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要学解放军
29484500000036

第36章 支部建在连上——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毛泽东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途经江西永新三湾村时对部队进行“三湾改编”,首次提出并施行“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构想。

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在给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总结红四军党建经验时说:“党的组织,现分为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两年前,我们在国民党军中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即使在叶挺部也还是每团只有一个支部,故经不起严峻的考验。”

我军从无到有,成长壮大,得益于此;“党指挥枪”落实到基层,“达于士兵”,上下同心,“凝兵聚气”,得益于此;部队团结稳定,集中统一,无坚不摧,一往无前,也得益于此。

★木桶效应:基层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发展往往得益于整体的融合,特别是企业做大之后,体态臃肿,反应迟顿,也就是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患了“帕金森综合症”。1996年的三株公司正是鼎盛时期,然而由于扩张过快,管理问题也已显现。在兰州分公司,招聘了一位业务主管,但是半年过去了,分公司经理却还没有见过主管一面。由此可见,三株帝国如此脆弱,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是不可忽视的。在管理理论中,有一个“木桶理论”: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装水的多少,不在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工夫去补齐最短的那块。这也跟一根链条一样,拉力的大小不取决于最强处,而取决于最弱处。

“木桶效应”告诉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要下工夫狠抓单位的薄弱环节,否则,单位的整体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人们常说“取长补短”,即取长的目的是为了补短的,只取长的而不补短的,就很难提高工作的整体效应。

在海尔,从1990年下半年开始,电冰箱总厂流行起班前会形式,目的是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切实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质量问题、生产均衡、设备管理、文明生产、物耗等等,都是班组管理的主题。

在班前会基础上,海尔发起“自主管理班组”的活动,为的是让各岗位上的工人更多地运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通过授权,可以改变人际关系的性质,创造出管理部门和工人间的信任。有趣的是,引入“自主管理班组”后,对原来工作场所正式规章的更改要求并不如想像的那么多。小组概念与工作规章并没有什么冲突,它只是取代了工作规章。经理们也没有失去多少权力和控制。因为他们可以利用全体工人的思想,而不仅仅是一小部分管理人员的思想,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享有更多的权力。这时的控制实际上比传统型工厂更多,只是实现和进行控制的方法不同罢了。

不仅如此,这些班组还搞起了自发的管理创新。比如,1991年冰箱二厂总装前排班长梁军在班组长管理上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采用“25分钟班长”制,让班组成员共同参与管理,进一步发挥工人主人翁作用。

“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军的一项独创制度,它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于保证军队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时,本来是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革命军队,因为放弃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和制度,所以军中党组织涣散和软弱,毫无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在共产党领导和国家政权岌岌可危时,不少部队不仅置身局外,冷眼旁观,拒绝党中央调遣指挥,甚至成批成批地倒戈。教训殊深!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对当时国际风云骤起、国内政治风波动荡、反华反共逆流涌动的不利局势,我军上下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各项制度,始终保持高度稳定的集中统一,与党同心同德、保持高度一致,为维护党的领导、人民政权和社会稳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此,就连一些国外有识之士也不乏卓见。美国一位资深专家分析认为,西方和平演变所以在苏联得手而在中国碰壁,一条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军队有毛泽东的“支部建在连上”等五大优势,没有照搬苏军的“一长制”等治军模式。

日本自卫队一名退役将领经过多年研究和实际考察后也感到,解放军的党委(支部)制度,是一种“便于中共控制军队和集中官佐智慧打胜仗的体制”、“确有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