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洒脱斋夜话
2949800000052

第52章 难忘广胜寺

那天,我忽然翻出自己第一次游广胜寺的一篇日记。看到26年前这虔诚而翔实的文笔,不禁感慨丛生。我一共游过5次广胜寺,记游的文字却一次比一次粗疏轻泛,前年的第五次游览,仅留下日记上这么可怜巴巴一句话:“昨与省公安厅王全太等同游广胜寺。”这真是对江山胜景的一种亵渎!人怎么会越活越乏味呢?而今,我愿将这篇青年时期的日记公开出来,以为广胜寺颂,也以为自己的青春祭。

洪洞有三胜:古大槐树、苏三监狱、广胜宝刹。领略过前二者的独特风情,一片痴心早就寄给距城40里的广胜寺飞虹塔了。今天,适逢国庆15周年佳节,我们一群参加“四清”的大学生,8点钟骑车出城,满怀激情地上路了。公路两旁,白杨戏风。昔日桃花无意随流水,引渔郎走进桃花源,今日婷婷白杨似有情,会把我们带入何种美妙境界呢?

广胜寺分上下两寺。上寺雄踞霍山半腰,下寺静卧霍山脚下。我们决定先游下寺。正进山门,忽然瞥见一道渠水向南流去,水色碧澄,流声悦耳。我想这大概就是有名的霍泉吧。它真像一位美丽姑娘,吸引你不由得想多看上几眼。可恨同游者却一把拉我跌进山门。

下寺地濒霍泉,上望雷霍,气势雄伟而又幽雅。据记载,下寺原为当地一座风俗神庙,金末毁于兵火。后经元、明、清历代陆续修建,始有今日之貌。现有四座大殿:前殿、后殿、明应王殿和天王殿(山门)。前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后殿面阔七间,进深八椽。都是单檐悬山顶。平面布局采用“减柱法”。前殿明成化八年(1472),由赵城名匠师毛通设计建造。后殿则历史更久,只知在元大德七年时毁于地震,到元至大二年(1309)重建。此殿是典型的木构建筑,史学价值很高。可惜的是,殿内元代的大幅壁画于1928年为帝国主义分子盗窃一空,现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其余二殿也颇宏丽。天王殿原是山门,单檐歇山顶,前后檐加出雨搭,又似重檐楼阁,建筑风格很别致。后因内供天王神,所以也叫天王殿。明应王殿是供奉霍泉水神明应王的庙宇。明应王像高一丈五尺,头戴金叶盔,身披米黄袍,两目神光,气宇轩昂。四个侍女分立两边,一个个体态轻盈,婀娜生姿,表现了古代高超的雕塑技巧。

去上寺有大路可通,但年轻人精力过剩,非抄小路上山不可。霍山南麓的山势并不平缓,青石嶙峋,荆棘丛丛,大有“行路难”之感。上寺依山建筑,红墙古刹掩映在一片林海之中,可收“万绿丛中一点红”之妙。全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庑廊等组成。创始于汉代,屡经兴废重修,现存为明代重建遗物,不过,形制结构上保留着元代建筑风格。

最珍贵的是飞虹塔。人说不登飞虹塔,等于白游广胜寺。该寺是我国目前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宝塔,八角十三层,高53米。乃是明代嘉靖六年所建,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飞虹塔之有名,还在于它藏有一部4000余卷的金刻藏经,是研究佛学和中国印刷术的珍贵文献,刻它整整花去20个春秋,是国内外从未着录的孤本。

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很难登上飞虹塔的最高一层。但我们却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原来国家拨款11万元,正在动工修葺塔身,脚手架刚刚搭成。于是,我们一口气爬上比塔身还高的脚手架,一览胜景无余,想想看,霍山已是万仞之高,十几丈高的飞虹塔又兀立其上,而你又置身于塔顶之上,此时此地,能不扼腕激动吗?身前田畴万顷,阡陌纵横,村落星罗棋布,一丝汾河在天际如金如银;身后崇山峻岭,冈峦起伏,峰生怒云,云外有山,山风呼啸,似伏有千军万马一般,又恰如大海怒涛般惊心动魄。我不禁心生万千豪情,愿意以生命为代价,去与一切人生的邪风恶浪殊死拼搏。

下午两点半,阴云四合,秋雨如丝。但我们游兴不减,兴致勃勃地冒雨来到霍泉边。碧玉般的清泉从脚下突突冒出,经过一个新砌的四方形大砖池,然后拐个弯,活泼泼地向“分水亭”流去。那渠中泉水,中间的呈碧绿,靠两边则水色墨绿,水底的各色鹅卵石历历可数,生动的水草飘荡有致。掬一捧泉水入口,清冽甘甜,直叫五脏六腑舒坦得没法说。它是大自然的圣水,能洗去人们的一切恶浊之气,能洗得这个人世间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我坚信!

我们来到分水亭。在这里,霍泉被分成大小两股,这就是有名的“三七分水”。据记载,霍泉水利工程创自唐代,宋、元以后才在南北两渠之间立下“限水石”,以息民争。清雍正三年(1725)修桥建亭,称为“分水亭”,在桥下插有铁栅九根,分为十洞。北七洞为北霍泉,属当时的赵城县;南三洞为南霍泉,属当时的洪洞县。关于这“三七分水”,关于这历史上两县争水的种种故事传说,完全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可惜我无能为力。

现在,历史上的洪洞县和赵城县,早已合并成一个洪洞县了,那种为水而争、械斗流血的残酷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霍泉欢快地流入社会主义,灌溉着2500多万亩良田,养育着这一带百姓的子子孙孙。宋代范仲淹游晋祠留诗曰:“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我看这诗也正好是霍泉山下富庶景象的真实写照。

雨住天晴,夕阳灿烂。归途一路下坡,一路顺风。今日广胜寺之游,好不痛快煞也!

最后我要补记一笔的是,前年第五次游广胜寺时,但见周边焦化厂浓烟滚滚、呛人鼻喉,扫人兴致;又见泉水水量锐减,已无当年跳荡奔突的灵性与活力,又令人无限忧伤。

但愿今生我能第六次游广胜寺,在那里捡回我火热的青春!

啊,难忘广胜寺!

(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