卸甲休息,并把马匹都放开来。不一会,文丑领军赶来。众将都劝说曹操赶快收马撤退,只有苟攸说:“此正可以饵敌,何故后退?”曹操急以眼色示意,不让荀攸再说下去。 此刻,文丑军刚打了胜仗,趾高气扬,忽见许多马匹,十分高兴,一哄而上,四处抢马,“军士不依队伍,自相杂乱”。曹操见时机成熟,命令将士齐从山上杀下,敌军顷刻大乱,人马相互践踏,文丑在乱军中被关羽斩于马下。曹操大获全胜,粮草马匹全部夺回。 庆功宴上,曹操深觉欣慰的对吕虔说:“之前,我让粮草先行,军队在后,是为了用粮草诱惑敌人,这是我的诱敌之计。后来,我又让士兵卸甲休息,放纵马匹,也是为了以利诱惑敌人。只有子恪知我心意啊。” 自古以来,贪欲都是人性当中无法摒除的一大弱点。所以曹操抓住了文丑报仇心切又急于立功的心态,用欲擒故众的方式着实让文丑因自己得意忘形下的掉以轻心和贪欲栽了个大跟头,反而得不偿失。 其实,曹操的这一计谋,如果是擅长谋划的大家而不是文丑这种鲁莽冲动的大奖,遇到的话都会冷静下来,思考一番的。然后就会发现以曹操的头脑,做出这么失误的决策时绝对不可能的。那么,就会明白粮草先行即使不是陷阱,曹操也不会犯第二次这样的失误。所以,携胜回营或是换个策略都比最后惨败好的多。 不过,曹操既然能够做这样的决定,而且还胸有成竹,那么就说明他料定了文丑会中计。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知己知彼,才会打出有把握的胜仗。而且有时候,这种让出一定的利,从中获取更大利益的方式,不仅让缺乏计谋的武将吃了大亏,更让人敬佩却又咋舌的是,还能让擅长谋略的大家因为一时的贪欲而上当。 关羽水淹七军,擒了曹将于禁,斩了曹将庞德,又紧紧攻打樊城,曹操大惊不已,甚至想到迁都避祸。这时,司马懿建议曹操派使臣“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许事平芝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这一招果然收到了奇效,孙权为利而动,从关羽背后插了一刀,樊城的危机顿时烟消云散。

而一直被人们认为谦逊有礼、宽厚仁爱的刘备,也曾被曹操的利所诱惑而中计。刘备收留了被曹操打败的吕布后,曹操生怕刘、吕二人联合起来对付自己,便召集手下文武,共商大计。谋士荀彧献上了一计,他说:“今许都新定,未可造次用兵。有·一计,名日‘二虎竞食’之汁。现在,刘备虽然掌管徐州,但未得诏命。因此,可奏请诏命,实授刘备为徐州牧,并密与一书,让刘杀掉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 三国三霸中的两人都曾被曹操的小利诱惑,不仅说明了人人都有贪欲,而且在此局上应该说曹操确是比刘备高明了一层。利用好他人的贪欲,坐收渔翁之利,还很好的证明了最后能够称雄三国的曹操的高超智谋,以及善于利用人的贪欲并且还利用的很好的智慧。 人因为有了抱负,都会产生上进的渴望和对物质的贪欲。自己人的贪欲是一种资源,利用的好就能成为无尽的宝藏,帮助成就事业。而敌人的贪欲则是制胜的重大转折,利用的好就是你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看得远,跳得高。所以,能够利用好他人的贪欲的人,必定总是高明一筹,才能最终脱颖而出,达到非凡的成就。

“成事之道”兵不厌诈 识人察人用人,就是要找到可用之人,并让其为自己所用。而一个更重要的道理就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即使有能人,也需要做领导的善于驾驭人才,会用人。兵法将“兵不厌诈”,只要能够将人用的恰到好处,即使是“利用好人的贪欲”的方法,施之以利的方法自然也是好方法。 曹操深谙人与人间的各种利害关系,他也善于观察人的脾性和特点,并利用人的贪欲来作文章。对于将士争功,战场争利,这是军事上的普遍现象。曹操的对待策略就是,或是示利于敌,以利为饵,或是以小利离间对手,使之彼此争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都能够达到诱敌克敌的效果。这正是曹操作为一名高明的谋略家经常使用的诈术。 古人云:“患生于多欲。”大凡鲁莽、冲动的将领,多贪财图利心切,只要示之以利,便会不顾一切,追逐诱耳,轻易地钻人对方的圈套。即使一些有头脑的人物,由利而诱,也会丧失理智,思进不思退,虑胜不虑败,贪功不计危,见利不见害,察跟前而昧长远,得有形而失无形,听谄言而失忠良。如果能扼制自己的贪欲而利用对手的贪欲,无疑是一着妙棋。 所以,无论是对待敌人、低手还是朋友、下属,要么以利诱之,引起敌对势力的争斗,使其两败俱伤,达到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目的;要么运用激励的手段,欲取之,先予之,投资小的利,收取更大的回报。无论是哪一种,只要有贪欲,那么都可以拿来运用。因为兵不厌诈,所以御人也需要诈术来辅佐,从而达到用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