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04

第4章 勇敢面对才会有出路

在成功来临之前,总会陷入各种困境中,唯有勇敢面对才能不被困境腐蚀掉,最终达到成功的巅峰。当事情降临到自己头上时,聪明的做法是迎头顶上,决不可躲躲闪闪,犹豫不绝。否则,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坏了大事。官渡之战中,曹操迎难而上,最后以弱胜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与袁绍对江山社稷均有野心。董卓之乱以后,二袁雄踞南北,各霸一方,狼子野心更加暴露,曹操看好了这个难得的时机,对他们的势力、行动及其发展甚是关注。接着,他根据形势制定了战略计划,果然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解决了各方面的忧患——在西面、东面、南面都取得相对安定的前提下,开始放心地北拒袁绍。建安四年,一场关键性的战争拉开了帷幕。

为了取胜,袁绍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当时,袁绍拥兵数十万,用于对操战争的兵力有“十余万”;而曹操调动到河北前线的兵力不过三万多人。从人力、物力条件看,曹操仍未完全摆脱内线作战的不利态势。那么,怀有一腔热血的曹操会因此退却吗? 在兵力上,曹操确实处于下风,但就双方兵众精神状况而言,袁绍连年与公孙瓒作战,最后获得胜利,是疲兵、也是骄兵。袁绍,“既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而骄心转盛”。曹操的兵马虽然也历年征战沙场,但却始终知道自己处于劣势,保持着较高的战斗警惕性。此外,曹军训练有素,“是时士卒精练,不与今时等也。由此一来,这场战争的胜负还未有定论,曹操也在对这看似以卵击石的反击筹备着。 面对袁绍来势汹汹的攻势,曹操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行动,分析拒敌之策。对此,曹操及其幕僚都是食不甘味。当时,荀彧和郭嘉均从“成败不在强弱而在主帅之才智”的角度做了分析,结论是袁绍必败,我军必胜。 荀彧说:“古之成败者,诚其有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雨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都不从,绍之强其间能也?” 这段精彩的话,让曹操也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整个作战分析的过程中,荀彧就任人、决谋、明法、待人四个方面归结为度、谋、武、德,分析了曹操胜过袁绍的地方。接着,郭嘉又做了补充,并增加了道、义、治、仁、明、文六胜。 听了荀彧、郭嘉的见解,曹操非常高兴:“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通过这种对比,曹军很好的认识了自我,明晰了自身的优点,为背水一战积蓄着力量。 建安四年秋八月,曹操率领两万精兵,进军黎阳,正式与袁绍对抗。他知己知彼,分析了自己和对方的优劣势,对袁绍的劣势重点突破,准备凭借着这次还未定输赢的战争实现自己的宏愿。 在这次战争中,袁绍看似没有不胜利的道理,就当时袁绍的绝对优势兵力而言,出黎阳,战白马,经阳武,取官渡,直捣许昌不是没有可能的,问题是迟于行而疏于备,给曹操以可乘之机。固然,如果以优势之兵分几路渡河南下,会使曹操的兵力因过度分散而削弱,战略上可能会更有利。曹操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完全掌握了袁绍的战略意向,针对袁绍的直线进攻方略,不在沿河构防御敌,而是后退一步,布防官渡,以逸待劳。 曹操的外部实力虽然与袁绍相比相差甚远,但由于曹操逐步建立了战胜曹操的信心,对双方的优势劣势有了一个比较符合客观情况的,因而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没有惊慌失措,更没有躲闪,而是调兵遣将,从容对付,为夺取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曹操迎难而上,不畏困境,变劣势为优势,运筹帷幄,最终拿下了这场战争。“敢战者成功,不敢战者不成功”,曹操这种果敢选手,不避矢石的性格,也深深影响了毛泽东。 有一次,毛泽东将胡乔木、郭沫若等请来一道用餐。毛泽东与郭沫若等人纵谈三国历史。谈到热烈处,毛泽东忽然转向翻译李越然,问:“你说说,曹操和诸葛亮这两个人谁更厉害些?”李越然听到问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好。

毛泽东说:“诸葛亮兵固然足智多谋,可曹操这个人也不简单。唱戏总是把他扮成个大白脸,其实冤枉。这个人很了不起。”接着,又说:“为什么要打仗哟!应该防止它,打不起来再好不过。可是光顾怕,这不行,你越怕,它就越要落在你头上。我们要着重反对它,但不要怕它。这就是辩证法!” 曹操的勇敢深深影响着毛泽东,也为毛泽东对于作战的态度有了一定的启示。这提醒我们,一旦步入战场,跳进生意场,或者冲入职场,你就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必须像曹操那样勇敢面对,才会找到胜利的道理,最后成为赢家。

“成事之道”勇敢出击,险中求胜 一个英明的决策者能够勇敢地在困境中找出突破口,不会在困境中折服,能够在险境中挖掘新的可以制胜的关口,勇敢地出击。曹操在看似出于劣势的情境中,冷静的分析敌我的状态,勇敢地迈出迎战的这一步。如果退却只有死路一条,只有在如此艰险无望的抉择下迎战而上,才有胜利的希望。 勇敢的曹操冷静的做出了战略部署,坚定信心,把困难抛在脑后,不理会他人沮丧的提醒,用一颗勇敢地心和坚毅的精神取得了想要的胜利。 恃强凌弱绝不是英雄,敢于向强大者挑战才是勇敢。“无限风光在险峰”,纵观曹操的人生,勇敢是曹操一直保持的优秀性格,而且他一贯是“知难而进”的,从第一天登上政治舞台,就冒着危险毫不留情地棒杀当年一手遮天的大宦官蹇硕叔父,可见其勇。 凡是成功者,他也许会经历无数的失败,但如鲁迅所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面对困难,不是被困难吓倒,而是解决困难。有一句话很流行——“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道出了成功者的成功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