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要学解放军
29484500000054

第54章 当机立断——机动灵活,以逸待劳

★★★有变化的地方就有商业机会。

——松下幸之助毛泽东用兵一向不拘于成见,以灵活多变著称。

在解放战争中,当时东北战场国民党力量较弱,党中央就派大量优秀的干部进入东北,并从山东等地抽调精锐部队支援东北,这实际上是以强当弱。而在陕北战场只有彭德怀率领的2万多人的军队与胡宗南率领的30多万人的军队周旋。结果是,东北我军迅速发展,在总兵力上超过了敌军。

此时,毛泽东当机立断,发动辽沈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陕北战场,我军主动放弃延安,让胡宗南得了一座空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我军采用大迂回的战略,将胡宗南集团歼灭于四川、贵州一带。

所谓商场如战场,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在企业经营中,一定要顺时而变,处处灵活,才能不受制于人。

★水不厌深,兵不厌诈

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命脉由三大巨头主宰着: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垄断了石油业,安德鲁·卡内基独步钢铁业,而J。P。摩根则控制了一家大银行和铁路王国。

雄心勃勃的摩根,一心想主宰全美的钢铁公司,于是在1898年,他毅然发动了对卡内基“钢铁王国”的进攻。他先是花2亿美元合并了美国中西部的一大批中小型钢铁公司,成立了联邦钢铁公司。随后,又令摩根集团旗下的全部铁路,一起取消向卡内基钢铁公司购铁轨及各种材料,以遏制卡内基钢铁公司的发展。

面对这些,卡内基表现出惊人的平静。他知道自己的对手是美国最大的金融巨头,正面迎敌,会使自己焦头烂额。最后他决定与摩根合并,但必须让摩根付出惨痛代价。于是,卡内基并没有出手反击,而是以一种要退隐的姿态,扬言要把钢铁、焦炭以及其他有关的制铁企业股票全部卖给莫尔邦。他知道以莫尔邦的经济实力根本就无法筹措出3.2亿美元的资金来,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淆乱摩根的视线。

果然,与莫尔邦的谈判无果而散。事后,卡内基又找到洛克菲勒,当然谈判又流产了。而这时,摩根已经坐不住了,他可不想让其他人买走卡内基的钢铁公司。于是公开扬言,花再大的代价也要收购卡内基的钢铁公司。

卡内基见摩根中计,立刻见台阶就下,派人告诉摩根:“如果是时价的1.5倍,我就卖!而且只要新公司的公司债券,不要股票。”这个条件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但被卡内基迷昏了头的摩根已是骑虎难下,只好答应。这样一来,卡内基的资产一下从当时的2亿美元长到4亿美元,几乎翻了一倍。

多年之后,摩根不得不承认,收购卡内基钢铁公司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

在战场上讲的“兵不厌诈”,在经营中也同样适用。机动灵活,虚虚实实,看准机会,突然出手,这才是取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