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要学解放军
29484500000005

第5章 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立意高,才可能制定出战略,才能一步步地按照你的立意去做。立意低,只能蒙着做,做到什么样子是什么样子,做公司等于撞大运。

——柳传志中央红军走完长征全程到达陕北时只有六千多人,历时一年多,他们征战南北,走过了大半个中国,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北的黄土高原采访了毛泽东和红军其他领导人。通过斯诺的报道,世界才第一次真正认识了中国红军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将士在长征中挨饿、受冻,穿越了地球上最险峻的峰峦和荒无人烟的草地,横渡了二十四条江河,翻越了近千座山峰,打了无数次战役。

有人说它是史诗,有人说它是奇迹,有人说它是人类精神的丰碑,有人说它影响了世界。无论人们怎样形容这支队伍和这次远征,它的伟大和卓越都是不能否认的。

当我们通过这些炫目的光环深入挖掘后发现,这一切并不是偶然,红军的伟大和卓越源于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仰。红军精神中最值得我们思考的其实就是——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信仰的力量是巨大无穷的,人有了坚定的信仰,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进行不屈不挠的奋斗。

红军的装备又土又落后,甚至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发饷了,而他们面对的苦难却又是巨大的。这种客观条件,对其他团队来说,绝对是致命的,不要说争取胜利、取得成功,即使是起码的生存都不可能。但红军不仅生存了下来,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绝对离不开坚定的信仰。红军的信仰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而且还来自中国传统文化,更来自对解放受苦民众、拯救中国的信念。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对自己必定胜利的信仰。没有坚定的信仰,他们不可能经受住那么多的磨难和考验。

1876年,年仅27岁的拿破仑担任了意大利军团的总司令,他受命去征服整个亚平宁半岛。当时,这位年轻的总司令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仅要使自己的军队有衣服穿、有饭吃,还要迅速提高军队的纪律性和战斗力。然而,这一切要在行军途中,在远征过程中,及战斗的空隙时间来解决。怎么办,拿破仑用他热情奔放的富有煽动性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士兵们的心:

“士兵们,你们没有衣服穿,吃的也不好,你们为政府出了力,但政府什么也不能替你们解决。你们的忍耐和勇敢是可以引以为荣的,但是忍耐和勇敢既没有给你们带来好处,也没有给你们带来荣耀。我现在就要带领你们进入世界上最富饶的国家。富饶的地区和繁华的大都市将受你们支配。你们在那里将会得到尊敬、荣誉和财富。意大利军团的士兵们!难道你们的无畏精神和坚韧力量不够吗?”就这样,拿破仑率领部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在皮埃蒙特打了一个大胜仗。

★志当存高远:信念创造奇迹

一个信念,一个远大的理想,往往会让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在企业经营中,应“志当存高远”。联想教父柳传志说过,立意高,才可能制定出战略,才可能一步步照你的立意去做;立意低,只能蒙着做,做到什么样子是什么样子,做公司等于撞大运,如此又怎能号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

在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著名企业家史玉柱对中国企业曾做出如此精辟的概括:“我们有四类企业,一类是‘草寇’,全靠血缘和义气维持,目的是单纯谋财;二类是‘军阀’,已有一定的规模和组织,但各有各的嫡系部队,很容易哗变;三类是‘正规军’,纪律严明,但缺少更远大的目标,源于老百姓回归老百姓;还有一类以宏大理想为支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这样的企业才能办成超大集团。”

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腹地有一个小村庄叫比塞尔,它紧贴在一块仅有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要走出这块沙漠,只需大约三昼夜的时间。为贫困的生活条件所迫,村民们曾一次次试图离开那里,但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他们却又都一次次返回了原地。

1926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肯·莱文,带着极大的困惑来到了这里。他收起了指南针等设备,雇佣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想看看他们究竟为什么走不出沙漠。他们准备了足够用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上路了。

10天后,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11天早晨,他们面前出现了熟悉的那小块绿洲,他们竟又回到了比塞尔。

此时,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没有指南针,又不认识北斗星。

要知道,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凭着感觉前行,一定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而比塞尔在方圆上千公里的沙漠中央,没有指南针,他们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会是卷尺的形状——终点又回到起点。后来,肯·莱文教比塞尔人认识了北斗星,沿着北斗星指引的方向,只用了三天,就走出了大漠。

莱文第一次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没有设立一目标,而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走,要知道,人的感觉是时时变化的。在娃哈哈,宗庆后经常用一句话这样勉励自己:你站在多高的台阶上,你就会成为有多高认识的人。这实际是一个人的眼界问题。一个人的眼界有多宽,他的胸怀就有多大,他的事业也就有多大。这是永远也不会变的真理。

可以说,娃哈哈发展到今天,宗庆后居功至伟,没有宗庆后的娃哈哈是不可想像的。同样,也只有宗庆后才能决定娃哈哈究竟可以走多远。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质欲望有利于磨练自己的意志。宗庆后曾经说过:“企业家如果光会享乐,早上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企业家就成不了企业家,是败家。”

只有内心远大的企业家,才会有志向远大的企业。

★有谁不想做大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做大做强一直是每一个企业的梦想。然而却有一些论调,认为小的企业要在各方面优于大的企业,那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也许是一种吃不到葡萄的感觉,在这个世界上,有谁不想成为老大呢?

通用电气前董事长韦尔奇曾说,通用电气的最大优势就是规模优势。

IBM公司前董事长郭士纳先生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一书中,表明了他对大与小的看法:

“小的就是好的,而大的就是不好的。在这个广为流传的公理看来,小公司动作敏捷,有创业精神,反应迅速以及效率较高;而大公司则动作缓慢,官僚气息浓厚,反应迟钝以及缺乏效率。

但这纯粹是无稽之谈。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有哪家小公司不愿意成长为大公司的,也从没有见过哪家小公司不眼红大公司的研发和营销预算或者是大公司销售人员的规模以及势力范围的。当然,在公开场合,小公司总是摆出一副‘大卫与巨人歌利亚’之战式的勇猛派头,但私下里他们却说:‘我希望我能够拥有某某大公司的资源!’

大,很重要。因为规模就是杠杆。深度和广度可以容纳更大的投资,更大的风险以及更长久地对未来进行投入。”

★中国企业要做大的五个理由

1.特殊的国情。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各级政府仍然对企业有很强的影响力,因为政府还控制着大量的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强的影响。目前,大企业一般都是当地政府的税利大户,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和领导政绩的需要使得各级政府一般均对税利大户“关爱有加”,这是不争的事实,因而,大企业相对来讲能够得到更多的优惠条件。

2.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企业容易发现新的赢利增长点。企业规模的扩大,往往是由于一些新的赢利业务的迅速增长,而新业务往往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最终表现为,企业做大了,企业做强了。

3.企业大、信誉好、成本低。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发达,企业坏账较多。但相对于小企业,大企业的信用较好,大企业更容易取得供货企业的付款时间的优惠,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量;另外,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上市或依靠银行贷款,银行通常情况下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而上市更是大企业专利,因而,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大高于大企业融资成本。

4.规模优势。很多企业所采用的技术都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平均生产成本会递减,也就是规模经济。因而,企业规模做大后,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5.容易吸引和留住人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劳动者不仅追求货币报酬,而且追求非货币报酬,例如:一定的社会声望、个人能力的体现、安全感、荣誉感、个人生涯设计等,在大企业工作的员工往往有较高的自豪感、荣誉感,大企业能够提供较好的愿景,在报酬相同甚至稍低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去大企业工作。

有人说,船小调头快,四两拨千斤,也有许多人对小炮艇战胜大巡洋舰津津乐道。但这是个案,不是常态,更多的时候是小炮艇被巡洋舰一炮就掀翻了。大有大的活法,小有小的空间。但是森林里的树木都想往高大里长,因为那样可以攫取更多的阳光,灌木林和小草只能在大树的缝隙中得到几缕阳光,最后成为耐阴物种而得以存活。

通过历年的《财富》杂志“最受尊敬企业”排名,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经济局势每年都在微妙地变化着,但那些大公司始终盘踞在那里:

通用电气、微软、可口可乐、迪斯尼、英特尔、美国航空、JP摩根、3M、索尼、丰田、三星……

是什么造就了它们的“伟大”?

观察它们的成长史,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远见卓识的公司,对追求卓越有着与生俱来的渴望。

★从优秀到卓越的六大过程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如果缺乏追求卓越的品质,它将很难成长为值得尊敬的、高瞻远瞩的公司。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说,优秀是一家公司成长的最大敌人。他提出了优秀到卓越蜕变的六大过程:

1.低调内敛。

他们通常沉默内敛、不爱出风头,甚至有点害羞,谦逊为怀的个人特质和不屈不挠的专业精神集于一身。

2.要找对人。

我们原本以为“从优秀到卓越”的领导人新官上任之初,一定先提出新愿景,拟订新策略,结果却发现他们忙着找到适合的人上车,请不适合的人下车,并且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子上——然后才理清该把车子开往哪个方向。

3.绝不丧失信心。

每个“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都保持着一种精神——一方面有严格的纪律,勇于面对眼前最残酷的现实;但同时抱着绝不动摇的坚强信念,不管遭遇多大的横逆,都相信自己一定能坚持到最后。

4.刺猬原则。

要从优秀公司蜕变成卓越公司,必须先克服“能力的诅咒”。

5.强调纪律的文化。

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有一些公司则定下纪律,但是在文化中强调纪律的公司却寥寥无几。

6.以科技为加速器。

“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它们从来不把科技当成驱动改变的主要力量,但它们能开风气之先,率先应用精选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