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28

第28章 想强大就别让对手抱团

三国鼎立初始,以曹操的实力,他不足以平定天下。但是他善于用谋,以智力取胜。他深信“上兵伐谋”这兵家要决。因此当鞭长莫及时,就利用矛盾,拆散别人之后又竭力拉拢,说明利害,使联盟的一方归于自己一边,从而搭了自己的梯。曹操巧借荆州,破坏孙刘联盟,继而又同孙权相交就是一个场典型的事例。 孙刘联盟是一个十分厉害的集团,曹操深有体会,想当年曹操兵不血刃下荆州,志骄意得,听不进谋臣的意见,不礼遇益州使者张松。张松返蜀劝刘璋绝曹亲刘备,曹操的骄矜替刘备入蜀开通了道路。他不纳贾诩之言,休整荆州士众,恢复经济,稳步进取,而冒进赤壁。 赤壁之战当年,孙权27岁,诸葛亮28岁,周瑜30岁,鲁肃37岁。这些人的胆略智慧,曹操还不十分了解,他误以为凭战胜之威,加上虚张声势就可以吓倒孙吴。恰恰相反,曹操的强权外交把孙刘两家撮合起来。当曹操正做着孙权杀刘备归顺的美梦时,却在赤壁碰上了孙刘联军的冲击。这一当头棒喝,打破了曹操的美梦,使他不敢在水上恋战,引退江北,把长江天堑又还给了联军。 周瑜利用水上优势,加上火攻,使曹操遭到了用兵以来的第一次惨败,联军获得了巨大的胜利,遏止了曹操的统一势头,使形势发生了逆转。 赤壁战后,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奠定了三国的鼎立之势,这又出乎曹操的意料,他听到这个消息,自然后悔万分。但是因为急功近利,曹操又一次得到了教训。 孙刘联盟,互为犄角,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公元212年,孙权作濡须坞,214年又攻下皖城,筑起了矾固的江北边防,尽有长江之险。214年刘备得益州,有了立国根基。215年刘孙争荆州南三郡,蜀兵东下。曹操趁机进兵汉中,占了便宜。但是这一次曹操仍未掌握好火候,又失之于早,成全了两家和解。 孙刘中分荆州,又协同作战,孙权围合肥,刘备取汉中,曹操东奔西突,疲于奔命,只好临江而叹,逾秦岭而生畏。当曹操荡平汉中之时,益州震动,“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谋士刘晔、司马懿都劝曹操乘胜取蜀。曹操不从解嘲地说:“既得陇,复望蜀?”率军而回。 曹操得陇不望蜀,并不是他的智谋不能够做到,而是他这时候的实力不足够和孙刘抗衡。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开始觉悟到孙刘联合给自己带来的可怕后果了。一方面鉴于赤壁之败,不肯再冒险险;另一方面,此时孙刘已和解,如果贸然行动,孙权必在东方有所动作。再遇到两线作战,恐怕拖累的只有自己。

曹操越来越感受到孙刘联盟对自己的威胁,必先除之而后快。正在曹操愁眉不展,苦无对策时,机会却突然而至。因为荆州相当一段时间内是魏蜀吴三国之间一个矛盾的集合点。围绕荆州的借与还或其所属地的争夺形成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从谋略的角度来说,也形成了一个个精彩的戏剧场面。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在保卫荆州的襄阳、樊城战役中,突然想到运用这个矛盾的集合点,将孙刘两家的矛盾激化,策略地利用矛盾瓦解对方,那么不仅能够解决自己被两面夹击的威胁,还能使自己的势力得到巩固与发展。 首先,曹操听从了丞相军司马司马懿的意见:“刘备与孙权两家,外表亲密而内里疏远。关羽得志,孙权必定不会愿意。我们可以派人去劝说孙权,让他偷袭关羽的后方,答应事成之后把江南的地方封给他,樊城之围就自然解除了”,曹操一方面派镇守宛城的平寇将军徐晃领兵前去支援曹仁,一面派使者拿着自己的亲笔信去见孙权。在此这前,曹操曾给孙权写了一封长信,从多方面晓以利害,目的还是扳散孙刘联盟。 在孙权答应曹操的条件偷袭关羽后,曹操又派人通知刘备和关羽孙权偷袭的消息,从而成功的将两方的矛盾激化,策反了孙刘联盟。从而,一个强大的对手就土崩瓦解了。 战后,曹操为了实践对孙权的许诺,更重要的是为了搞好同比原来更为强大了的孙权的关系,特地表荐孙权为骠骑将军,兼任荆州牧,封南昌侯,事实上承认了孙权对江南地区的统治。 孙权同刘备成了冤家对头,在客观上也必须同曹操搞好关系,因此在受封后立即派遣校尉梁寓向汉室奉送贡物,派遣王停购买马匹,还把前几年攻皖时俘虏过来的曹操的庐江太守朱光等人送回了北方。孙权甚至不惜上书曹操,歌功颂德,称说天命,劝曹操即位称帝,自己情愿称臣。曹操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拒绝了孙权要他称帝的建议,但对孙权派来的使者,却都给予热情接待,梁寓到许都后还被任为掾属。 曹操利用强势处交的政策,离间孙、刘,拉拢孙权,让强大的对手自己削弱自己,那么强大的就只剩下坐收渔翁之利的曹操。借用离间计,打破对方的抱团,成就自己的强大,是曹操事业上赤壁之战后的重大转折点。 因此,利害关系总是能够让人与人间分分合合,大多时候的合也只是貌合神离。所以,面对抱团的对手时,想要比他们强大,不是直接的硬碰硬,而是让他们自己从内部分离。小小的施展下权谋,想办法运用他们之间的利害关系,打破他们的抱团,那么成就的就是自己。

“成事之道”打乱对手的小团体 对手抱团,就意味着将自己作为了共同的敌人和打击目标,而相应的自己的对手则变的更为强大。在这种情况下,比起面对单个对手,自己成功的几率则小的多。想要取得胜利,最好的做法就是,利用计谋打乱对手的小团体,然后各个击破。 曹操在群雄争霸的时候想要出众,面对的敌人绝对不是一个两个,而且因为利害关系,他们很容易抱团扎墩儿,联合起来抗敌。曹操想要实现统一大业,就必须避免两面甚至多面与对手相碰的被动局面。所以,他善于根据当时的情况,用各种方法打乱对手的小团体,然后自己联合不同的对手,先对付紧要的敌人,然后再图其他。

可以说,这是一种居高见远、规取大势的战略眼光。一个力量与一股力量相碰,难免会吃亏,保险的做法就是打乱这股力量,将他们彻底分散,然后实现各个击破。正如兵家除强先灭弱,近攻先交远,稳住一个吃掉另一个,然后各个击破,实现全局的胜利。所以,想要强大,就要为自己谋划,想办法不让对手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