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14

第14章 成功就是看谁更能坚持

曹操戎马生涯几十载,败仗也打过不少,但是最终能够胜出,他的能忍能坚持帮了他不少忙。这一点,是成就大事的基础。 官渡之战,袁绍兵强马壮,来势汹汹。曹操用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后,袁绍脑羞成怒,不顾谋士的劝阻,挥师南下,急于与曹操决一雌雄。而曹操虽然连胜两仗,但敌强我弱的形势并未改变。所以,曹操主动撤退到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线设防,相机打击敌人。 曹军撤至官渡后,同袁军形成对峙局面。两军你来我往,曹军虽然不断取得一些局部胜利,但军需匮乏、军力不足的弱点还是逐渐地暴露出来。这时,荀攸见袁军后方补给线拉得很长,是一个薄弱环节,值得大做文章,便对曹操说:“袁绍运送军粮的军队早晚就要到了。护送车队的将领韩猛虽勇猛善战,但有轻敌的毛病,可利用这个机会去袭击他,一定能够得手。”他还建议派大将徐晃去完成这个任务。

曹操接受苟攸的建议,派徐晃率军袭击袁绍的运粮队,果然大获全胜,烧了袁军几千车粮草。就这样,曹操在自己与敌人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能够保持镇定,坚持己方的方针,一方面用打局部战争的方法稳固战场上的有利局面,另一方面利用袁绍的急功近利心理让他主动曝露出缺口,从而大获全胜。 时值袁、曹两军在官渡对峙,原来降曹的汝南(今河南平舆县北)黄巾军首领刘辟投奔袁绍,在许都附近地区抢掠骚扰。袁绍派刘备前往汝南同他配合,打算趁机进攻许都。刘备南下后攻下几座县城,又有一些地方起兵响应,弄得许都以南地区人心惶惶。曹操对后院起火感到十分忧虑。曹仁建议说:“目前大军滞留官渡,许都以南地区有事,我军来不及做出反应。而刘备恰在这时以大军压境,军民暂时叛离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刘备刚刚接手指挥袁军,想必不会得心应手,我们应当趁机率军出击,打败刘备是不成问题的。” 曹操听了曹仁的话,立即派他带兵南击刘备,果然没费多大力气就把刘备打败了。刘备一败,叛离曹操的各县又重新归顺曹操了。接着,曹仁又打败了袁绍派来的援军。这就不但解了许都之危,免除了曹军的后顾之忧,还使袁绍再也不敢分兵外出了。 这时候,却传来了对曹操十分不利的消息。虎踞江东的孙策见曹操正在官渡同袁绍对峙,便企图袭击许都,把汉献帝劫走。消息传到曹营,众人都大惊失色。只有郭嘉推测道:“孙策是英雄豪杰,能使人为他效死力。但他轻敌而无戒备,即使有百万大军,也不过如同一人独行中原一般。如果有刺客伏击,他只是个一人就能对付的敌手。”听了郭嘉的话,众人悬到嗓子眼的心才放回肚子里,不久,从江东传来消息说孙策果然被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死。江东袭击许都的计划也落了空。郭嘉从孙策的性格特点上分析出他的结局,料敌之明,料事之神,令人钦佩。 但曹操毕竟弱小,军、粮各方面都处于下风。特别是军粮匮乏,更是日夜困扰着曹操。曹操感到这样拖下去不是个办法,就有了撤回许都的想法。为此,他特地给留守许都的苟或写了一封信,征求他的意见。苟或很快就给曹操回信说:“袁绍把所有的人马都集结在官渡,要与明公决一死战。您以最弱小的力量抵抗最强大的力量,如果不能制服对方,一定会被对方趁机制服。这是争夺天下的最关键的时刻。袁绍毕竟只是一个平庸辈。虽然能团结人才,却不能使用人才,凭明公神武英明,顺应时势,所向无敌,一定会无往而不胜。现在虽然军粮短缺,但还没有当年楚、汉双方相峙于荥阳、成皋之间那么危急。当时刘、项没有一个愿意先撤。因为谁先撤退就意味着谁丧失有利的形势。明公只以十分之一于敌人的军队,占据咽喉之地,坚壁固守使敌人无法逾越,历时已经半年。如今敌人的弱点已渐渐暴露,他们的力量己耗尽,相持的局面很快就会过去。这正是用奇谋战而胜之的大好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啊!" 看过荀彧的信,曹操感到茅塞顿开,深受鼓舞,但为慎重起见,他又就同一问题征询了贾诩的意见。贾诩对他说。“明公的智慧胜过哀绍,勇武胜过袁绍,用人胜过袁绍,果断也胜过袁绍。有了这四个方面的优势。却不能在半年之内安定局面,是因为欲求万无一失的缘故。现在只有等待时机,时机一到,局面就会为之一变。” 苟或、贾诩的意见都在劝说曹操坚持到最后,才能取得胜利。而这些建议高明的地方在于,曹操听取他们的意见下定决心坚持之后不久,有利的时机及到来了。

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为对袁绍不满,最终来投靠曹操,并为曹操出谋画策,建议曹操夜袭袁绍屯粮之处乌巢。这与曹操寻找战机、出奇制胜的战略意图完全符合。曹操听后,大喜过望,立刻传令让曹洪、苟攸留守大营,自己亲率五千步骑连夜出发。最终不仅将袁绍的粮草焚烧殆尽,还收归了袁绍的两元大将张郃、高览。袁绍落得只带800骑兵渡黄河逃命。 后方不稳,曹操当然会担心大本营不保。可能率军回撤就能挽回局面。但是成大事者,要能够对全局有透彻的了解,然后才能做出明智的、最有利的决策。曹操就是虚心听取了谋士的意见,坚持到底,最后不仅赢得了前方的战争,还用胜利赢得了大后方的安稳。这样的胜利要比遇事就退缩、不能够坚持到底来的有价值的多。 很多时候,面对选择,都会有很多条路可以走。但是现实总会让人们有一个衡量的标尺,利大于弊的路才是人们乐于选择的。即使如此,在这样的路上最后是否能够成功,还要看谁最能坚持。更能坚持的人,不仅能屈能伸,会依据情势等待有利的时机,还会主动的抓住并创造有利的时机,从而实现自己的胜利。

“成事之道”坚持就是胜利 做一件事,可能一开始的局面对自己不利,但是轻言放弃注定的是百分百的失败,而越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往往越能把握转机、获得成功。 即使敌强我弱的情势再明显,曹操也会找出时机,抓住时机,变弱为强。因为他相信, 强弱对比是可以变化的,因为强中必有弱的因素,弱中必有强的潜在。要它们表现出来,只在时机。因而把握住了大势。两强相争勇者胜,两勇相争智者胜。最艰难之时坚持最后五分钟,事情可能就会有了转机。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在确定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前提下,把握前进的方向,坚持自己的努力,那么,换来的就是成功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