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19

第19章 没有谋划就没有未来

关东诸将讨伐董卓失败后,曹操对时局有了全新的深刻的认识。他发现,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发展自己的实力,总是依靠别人绝对不是长久之计。 公元192年夏,青州的黄巾军再渡黄河北上,但在东光附近受到公孙瓒主力的堵击,损失惨重,无力北上,只好转向兖州推进。兖州刺史刘岱亲自率军出战,结果大败而逃,途中被黄巾军生擒,枭首示众。 曹操的属下东郡人陈宫,对曹操说:“一州无主,天子的诏令断绝,我想去说服州政府高级官员,由您出任州长,用来当作资格,再向外发展,夺取天下,这是霸王大业。”曹操自然允认。陈宫遂去游说,向州政府行政官(别驾)、总务官(治中)等建议:“而今天下四分五裂,如果迎接曹操来接替,定可造福百姓。”此话正中鲍信下怀,于是就跟州治中万潜等前往东郡,迎接曹操来担任兖州牧。 兖州东接青州、徐州、西连豫州、北通幽州、南下江淮,是四方要冲之地。曹操有了兖州以后,便和鲍信组成联军,全力镇压青州黄巾军。黄巾军骁勇精悍,人数众多,而曹操的兖州部队,人数既少,力量又小。曹操急起补救,加强训练,严格赏罚,不断施用奇兵诡计,昼夜进攻,虽然屡有斩获,但是形式并不乐观。 有一次,曹操带领步骑数千人巡视战场,结果误入了青州军的营地,被青州军打得大败,损失数百人,接着在寿张(山东省平县西南)与青州军交战,又被打得大败,鲍信也死于乱军之中。又经过半年的苦战,曹操才慢慢扭转不利的局面。 由于黄巾军行军一向不带粮草,完全依靠抢夺劫掠。曹操固守城池,黄巾军求战不能战,攻城又没有武器,又遇到了饥荒,伤亡很重。战斗力大大减弱。曹操乘机送去了劝降书,并开列各项优待条件。这年冬天,在曹操的软硬夹攻之下,青州军终于全部投降。曹操开始改编青州军,挑选其中身强力壮的,编入自己的部队,称为“青州兵”,人数号称30万,还有100多万老百姓,也跟随黄巾军一起留下。 从此,曹操不仅有了兖州根据地,又掌握了一支庞大的军队。他从血腥镇压黄巾起义中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实力,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另一方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己之力,永远比不上众人之力。尤其是在战争中,人的谋略还是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曹操在他多年的征战中,知道胜利并不仅仅依靠实力,更多情况下是实力加巧力。这一方面在于自己的智力,另一方面也在于自己手下的谋士。

曹操最初起事时,把自己看成统帅加谋士,一旦当他羽翼丰满时,他便反自己署于统帅的地位,而把自己手下的将领署于将才之列。在这里,将帅的区别是:前者是执行命令,后者是作出命令。在这种情况下,他便开始回笼人才,招贤纳能,用众人之智,建自己霸业。曹操的这种做法用现代话讲:“1加1大于2”。事实上,曹操之所以能在短期灭袁绍、逼江东、取西凉,成霸王,一个主要的原因:他手下有要文能文、要武能武的将领。也就是曹操胜在“人谋”。 吕布袭击刘备,夺占了下邳,刘备来投奔曹公。程昱对曹公说:“我看刘备有雄才大略,又深得人心,终究不会甘居人下,不如早点将他除掉。”曹公说:“现在正是收揽英雄豪杰的时候,杀死一个人就会失去天下人的心,不可这样做。” 即使刘备有可能成为自己将来强有利的敌人,曹操也不忍心去杀害一个有才之人,这正是他善于谋划、知晓能人重要性的特点。正所谓能人多、谋略也就多的缘故,曹操注重人谋,自己也多谋善断,由此注定了他的不凡未来。 很多时候,成事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想要成功之人,总是期盼此三者的到来,然后自己再施展拳脚,一达抱负。但是,天时地利人和不能齐备,想要做大事的人也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可以不惟天时,但不能没有人谋。 人定胜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天时地利人和缺少其一或其二的时候,都不足畏惧。只要善于为自己谋划,利用自己的才智也好,借用能人的才能也罢,全部拿来用,做一个为自己谋划、对自己的抱负负责的人,那么胜利就可在望。有谋划才有未来,没有谋划就没有未来。

“成事之道”谋划决定未来 想要获得成功,没有一定的权谋之术是绝对没有未来的。在相互争斗、利害相关的紧要关头,为自己谋划,就是多一条前进的道路和更多成功的机会;而摒弃谋划的人,只能落后于他人,看不到希望的未来。 秦并六国统一天下,可谓是兵精粮足,但陈胜振臂一呼,揭竿而起,不到三年强秦瓦解。主要原因是秦失人心,失道寡且,无人与谋。 而曹操由小及大,以少胜多,渐渐积累起庞大家业,就是他善于谋划的成果。苏州奇人黄摩西在《中国文学史》中说“魏武雄才大略,草创英雄中,亦当占上座;虽好用权谋,然从古英雄,岂有全不用权谋而成事者?”这正是对曹操权谋之术的肯定和大众趋势的赞同。 因此,成事不仅要思想上有智慧,行动上勤勉,在这两者之上还要有权谋的支撑。一切都要依靠仔细的谋划来进行,远瞻大的蓝图,细细的进行每一个步骤。无论是借助自己的力量,还是集合众人之智,只要是好的谋划都尽收囊中,才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