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24

第24章 成大事要有超常思维

真正成大事的人,要具有超前的意识和超常的思维,才能想他人所不能想,成他人不能成之事。曹操就是总能保持超常的思维,在战场上即使面对强劲的敌人,他也能做到无往不利。 吕布,在东汉时期是一位相当出类拔萃的人物。五原郡九原人。宇奉先,善弓马,当时号为“飞将”,最初服役于并州刺史丁原部下,后杀原归附董卓,又与王允合谋杀卓。以后任奋威将军,封温侯,割据徐州。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吕布从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北)与陈宫一起率兵万余人前来进攻驻军在乘氏(今山东巨野)的曹操。而此时恰逢收割季节,曹操为了解决紧迫的军粮问题,将绝大部分士兵派去抢收小麦,守城的士兵只有不到一千人。曹操为了应急,让妇女也拿起了武器,走上城楼,加强防卫。 曹军大营的西面有一座大堤,大堤南面有一片树林,林深树密,幽深莫测。吕布怀疑林中有曹操的伏兵,告诫部下说:“曹操多诈,千万不要闯到他的埋伏圈中去。”于是小心翼翼地在大树林以南十多里的地方安下营寨。第二天,吕布前来攻城。曹操利用大堤作文章,把一半兵力隐蔽在大堤里面,另一半暴露在大堤外面。吕布见堤外兵力不多,率兵前进,两军刚一交手,埋伏在堤内的士兵突然一拥而出,步兵骑兵齐头并进,将吕布打得大败,一直追到吕布的大营才停了下来。 吕布吃了败仗,不敢久留,连夜撤军,逃向定陶。曹操率军追赶,经过激战,将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攻下。吕布见大势已去,带着残兵败将向徐州逃去,投奔刘备。曹操分兵收复了兖州的郡县。 当时,吕布真可谓是威风凛凛、不可一世。但在曹操眼里,吕布乃骄横自大、轻功冒进之徒,且“有勇无谋,不足虑也”。所以,面对这样的吕布,曹操用他超常的思维,巧妙利用地形,出奇兵使吕布的兵马死伤大半,将其打败。 而曹操巧解白马之围,更是出奇不意,采用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策略,达到成功的目的。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和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一带展开激战。哀绍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等将领进攻驻守在白马城的曹军。袁绍自己亲率一路大军进驻黎阳,准备要南渡黄河,军势雄壮,兵锋直指曹操的大本营——许都。 白马城的守将东郡太守刘延频频向曹操告急,曹操亲自统率大军向北进发,援救白马城。这时候,谋士荀攸向曹操献计说:“现在我们的兵少,恐怕打不过袁绍,应当分散他的兵力才行。您先到延津,作出将要进兵渡河攻击袁绍兵方的姿态,这样袁绍必定分兵西来同我对抗,然后轻兵偷袭白马城的袁军,攻其不备,就能捉住颜良了。” 曹操很赞同苟攸的计策,就调兵遣将,准备渡河。袁绍接到曹军动向的报告,果然中计,急忙调兵西进,阻挡曹军深入。曹操虚晃一枪,领兵日夜兼程直接奔向白马城,到了距白马城还有十多里路的地方,颜良得知曹操杀将过来,大惊失色,匆忙迎战。曹操派张辽、关羽首先出阵,打败了袁军,杀死颜良,于是解除了白马城的围困。 曹操在巨野败吕布是通过巧用地形造的奇兵,败袁绍救白马之围则是通过避实就虚,声东击西造的奇兵策略。曹操超常的思维方式,总是能够在表面上处于劣势的时候,做出不同寻常的动作,最后达到出其不意的结果。曹操的善于权谋又一次得到了成分的展现。 作为常人,只有具有无常式的思维,才能够在常人中脱颖而出,成就大的事业。如果因为固守现状,或是太过认命,不敢于尝试做出改变,那么,也只能够永远甘为庸人。但凡想要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的人,都会有意的培养自己的权谋之术,练就超常的思维,在平常的世界里创出非凡的奇迹。

“成事之道”胜在出奇 大凡立志成事的人,都会具有高瞻远瞩,思维超常的意识。在做事前充分发挥自己和他人的智慧,用超常的思维,出奇不意,在决战中击中要害,取得成功。 孙武认为一个高明的将领,应当随着情况变化而变换奇正战法,犹如天地一样变化无穷,江河一样奔流不竭,善出奇兵,打败敌人。他强调思维应当超常,认为这是出奇制胜的重要手段。 曹操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西晋王沈在谈到曹操思维超常、用兵神奇的军事才能时说:“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余万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 裴松之在评官渡之战时也说曹操“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二而已”,“机变无方,略不世出”,对曹操的军事才能也做了充分肯定。 无论做什么事情,想要获得成功,达到理想的效果,就要有出人意料,以奇制胜的特点和方略。用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和见识,能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不能发,提出常规之外的解决办法,正是做事高人一筹、常操胜算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