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10

第10章 别轻易亮出手中的底牌

从二十岁举孝廉到后来与军队打交道,正式开始他的政治生涯,曹操一步步的积累起自己的家业,他的实力逐渐丰厚,才智逐渐显现并得到锻炼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闯天下,很是得益于他懂得韬光养晦,不会轻易亮出自己手中的底牌。 那时候,在中原大地上发生的一连串重大事件,没有不是以武力为前提既紧迫又舒缓地展开的:东汉王朝镇压黄巾起义、袁绍诛灭宦官、董卓率兵入京擅自废立、曹操陈留首举义兵讨伐董卓、关东诸将拥兵观望矛盾激化、群雄割据互相残杀战乱纷飞在这一系列频繁而又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曹操的意志与谋略不断的得到了锻炼。但是此时,他仍然势单力薄,没有一块可供自己立足的地盘,没有一支属于自己又势力强大的军队,也就根本无法与各路诸侯抗衡。

如果不能够想到进退的办法,如同是把自己放在刀锋上。以曹操的才能,迟早会引来他人的忌恨,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话只能沦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这当然不是曹操想要沦为的局面。 综观局势,曹操在采纳属下谏言的情况下,主动避开锋芒,转到黄河以南发展势力开始了他韬光养晦却又琐果累累的人生磨练历程中。 此时,黄河以南缺乏统一的势力领导,战乱纷繁,而尤以黄巾军为盛。所以,曹操瞅准目标,将矛头定于此。经过一番惨烈的殊死战斗,曹操以他那超常的智谋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大破青州黄巾军,“受降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并“收其精锐,号为青州军”。他将陈留起兵时一直追随左右的骨干视为亲信家兵,而改编整顿后的青州兵,便成了他手下的一支骁勇善战的精锐部队。同时,他也得到了一块广阔的土地,自领兖州牧。有了固定的地盘、强大的军队及大批谋臣武将,曹操一跃而成为北方的大军阀,与冀州的袁绍、徐州的陶谦占据中原鼎足而居。 这是曹操为自己挣得的第一份实实在在的家业,完全属于他自己,可以说是他能与各路诸侯争雄的“本钱”。曹操的崛起,让他有了更加宏大的志向,天下几分,必须有自己的一份。他接下来的大手笔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让袁绍后悔的捶胸顿足,让其他诸侯嫉妒的想开口骂人。 尤其是随着献帝傀儡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更加招致了政敌的不断攻击。再加上赤壁之战后,开始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曹操当然占据其一。对于还是称臣于汉天下的曹操来说,锋芒太过就会处于风口浪尖。如周瑜骂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刘备说他“有无君之心”、“欲盗神器”。孙、刘虎视眈眈,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将又怀有二心,成为曹操的心腹大患。此种情况下,内外政敌加紧了对曹操的攻击,说他有“不逊之志”,企图动摇他的政治基础,有的甚至要求他交出兵权,以削弱他的实力。为了反击政敌,安抚内部拥汉派势力,继续保持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曹操只得将自己的代汉意图进一步隐藏起来,而特别强调自己对汉室的忠心。 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曹操为表明他忠于汉室的心志,下了那道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从自己被举孝廉、到举义军、讨董卓,曹操极力陈述自己没有个人野心,一切都是为了遏制袁术称帝的力量,同时为国家、为大义而甘冒艰危消灭袁绍、刘表,最终平定为汉室天下。“设使国家无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既是说自己的功不可没,又表明了自己一心为汉,绝不会有称帝的决心。 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被策封为魏王,加九锡的曹操,又写了诗作《短歌行》。诗中赞美了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等历史人物,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自己虽然被封为魏公,加九锡,地位显赫,但仍要谨守臣节,遵奉汉室,决不会做出危害汉室的事情来。这篇诗作的用意同《让县自明本志令》完全一样。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曹操在孙权的配合下,取得襄樊大捷之后,孙权给曹操上书,劝曹操称帝,自己情愿称臣。曹操读罢来信,将信出示群臣,说:“这小子竟想让我蹲在火炉上挨拷啊”。曹操认为他如果以魏代汉,必招致各方面反对,就像在火炉上挨拷一样。所以他很冷静的对待这件事情,最终也没有称帝。 处于这样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时代的曹操,却能够在群雄并起的情况下,为后代积累起庞大雄厚的基业,全得益于他的韬光养晦,不轻易亮出手中的底牌。在有足够实力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巧妙的避开锋芒,保存好实力,也充分的反映了曹操的清醒、明智与高瞻远瞩。

无论一个人多么的有才能,或者是实力、金钱足够雄厚,不懂得藏拙于巧,只会让自己限于被动的境地,发挥不出应有的潜力和优势。相反,善于把握时机,不轻易亮出底牌的人,可以置身事外关注全局,权衡利弊,在最合适的时机用最有力的方式一拳中的,方才能显出英雄本色。

“成事之道”绝对不能被人看透 古往今来,能够成大事的人,大多都是沉着稳重、不把自己的意图表露在外的人。他们善于隐藏自己,不会轻易亮出自己手中的底牌,而是在慢慢的争斗中成为最后的胜出者。 曹操就是这样的人。从少年心怀兼济天下的宏图壮志到后来的实力渐渐增强,以至于确立“霸王之业”,他都是稳扎稳打的一步步实现,而非大张旗鼓的名扬天下。他力求真正的实权,即使屈居人下,他也能屈能伸,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心迹,日后找到制胜的机会。 《三国志》中刘放说:“往者董卓作逆,英雄并起,阻兵擅命,人自封殖,惟曹公能拔拯危乱,翼戴天子,奉辞伐罪,所向必克。”足可见曹操隐忍的功夫让他在群雄中拔得头筹。 过早将自己的底牌亮出去,或在不足以致胜的情况下出手,往往会在较量中失败。羽翼未丰满时,不可四处张扬。最好的做法是恰到好处地让别人知道你的才智不能小觑,但是又猜不透你真正的意图在何处。那么,你就可以把我主动权,所向披靡,做成自己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