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23

第23章 欺骗只是不得已的手段

欺骗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在曹操的军事谋略典籍当中,即使它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但却也是一种能够成事的手段。

张绣第二次追击曹操,曹操兵败后,沿途不敢停留,急急忙忙返回许都。袁绍见曹操已经回到许都,知道进攻许都占不到便宜,于是转头北征公孙瓒。尽管曹操十分痛恨袁绍,但还是听从了谋士郭嘉和苟或的建议,决定联合刘备,先扫清东南,除掉心腹大患吕布。 但是,这个消息不小心走漏,吕布得知后便先下手为强,打败刘备,攻占了小沛。同时,吕布派陈宫结连泰山寇贼孙观等人,欲东取兖州诸郡。曹操闻讯后,亲自率领大军行至肖关一带,来战吕布。 其实此时,吕布麾下陈登早已暗地投靠曹操。于是,曹操与他里应外合,开始围攻吕布。 肖关告急,吕布欲带领陈登前去救应,留陈登的父亲陈硅守徐州。临行前,陈氏父子商议,如果吕布败回,便由陈硅占领徐州,不放吕布进城。但又恐“布妻小在此,心腹颇多”,不好下手。陈登心生一计,他对吕布说道:“徐州四面受敌,操必力攻,我当先思退步:可将钱粮移至下邳,倘徐州被围,下邳有粮可救”。吕布果然中计,马上命令心腹保护妻小与钱粮“移屯下邳”,从而为陈硅后来占领徐州清除了障碍。 吕布同陈登带兵前往肖关,援救陈宫、孙观。行至半路,陈登又生一计,他自告奋勇,要先去肖关探个虚实,然后“主公方可行”。他来到肖关后,只同陈宫敷衍了一番。至晚陈登上关而望,见曹兵直逼关下,乘夜连写三封书信,拴在箭上,射下关去,第二天便飞马赶回。陈登见到吕布,煞有介事地说到,泰山寇贼孙观等人见曹兵势大,“皆欲献关”。吕布一听大惊,连忙命陈登先往肖关,“约陈宫为内应”,自己带领兵马随后赶来。这次陈登来到肖关,诳骗陈宫说,曹兵已抄小路人关,直逼徐州,“公等宜急回”。结果,使陈宫和吕布二军,夜间在半路相撞,自相残杀起来,曹兵则乘势轻而易举地夺取了肖关。吕布、陈宫直杀到天明,方知中计,连忙赶回徐州。这时,陈硅已公开降曹,占领了此城,吕布只得前往小沛。 正当吕布、陈宫厮杀时,陈登却悄悄溜走了。他连夜马不停蹄地赶到小沛,假称吕布“被围”,传令小沛守将高顺、张辽等“急来解救”。二将听令即行。这样,在陈登的接应下,曹军又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小沛。待吕布到达小沛时,“城上尽插曹兵旗号”。 曹操与吕布在一欺一诈当中的较量,胜负决定了最后的谁主沉浮。吕布有勇无谋,没能够清醒的认识到人和事,正好为对手使出欺诈手段带来了机会。这里也正彰显出了曹操能够拉拢到陈登的好处。陈登接连使出三着诈敌,把吕布互为犄角的三支力量分别调出城来,不仅造成了他们自相残杀的内耗,而且使这三个实城变为空城,为曹兵后来自然而然的战胜吕布扫除了障碍,创造了先机。 兵不厌诈。一个人,不能识破对手的欺诈手段,注定要被对手玩弄于鼓掌之间,导致自己精疲力竭,损失惨重,而对手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成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诈与不诈。即使不得已,欺骗这一权谋之术的功效却不可以忽略。会用,就能成事,而且容易;不用,则容易成为别人成事的垫脚石。这是必须认清的现实。

“成事之道”虚虚实实,欺骗之道 俗话讲:“兵不厌诈”。纵观古代战争史上兵家名将调动敌人的办法各种各样,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调动敌人,都是围绕一个诈宇,即兵不厌诈。

孙子在《计篇》中讲:“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诡,奇之道,诡计之意。用兵是一种奇诡的行为:

能打,却假装出不能打;要出兵,却装出不出兵;要向近处,却装着要向远处;而要向远处,却装出要向近处。 曹操对此深有体会。他率大军自长安出斜谷、直逼汉中之时,运粮途中被营中兵力空虚,却仍然强作阵势的赵云虚了一招,最后夺路奔逃,失去了大胜的机会。所以,他自己曾感叹道“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章太炎在《魏武帝颂》中非常赞赏曹操的诡诈之道,他说曹操“信智计之绝人,故虽谲而近正”。梅尧臣也说过:“非谲不可行权,非权不可以制敌。”这也为曹操的欺骗手段正了名。 因此,直接的手段固然简便快捷,但是并非事事都能够水到渠成,很多时候还需要必要的推力相助。使用欺骗的手段费神费力,实属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对于成事在即的人来说,却是可以借鉴并加以利用的行事手段。找出对方的破绽,用虚实相结合的方法,赢取最有力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