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要有战略构想,不可以盲目行动。许多时候,思路清楚了,再行动就会有方向感,就能把握好关键点,拿捏起来也很到位。这就是郭台铭常说的“格局”、“布局”、“步局”。
对鸿海发展到今天的三步走战略,郭台铭是这样描述的:
首先是格局。当年,鸿海涉足连接器,才在PV领域崛起。1999年,富士康成立,公司正式进入手机代工制造。这一个跨越,使鸿海的产业“格局”发生了逆转。
其次是布局。进入手机产业后,鸿海加大了资源整合。2003年10月16日,郭台铭一举并购了芬兰的一家工厂——专门为诺基亚代工的一家企业。接着,鸿海又进军墨西哥,收购了加拿大在当地的一家工厂,从而在跨国并购中实现了步步为营的“布局”。
最后是步局。2003年11月,郭台铭收购了国电——网通代工业的龙头企业。此后,鸿海在手机市场春风得意,达到了制胜的目标。
具体来说在鸿海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郭台铭抓住每一次发展机会,打造企业的制造能力,才在全球竞争中站稳了脚。
在早期发展阶段,当许多台湾企业抽取资金,投入地皮、房地产炒作时,郭台铭却投资黑白电视连接器,结果从20世纪80年代火暴的电视机产业中掘取了第一桶金。
到了90年代,郭台铭抓住PC产业发展趋势,开发模具制造能力,从电脑机壳中找到了自己的蓝海。1983年,鸿海利用日本进口的新设备,开发完成FullBallowEdgeCardConnector,这就是计算机连接器。从此,鸿海正式进入PC领域,保持了每年成长20%的趋势。
郭台铭赚了钱,并没有自己放进口袋,又全部投入来买机器。鸿海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继续加大投资,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企业长期投入、追求卓越的决心和自信。
1984年,鸿海为了建立金属电镀部门,直接从美国引进全自动连接线选择性镀金设备和电镀检测设备,花费了将近1000万台币。这笔投资,大约是鸿海当时营业额的十分之一。
经过一系列科技投入,鸿海开始快速成长,业绩迅速攀升。科技上雄厚实力,不但给鸿海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奠定了它日后全球化竞争的资本。
进入21世纪,郭台铭又涉足手机产业,再次使鸿海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分得了一杯羹,续写了不败的神话。
鸿海成长的每一步,都是在投资自己,一旦看准方向就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发人力资源,紧紧跟随全球市场脚步前进。郭台铭说:“只有自己长期投资自己,才可以在全球竞争的自然法则下生存。”
同时,郭台铭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鸿海不仅是在办企业,也是在办一所学校。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成长锻炼的机会,因为鸿海首先要制造出优秀的人才,才有优秀的的产品。”
重视教育和培训一直是鸿海的传统,不过吸引人们到这里做事的更重要原因是,鸿海有很好的平台。通常,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你就能对整个行业有相当的了解,专业水准大大提升。
“公司要快速成长一定要有‘制造产品’和‘制造人才’的双重能力。”郭台铭的看法是,在公司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人才的质量跟不上,产品品质就会大打折扣,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灭顶之灾。
“创富经”选对商业模式
今天,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快速扩张的大潮中,通过兼并和收购,将优秀的商业模式复制到新的企业,成为很多企业做大做强历程中的必经之路。
商业模式无所谓优劣,只有合适与否的差别。当然,除了在商业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盈利的商业模式外,经营者还要眼睛向外看,通过复制成功的商业模式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走好这一步,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商业模式一定要有生命力
优秀的商业模式必须在商业竞争中千锤百炼,经历了市场的严峻考验,既有标准化操作流程,也有弹性空间。好的模式才可能打造无数个与“母版公司”一样有竞争力的“复制公司”。
(2)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必不可少
一支队伍能否打胜仗,关键在于带队的人水平如何。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是商业模式推广的指挥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个地方复制商业模式的时候,职业经理人往往会接管被改造的企业,操刀新企业推行商业模式的整个过程,直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
(3)有一支专业化管理团队
实现商业模式的完美复制,需要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商业模式的复制过程,涉及到知识管理的多个层面,不但耗费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成熟的运营管理能力,对大局的把握水平。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是企业推广商业模式的组织保障。
(4)复制过程中要坚持“本土化”
把企业的商业模式移植到另外一个地方,必须使它落地生根,实现真正的本土化。这要求企业空降部队必须把握好当地文化,在执行中做好完美对接。好的商业模式,没有出色执行保证,也会遭遇“滑铁卢”,最终退出当地市场。
§§第三章“半导体教父”张忠谋——定义了一个产业,救了整个台湾岛
“Intel设计一个CPU很厉害,但是生产CPU不厉害,我的成本是他的一半,我的品质比他的好两倍,我可以帮你去代工。”张忠谋当初讲这句话,在台湾基本上没有人相信,没有远见的人都不相信。后来,他为AMD制造芯片,使AMD可以跟Intel竞争。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台湾,绝大多数人还没听说过半导体。隔着太平洋的张忠谋,已在指挥世界第一大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公司,开疆拓土,痛击竞争对手,英特尔、摩托罗拉都曾是他的手下败将。当时,他掀起全球半导体大战,是一个“让竞争对手发抖的人”。
张忠谋领导着四家高科技公司——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世界先进、慧智、美国晶元科技,被尊称为“半导体教父”、“芯片大王”,他开创了半导体专业代工的先河,救了整个台湾岛。台湾现在最受世界注目的不是PC这个行业,而是IC这个行业。
◇档案
中文名:张忠谋
出生地:浙江宁波
生卒年月:1931年7月10日——
毕业院校: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
主要成就:开创了半导体专业代工的先河
◇年谱
1931年,生于浙江宁波。
1932年,迁居南京。
1937年,迁居广州;中日战争爆发,广州遭日军轰炸,迁居香港。
1943年,迁居重庆,进入南开中学就读。
1945年:中日战争结束,迁居上海。
1948年,中共军队进逼上海,迁居香港。
1949年,赴美国波士顿就读哈佛大学,次年转学麻省理工学院。
1952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同年与第一任妻子结婚。
1955年,进入希凡尼亚公司半导体部门工作,正式跨足半导体产业。
1957年,与半导体开山鼻祖、英特尔公司创办人摩尔同时踏入半导体业1958年,与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科比同时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1964年,获史丹福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学位。
1972年,先后就任德州仪器公司副总栽和资深副总裁。
1984-1985,担任美国通用器材公司总裁。
1985年,辞去在美国的高薪职位返回中国台湾,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1986年,创建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
1994年,创办世界先进集成电路公司。
1999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全球最佳经理人之一2005年6月,辞去台积电CEO职务,将权杖交给接班人蔡力行。
2009年6月,以78岁高龄重新担任公司CEO,同时兼任现有的董事长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