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要学解放军
29484500000031

第31章 毛委员有办法——做企业的精神领袖

★★★我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

——克劳塞维茨1947年4月,毛泽东带领中央前委机关住在王家湾。6月,连遭惨败的胡宗南恼羞成怒,又派了刘戡率领4个多旅,向王家湾一带扑来。

司令部命令做好一切战斗准备。老乡们也忙着坚壁清野。

天还没黑,老百姓已经走了一空。

一阵雷响,西边天上布满乌云,快下雨了。主席和几位首长还在窑洞里开会,卫士们非常着急。

主席走出窑洞,卫士们赶快把马牵过去。主席看看天空,解开制服衣扣,欣喜地说:“这是一场好雨!”随后又安详地坐在小木凳上,一点也不像要走的样子。恰好,支队副参谋长汪东兴同志来了,他问主席说:“主席,什么时候出发?”

主席说:“慌什么嘛?还没有看到敌人呢!”听主席这样说,同志们更加着急了。毛主席的部队只有4个连的兵力,连一门小炮都没有,几百条步枪,而且离主力部队很远,要抵挡住4个半旅的美式装备的敌军,这个任务太重了。

汪东兴不住地催促说:“主席还是早些走吧,太晚了路不好走。”

主席笑道:“我走过雪山,走过草地,就是没走过沙漠。不要着急,我们总是不会按照敌人的设想行事的,他想把我们赶过黄河,我们却偏偏往西走,路多得很哩!过沙漠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等一等看,胡宗南的兵到这里再走也不迟!”

主席在院子里来回走了两趟,居住了将近两个月的窑洞,仿佛有着无限的深情,在接受主席的检阅。主席低头深思了一下,又回过头来对我们说:“把窑洞打扫干净,再仔细检查一遍。”

天阴得黑沉沉的,卫士们点上马灯,首长们准备停当,跨上牲口的时候,就有稀疏的雨点掉下来。果然遇上雨了。

出了院门,主席还站在窑洞前面问:“房东还在吗?”阎长林回答说:“村干部已经带上他们转移了。”主席这才上马。

在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时刻,毛泽东严格要求自己,在前进的路上走在前面,在撤退的时候走在最后。面对几十万敌军,沉着冷静,以充满自信的言语鼓励战士们,为全党全军作出楷模。

毛泽东在整个延安战中,始终体现着革命的热情,充满必胜的信心。这种精神影响着全体官兵,毛泽东——这一伟大的名字已成了胜利的象征。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士们中间就流传着一句话:“毛委员有办法。”这表达了战士们对毛泽东的无比信赖。

★魅力何来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岁月中,茫茫的草地,无尽的烂泥,一旦倒下去就别想再起来,一旦陷进去就永远也找不到,况且天上有飞机轰炸,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缺食物,缺医药,缺衣服,真是罕见的困难。毛泽东肩负着党和红军的最高指挥重任,总是精神抖擞,谈笑风生。他矫健的步伐时时在鼓舞着战士们。在六盘山上,他欣然写下: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这是何等的人格魅力!

这如温斯顿·邱吉尔的祖先,伟大的莫尔巴勒公爵在3个世纪以前所指出的那样:“战争中的主要麻烦是,人们必须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他们的指挥官,他是靠名声而不是靠功绩被人所知的。”

在企业中就和在军队中一样,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建立起来的个人威信,有着无比巨大的凝聚力,是这个团队胜利与稳定的保障。

在娃哈哈内部,宗庆后赢得了员工极大的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仅是对宗庆后个人地位上的尊重,也是对其做人成功的尊重。宗庆后在多种场合下宣称:“娃哈哈是一个大家庭。”这种大家庭观念来自于宗庆后对于企业的强烈“归宿感”,他把所有员工都看成是自己的一家人,这种亲情文化使宗庆后成为娃哈哈人的精神领袖。

1996年,娃哈哈第一次与法国达能合资。宗庆后当时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当中有两则是关于职工的:退休职工待遇不变、45岁以上职工岗位不变。这绝不是宗庆后的一时心血来潮,他以这些老员工的命运为谈判筹码,体现了他对于娃哈哈人命运的强烈关照。

宗庆后做人的一个座右铭就是:简单做人,勤奋做事。

这种做人的真诚在娃哈哈的内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而对于宗庆后来说,每一个娃哈哈的员工都是他的“子弟兵”,这在形成“战斗优势”方面尤其明显。娃哈哈的员工做事,都是勇往直前、团结协作,五个指头攥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团队力量。

娃哈哈内部员工的跳槽现象极少,这并不是因为娃哈哈的待遇最高,所有员工一致的想法是:你不可能遇上一个比宗庆后更好的老板。这正是宗庆后做人的成功之处。

在联想内部,上至公司总经理,下至车队司机,都爱听柳传志讲话,他们认为听了柳传志的话就有劲。即使离开联想的人也对柳传志评价甚高。原联想软件部总经理、现任莲花(Lotus)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皮卓丁先生对柳传志的评价是:“头脑里总有一个超前的远景,他可以把这种远景不断建立在你的脑袋里,让周围一批人与他有同样的想法和抱负……”

张瑞敏是海尔的精神领袖,他创办了海尔,从接手一个亏空147万元的小厂起步,16年后将企业的年销售额发展到406亿元。海尔文化的源头是张瑞敏,他像一位老师带领一群学生,这群学生信奉老师的真知灼见,把老师的话当作教诲,反复领悟,再创造性地发挥。这就是海尔跟一般企业不同的地方。

一般企业的领导也有不少好点子以及创造性的好思路,可在企业中要么无法运作,要么运作出来差距很大,完全不是当初设计的效果。海尔则不存在许多企业最惧怕的“中梗阻”或“无终端”等问题。只要张瑞敏有新想法,他的副手就开始动脑筋实现它,中层干部、分公司、相关的员工也随之行动,把张瑞敏无形的想法变成有形的业绩。

★做一个“草根英雄”

毛泽东可以说是豪放雄健型的典型代表。毛泽东的一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照片:双手插腰,两腿叉开,双唇紧闭,头稍扬,微微眯起的眼睛透着奕奕神采。他那自信的神态望来令人肃然,人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中国革命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他高大的身材、稳健的步伐、魁伟的体魄、爽朗的笑声都给人以豪放雄健之美感。而他那深邃的目光、沉稳的面部表情又为之平添了老练和深沉。

于1972年陪同尼克松访华的基辛格曾被毛泽东的潇洒风度所倾倒,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曾这样描述:“我从未见过一个人像他那样散发出粗犷而凝聚的意志力……大多数国家都是用富丽堂皇的排场使领导人增添一定的威严,但他不是这样,而是靠着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压倒一切的精神力量来胜过对方……”

领导者是企业的领头人物,他内在的智慧、气质和外在形象好坏对他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很难想像一个外形猥琐、精神萎靡的领导者会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尊敬。虽然外表和形象与个人能力与素质相比,不过是外在因素而已,但是有时这种外在因素也会影响领导者工作的开展。

因此,培养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个人魅力是领导者树立领导威信和培养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培养个人魅力,能加深员工对领导者的尊敬,能对树立企业形象起到模范作用,能给团队凝聚力注入强大的粘合力。

领导者个人的素质是他展现个人魅力的基础,除此之外,领导者还必须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的细节中,打造自己,塑造完美的个人风采。

在仪容上要做到整洁,体面和大方也是着装艺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外在装束往往是内心世界的写照,领导者在通过适当的仪表修饰来塑造自己的最佳形象。如上班应穿着与职业适应的服装,头发洁净整齐,要养成在洗手间、休息室整理仪容的习惯。

以上从内在与外在两处论述领导者魅力,最后,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做一个“草根英雄”。

英雄主义的领导是无所不为、无所不能的。英雄主义的领导过于自信,而对广大员工群众则过于轻视。他们认为任何事情只要加强领导就可奏效,而事实上却不尽如此。毕竟时代不同了,具有自主意识和自我领导能力的人越来越多,这时候领导者若处处以英雄自居,指手画脚,发号施令,也许领导的效果适得其反。

与领导的潮流和趋势相适应,平民化的领导必将大行其道,大受欢迎。现在新一届的中央领导人亲民务实,谦虚谨慎,就是平民化的成功体现。

柯林斯通过对几千家企业问卷调查和现场访问,发现基业常青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企业的卓越领导人都很谦虚低调,不那么张扬,不那么英雄的。这很值得我们中国的经理人和企业家去认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