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49

第49章 有约束才有效率

曹操素来节俭,不喜欢奢华艳丽。所以他在这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曹操的正妻卞后,有一个弟弟叫卞秉,建安时任别都司马,官职多年没有提升,心有怨言,想借着姐姐的身份往上爬,曹操知道后严肃地说:“但得与我作妇弟,不为多邪?”升官不成,又想多弄点钱物,曹操回答得更干脆:“但汝盗与,不为足邪。”在曹操的严格约束下,其他人也都渐渐的养成了节俭朴素的习惯。从而,为国家营造了良好的勤俭风气。 对待自己的二十五个儿子,曹操更是亲自调教,绝不会让他们自恃出身高贵,养尊处优,变成纨绔子弟。所以,他充分给予他们锻炼和磨砺的机会,从而使孩子们个个优秀,有的文采出众,有的武艺超群。反正除了早夭的孩子,他们各有千秋。这全都得益于曹操的严格要求。 曹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谨慎、睿智的人。他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洞察力,也有超越时代的长远眼光。对于家庭的严格约束,可以很好的竖正家风,为成大事营造良好的后方根基。对于众多儿子的亲身指教,是为了将来能够有卓越的人能够继承家业,并将之拓展壮大。他的目光和野心不只在现在,更在将来。 正因为曹操懂得了约束和纪律的重要性,所以他不仅严格要求家人,在治军统帅方面还能够起到带头作用,严肃军规军纪,言出必行,以达到有效的震慑效果。 曹彰带兵北征乌桓,曹操特意嘱咐他说:“我与你在家为父子,但是领兵打仗就是受命为君臣。行动、治军要依法行事,切记。”当进入涿郡境内时,胡人数千骑突然来袭。但是由于兵马还未来得及集合,而且步兵只有数千人,骑兵也才数百,明显处于弱势。但是曹彰亲自冲杀在前面,奋力搏斗,坚守要害,终将敌人击退。 同时,士兵斗志也被提起,曹彰决定乘胜追击,一举击破敌人。但是有些人担心兵马劳顿,如此长途跋涉,不利于前行。曹彰当即严肃的说:“胡人被我们打的逃走,乘胜追击才能够取得更大的胜利。如果顾虑太多,缩手缩脚,放走了敌人,就不能成为良将。”于是他下令后退者一律斩首。此令一出,无人敢反对,士兵更是斗志昂扬,奔走昼夜追上敌人,战火俘虏数千,大获全胜。 曹彰谨记父亲曹操的教诲,严格约束下属,这一仗的效率也就特别高。曹操在注释《孙子兵法》时,就特别强调了“依法治军”的原则,并提出“设而不犯,犯而必诛”的观念主张。他认为治军对待下属,要有足够的约束力,才能出效率,正所谓“礼不可兵也”。 正所谓纪律出成绩,那么约束当然出效率。有了约束,人心才不会涣散,才有团结起来、一心向前的动力。这样的军队也好,团体也罢,无论走到哪里,恐怕只要有组织、有纪律,那么注定能够所向披靡,即使再大的难题也能够攻克。

“成事之道”约束催生效率 在战乱纷繁、群雄逐鹿的年代,想要成事就必须要有坚如磐石的决心和严正分明的纪律。只有有了足够的约束力,就会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军队的士气才能旺盛,才能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军队。也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够走的更远。 曹操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运用约束的效力很好的驾驭人才,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智慧,让他们在有秩序的环境当中催生出最聪慧、最高效的斐然成绩。这不仅是谋士们的大幸,更是曹操依法治军、严加约束理念的重大成果。

鲁迅总结曹操的一生,认为“曹操统治天下,第一个特色是尚刑名,立法很严,因为大乱之后大家都想作皇帝,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操曾言,“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这句话他倒并没有说谎。”正可谓有约束才有管理,有管理才能出效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做什么,都要求有个尺度,有个标准,有约束力。只有设立一定的秩序,让人尊重秩序,在这个秩序下有效的行事,才会得到想要的事业上的效率。而善于运用约束的人,懂得发挥约束力的巨大潜力的人,也注定能够很好的加于人才,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