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洒脱斋夜话
2949800000051

第51章 隶书王维诗选

表兄张呈祥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醉心隶篆,手不停挥。近数年间,写出八部工具性书籍,以及《隶书王羲之兰亭集序》、《隶篆书周敦颐爱莲说》、《隶篆书邓小平故居长联》、《隶篆书选》、《篆书梅韵兰香》等五部折叠式专集,可谓成果累累,名声赫赫,其探求、钻研、奋发之精神尤可称道。

一日,他又有创作激情冲动,问我再写点什么。这几年,我常留心诗佛王维,他的争讼籍贯,他的无穷妙诗,他日隆一日的国际声誉……都叫我心里不能平静。于是我说何不以祥隶写王诗,博取珠联璧合之意趣。我本是信口一说,他却欣然称妙,并嘱我届时作序。

回头我再细想,写王维到底有没有价值呢?我越想越以为有,而且是极有价值。

王维是天生诗才。十六七岁就有佳作传世,比如《洛阳女儿行》,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生诗作不断,约在千首以上,如今存世的也有400多首。

且诗好不在数量。他的诗重神韵,不求直叙,短句加短篇,五绝独步,正在成为中外文化中一种十分被看重的审美经验。闻一多先生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朱湘先生说:“唯有王维的那种既有情又有景,外面干枯而内部丰腴的五言绝句,是别国文学中再也找不出来再也作不出来的诗。”总的来说,王维虽然在代表时代的先进性、独创性方面不及李白和杜甫,甚至在局部的艺术成就上也未能超越同时代的王昌龄、岑参、孟浩然诸人。但就其整体成就而言,就其全面继承文化遗产而言,就其所代表的士大夫主流意识而言,他却是无与伦比的。他上承六朝一脉贵族文学的传统,详尽地占有诗、文、音乐、书法、绘画、舞蹈等文化遗产,成为时代的文化骄子,由他来全面表现盛唐文化的成就绝非偶然。这样一位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关注的盛唐诗人及其诗作,实在值得我们去重新探求,重新评说,重新理解。那么,先由书法家将其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书写出来,提供给关注他、喜欢他和研究他的人们,该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

我觉得,由表兄张呈祥书写王维诗还有另一层意义,王维是临猗县人氏,由故乡的书法家推出他的诗作,不是更有特殊价值吗?

王维的籍贯到底是哪里?现代《辞海》和《辞源》都说是“唐太原祁人”。其依据莫不出自《旧唐书》和《新唐书》,它们说王维、王缙兄弟本是太原祁人,父亲王处廉做汾州司马时迁居蒲州,遂为河东人。

这种说法有悖史实。

不错,王维的远祖确系太原祁人,属于天下无二王的“太原王氏”。但是,其落籍河东猗氏县(今临猗县),却绝非是父辈王处廉手里的事,早在好多代之前就迁往河东了。具体情况是:王维的远祖王赤以降至王龟一代共8代,代牧并州。王龟生王乔,至王文钊为16代,文钊生叔俊,叔俊生伯明,伯明生王屯。而王屯官居河东太守、征西大将军,举家迁居河东。王屯生王卓。王卓字世盛,历魏晋为河东太守,迁司空,封猗氏侯。王卓活了79岁,逝世于河东,适逢刘聪和石勒在太原地区作乱,难以归葬祖籍,遂正式安葬于河东猗氏县,今有墓冢在临猗县(系原猗氏县和临晋县合并而成)城西村西二里许,且有其后人王颜所撰《追树十八代祖晋司空河东太守猗氏侯太原王公神道碑》为证。此碑不唯《猗氏县志》和《临晋县志》皆有载,清光绪二十七年版的《山右石刻丛编》亦有载。另据临晋《王氏族谱》记载,这一支王姓子孙繁衍茂盛,间有将相出,散居于河东桑泉(即临晋)、蒲州、猗氏、虞乡4县,遂分成4房。而王维则属于猗氏房子孙,居此已历晋、隋至唐好多代了,焉能再称“太原祁人”?当属河东临猗人无疑!

发生这种谬误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太原王氏是天下巨族,各地王氏出仕者,一般都出口自称“太原王氏”,以显荣耀。王卓的子孙们也不例外,刚在猗氏县落籍后,即向当地衙门投牒申报,自立了一个“太原乡”。这一段史实现有勒石为证。太原乡的子孙们自称太原人博取虚名,后世粗心史家则仍以“太原祁人”称“太原乡人”王维兄弟,误传至今。实际上,王卓一宗早就是“公私谱牒遂着河东郡望”了。

为探求王维籍贯这一顿啰嗦,有什么意思吗?莫非考定王维是河东人就很重要吗?

你别说,还真有点重要性。

假如王维祖上几代不生活在河东大地,能产生出盛唐大诗人王维这位“诗佛”吗?可能性极小极小。这是因为,河东这片神奇的土地从古至唐,委实是太神奇太神奇了!且不论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丰厚遗存,就单从文化这个层面看,那积淀也深不可测。世界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在哪里?是距今180万年之久的河东西侯度文化。人类最早的盐文化生发在哪里?几千年前的舜帝坐在河东盐池之畔,手抚五弦之琴,就已经唱出了《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的《魏风》就是产生于河东一带的诗,比如千古流传的《伐檀》、《硕鼠》等。汉代国力无比强盛,更是文化强国,连日理万机的汉武帝都是作诗好手,一首大气磅礴的《秋风辞》,就是他在巡游河东时挥毫写就的……总之,河东地区在史前时期是中国原始人类聚居的集中地带,留下极其深厚的原始文化层;在华夏文明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中,是先民们的活动中心,华夏文明的直接源头;春秋战国时期,是新兴封建势力的策源地,晋与三晋文化的主要载体;进入封建社会后,则集中表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本质特征。一句话,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其历史地位在全国可谓独一无二。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文化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发展延续至有唐一代,方才孕育出以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河东大唐诗人,方才有“诗佛”王维横空出世,以其不朽诗作吸引着后世百代的崇拜者,如今竟诗名震海外,成为影响越来越大的国际大诗翁。所以完全可以说,是河东文化成就了王维!

现在,由乡友书法家张呈祥表兄手书的《隶书王维诗选》即将面世,真值得庆贺。愿人们由此更加喜爱王维的诗,也由此更加关爱表兄张呈祥先生的书法艺术。若能如此,则我亦感到幸甚!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