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50

第50章 求人才要有疯子精神

人才首先会用自己的才能识别真正的明主,只有真心的人才能打动能人,据为己用。而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给人的考验大,有时候非要是疯子般的求才精神才能撼动他们。 在发兵决定战袁绍之前,他到泰山庙去拜访高僧,询问中原有哪些贤人。老和尚不敢泄露天机,给他一个锦囊,说:“你进驻中原以后,如有人出来敢提名道姓骂你,你一看这锦囊便知。” 曹操密藏锦囊,统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中原而来。所到之处,鸡犬不留,路断人稀。到了许昌之后,发现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就传令三军,安营扎寨。军帐设在北门内一个名叫景福殿的庙里。 曹操有个没出五服的弟弟曹仁,带着亲兵四下抢夺,弄得百姓惶惶不安;三天以后,四个城门上忽然都贴出一张帖子,上边写着:“曹操到许昌,百姓遭了殃;若弃安抚事,汉朝难安邦。”下边落款是四个大字:“许昌荀彧”。 知道这件事以后,曹操气得咬牙切齿。正想下令捉拿苟或,猛然想起僧人赠的锦囊。急忙拆开来看,只见纸上写着几行大字: 开口就晌午,日落扁月上。 十天头长草,或字三撇旁。 才过昔子牙,谋深似子房。 这是一首藏意诗。曹操左看看,右看看,翻腾了半天才解开其中秘诀:开口就晌午,开口系言,晌午取午,言午是“许”宇;日落扁月上,日在上,扁月在下,像个“昌”字;十天头长草,十天为一句,旬加草字头,是个“苟”字;或宇三撇旁,是个“或”宇。顿时醒悟过来,高兴地说:“许、昌、苟、或,原来有子牙、子房之才!我一定要把他请出来。” 荀彧是颖川郡颖阴人,因不满朝廷,在家过着隐士生活。他听说曹操智勇双全,又能重用人才,早想归附,又怕不安全,所以出此一计,决心一探。 自古高人难请,荀彧也不例外。曹操派曹仁去请苟或。苟或故意拒门不出。曹仁非常生气,添油加醋地说苟璃如何藐视曹操,建议把他杀了。 曹操喝斥道:“大胆奴才,杀了他等于砍了我的臂膀,你知道吗?” 那时正是腊月天,朔风凛冽,滴水成冰。曹操求贤心切,冒着严寒,亲自出马,来到聚奎街苟或府第,只见大门落锁。等了好久,不见有人。曹操不顾胡子上结了冰凌,又赶到奎楼街苟或的另一府第。管家又对他说,主人到许昌打猎去了。曹操两访不遇,并未烦恼,仍耐心求访。

有一天,曹操访得荀彧到城东北八柏的祖坟去扫墓了,就备下礼,前往凭吊。

曹操来到坟前,看见一个青年,二十几岁,姿态风流,仪表堂堂,正在专心致志阅读(孙子兵法),头也不抬。忽然一阵风起,把书吹落在地。 曹操急忙上前捡起,恭恭敬敬递上,施礼说:“苟公安康!”苟璃却闭目问道:“先生是何人?来此做什么?”曹操说:“我是谯郡曹孟德,来请苟公共扶汉室江山。”苟瞒冷冷一笑说:“我是一个普通百姓,不懂治国大事,先生另请高明吧!” 曹操赔笑说:“久闻先生胸藏经天纬地之术,腹隐安邦定国之谋,我非先生不请。”荀彧说:“不怕我骂你吗?”曹操连连点头,说:“骂得有理,多骂才好。”荀彧又推说患有腿蒺,不能行动。曹操便亲自牵来良马,扶荀彧骑上,前呼后拥,迎人景福殿。 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成就事业,谁不想有能人相助”。可自古真人不露相,或隐居山林,或不露声色以待真主。所以,越是能人越难得。越难得,越是要得,才能做出非凡的事业了。对付难得之才,必须有一股任劲。曹操总是真诚地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罗致到手。 当然,最能代表曹操像疯子一样求人才的故事,莫过于“赤脚迎许攸”。官渡之战刚开始时,曹操处于下风,但是却能够凭借智谋屡屡取得胜利。但是随着两军的相持不下,曹操军队的粮食也逐渐告急。所以曹操派人往许昌筹备粮草。没曾想使者之半路被袁军截获,并搜出了曹操的筹粮书信。此时,袁绍手下谋士许攸建议他此时大可趁曹操粮草告急,而许昌又空虚之时,兵分两路,一路直取许昌,另一路力擒曹操。但是袁绍却以许攸和曹操少时为友的缘故误解许攸,以为这是他们二人给他下的圈套。

建议不被采纳反被诬陷的许攸,想起之前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均不被听从,于是仰天长叹“忠言逆耳,不可与其共谋大事”,之后投奔曹营。曹操听闻,来不及穿鞋就从营帐中跑出来迎接许攸。许攸坦诚之前为袁绍出的策略,曹操听后很真诚的回答说,“如果袁绍那么做了,我就真的完了。”之后马上向许攸寻计,许攸也果然不负重望,建议曹操作速进兵,速战速决,兵分八路攻占邺郡,袁绍仓皇逃跑。袁绍死后,献计决漳河水淹冀州城,攻克冀州城,令袁尚兵败逃亡,审配身首异处。冀州城一陷,袁绍基业彻底崩溃。袁绍连死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最终败自己曾经的谋士的手下。 这样一路下来,许攸的确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倘若当初许攸是佯装投靠曹操,而后用计使曹操深入袁绍的陷阱中的话,那么恐怕后果就是另外一种局面了。所以,我们不得不说,曹操在这里对待人才展现了一种“用之”大于“疑之”的精神。而这也好比一场赌博,用近乎疯狂的赌注赌自己一定会赢。否则,犹豫踟蹰间再好的人才也都不会依附他,更可能会步袁绍的后尘。 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不仅体现在他对待投靠自己的贤能上来而用之,对于那些有才能但是没有投靠自己的人,曹操也是舍得下大本加以积极争取和拉拢的。 求人才要有疯子一样疯狂的精神。可以抛下疑虑,抛下面子,抛下身份,用平等、谦和的态度,让贤能看到自己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打动贤能的心,让人才不断的聚集在自己的身边。那么,这么一群智囊注定能够推动一个强大的人走向历史的高度。而那些刚愎自用、疑心重重的人,注定是失道者寡助的人。

“成事之道”“疯子”手下出能人历史呈现给我们的是无数英雄的壮烈事迹,但是久而久之我们也会把目光聚集在这些英雄背后的那些人,那些英雄们的左右手甚至是左右脑。他们甘愿隐身在英雄背后出谋划策,殚精竭虑的原因,一展才华的抱负,和英雄们求贤若渴的用人需求是不谋而合的。 曹操屡次“屈尊”,用几欲疯狂的姿态遍寻贤才,只要是曹操认准的人才,他都会不遗余力的给予自己所能的关怀,积极的加以争取。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无疑是最好的吸铁石,让贤人志士终看到他的潜力,趋之若鹜,助他成就霸业。 正如汝南名士许劭,当曹操见到他问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时候,许劭的那句“子治世之能臣”一样,曹操能够成为治世能臣,虽然少不了他个人的才能,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必定有限,成大事必须能够聚集文武贤才为自己出谋划策。而聚集起真正有用的贤才也是需要一种本事的,那就是曹操疯子一样的求才精神。 从曹操的这种重视人才、礼贤下士的作风中,我们不难窥探到揽人聚人的一些功夫和智慧。想要有才能的人来帮助自己成事,在他们面前就必须要能够舍得下所谓的面子,耐心请教,虚心听取,用灵活的方法甚至激烈的方式去打动能人的心,才能真正的达到有人为己所用的地步。正所谓“疯子”手下出能人,这“疯”实乃对人才的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