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要学解放军
29484500000026

第26章 同甘共苦——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平民精神

★★★一旦你得到士兵的信任,你就有了无价之宝。

——蒙哥马利长征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第二个最困难的时期——革命根据地的丧失,军事上接二连三的失败,草地、雪山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敌人的围追堵截,部队大量减员,中央红军由第五次反“围剿”前的10万多人减员到7000多人。

曹丹辉在回忆文章《伟大的历程》中是这样记述的:

红军在吴起镇击败敌骑以后,我们随毛主席马不停蹄地经过几天行军,向甘泉以南的道左铺方向前进,准备与陕北红军的主力第15军会师,以迎击国民党反动派对陕北根据地即将进行的第三次“围剿”(敌人第一、第二次“围剿”已被陕北军民所击败)。在我们到达道左铺附近时,老天不由人,竟连日下起鹅毛大雪来,这对衣衫单薄的南方战士们来说,确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可是有些同志写出这样的打油诗:

大雪纷飞北国天,

同志身上没点棉。

精神抖擞不怕冷,

说要战胜大自然。

同志们只是口中说不冷,实际上大家都得跳跳蹦蹦的运动。尤其在晚上睡觉,人人都钻在厚厚的麦秸草窝里,而且通霄“当团长”(即紧缩成一团的意思)。现在到了陕北地区,人烟稀少,地瘠民贫,生活上不习惯(没有大米吃),加之冬季来临,部队经过长征又大大缩小了……这一系列的问题,不能不引起一些人的思想变化,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气馁和悲观情绪。这种情况毛主席很了解的。当我们要进到道左铺一带宿营的一天,大雪仍在下个不停,呼呼的西北风越刮越紧,战士们的红五星八角帽及破旧军衣的两肩和背上,都积了一层雪。毛主席也和大家一样,没坐担架也没有骑骡子,手上拿着一根拐杖,在前面带头行进着……其实不只是毛泽东,我们军队的好多领导人都是这样,无论是在革命的艰苦时期,还是在解放后的条件改善时期,他们都吃在基层,行在基层,没有行使任何领导者的特权。仅有的一点点好吃的,先给病号和伤员;仅有的一匹马,给病号和伤员。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在战士们的心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形象,使无数战士以部队为家,以革命事业为自己的事业,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广大指战员团结在老一代领导人周围,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建立了世人瞩目的功勋。

★我是一个兵:保持创业精神

朱德和毛泽东都是红军的缔造者,朱德是闻名中外的农民将军。在人民解放军组织中,朱德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队的“最高统帅”而不穿草鞋,他和士兵们一起挑粮食,“朱德的扁担”佳话传遍神州。他在长征的艰苦岁月里,还和同志们一起吃草根、啃树皮……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而冲锋在最前线。这种“普通一兵”的思想,正是他们身上所散发领导魅力的源泉。

德国军事研究中心出版了一本《铁腕将军》,其中阐述一个这样的论点:

作为一位高层军事领导,值得重视的是要把关心士兵放在首位,士兵们才是冲锋陷阵的枪手,要把关心士兵看作是最重要的工作。假如只剩下一块纱布,那就应该先绑好受伤士兵的腿,这比绑好军官一支受轻伤的胳膊重要得多;假如只有一碗米,那么就应该让疲惫不堪、饥肠辘辘的士兵们分享;假如只有一个担架,就应该抬那些受了重伤的冲锋陷阵者,而不是留作军官享用。

那么,在企业当中也是如此,你时刻以一个领导者的身份出现,摆领导者的姿态,员工就会对你敬而远之。在你陷入困境的时候,没有人会为你承担什么,他们会在心里想:你不是领导吗?你不是比我们有更优越的待遇吗?那你就活该受这些。对此,张瑞敏说:“你对员工忠诚,员工反过来就会对你忠诚;对员工负责,员工反过来就会对你负责。”

张瑞敏喜欢引用日本企业管理大师土光敏夫的名言:“没有沉不了的船,没有垮不了的企业,一切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员工要3倍努力,干部要10倍努力。”管理海尔这样的大企业,涉及上万员工,他们的机会、工作和家庭都会受到领导的影响,因此,张瑞敏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他想通过一些极其普通的小事,让员工了解干部的人品人格,明白海尔的干部是值得信赖的,能够维护他们的利益。

张瑞敏到冰箱厂走马上任后,最得人心的举措是购买了一辆大客车。工人们住得离厂较远,上下班是个沉重的负担。张瑞敏让班车每天接送工人,对工人来说简直是奢侈的享受。1987年,冰箱厂30多年来第一次买了14套房子,全厂千余名员工眼巴巴看着领导怎么分。结果14套房子全部分给了一线员工,主要是老工人。原来冰箱厂没有食堂,干部与员工一起露天吃饭。后来盖起一个食堂,几千人一起吃也不行,就让工人先吃,干部最后吃。在青岛煤气罐特别紧俏的时候,冰箱厂下决心为每一户员工家中配备一个,分配顺序是倒三班的工人、倒两班的工人、上白班的工人,最后才轮到干部。

张瑞敏“心细如发”,海尔的员工感觉最深。1997年3月22日,张瑞敏与员工一道听北京大学教授讲现代企业管理,中间张瑞敏为自己倒水时,望了望周围,随即向刚进来的一位员工耳语了两句。两分钟后,那位员工就悄悄搬进了两箱矿泉水,一瓶一瓶放在桌上还没有水的员工面前。

一位员工曾这样评价张瑞敏:“他能让你奔事业,又能让你时刻感受到朋友的关怀。”

★上下同欲,企业如家

淮海战役中,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将军从我军占领的村庄走过。他惊奇地发现:这个不足200人的小村里,竟然还有两个卖水果的和一个卖豆腐的小贩!对他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因为他带兵20年,国民党的部队无论是到哪个地方,甚至是几万人城市,士兵一进街,家家闭门,户户上锁,街上甚至一条狗都找不到。

然而与此相反,我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地,老百姓送饭送水煮鸡蛋,热烈欢迎。从中原的淮海战役到渡江作战,从山东到徐州,从徐州到长江的各战役中,几百万运粮群众用小车推着粮草,半路中饿昏也舍不得吃,硬是推到了长江边上。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说无论是在军事作战还是在企业经营中,人气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厂商之一,其子公司遍布全世界,素有“松下电器王国”之称。目前,松下电器公司已拥有职工20多万人,年销售额达24000多亿日元,纯利润达1000亿日元,被列为世界最大的50家公司之一。松下电器公司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松下幸之助的“企业如家”的管理精神是分不开的。

松下幸之助认为: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创造非凡的业绩,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勤奋努力、协同进取。所以,他在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时刻不忘培养职工爱自己的企业,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归宿感。

首先,松下幸之助亲自填写了一首词作为厂歌,歌词是:

为了建设新日本,要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尽力增加生产,让产品行销世界,像泉水源源涌出,大家要精诚团结,松下电器万岁。他要求每个员工都要以厂歌为自己的座右铭,指导自己的行动。松下公司的职工每天上下班都要高唱厂歌,精神饱满地为公司建功立业。

其次,建立民主和谐的气氛,使职工在企业中心情舒畅地工作,士气高昂地干活。松下幸之助规定,如果雇员对公司不满,可以自由地提意见。而他本人对自己的缺点和公司的问题也从不遮掩,并且经常征求员工的意见。

第三,松下幸之助还特别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他把公司的兴旺发达全部寄托在人才上面。他认为:人对一个企业来说,是第一位的因素,培养人才必须先于生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公司培养出来的骨干,公司不分资历大小,经验多少,只要可以信赖,一律给予重用。

在以上措施的作用下,让员工真正产生“企业如家”的感觉,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做到“上下同欲”。这样团结奋进的员工就能为企业的腾飞插上双翼,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海尔,每周六服务公司都要专门为这一周过生日的员工举办生日午宴。海尔这一文化传统是从1990年开头的。

那一年3月31日是个星期六,正是午餐时刻,走进餐厅,员工就发现情形有些变化。在餐厅一侧,醒目地立起一排排“员工生日餐桌”:雪白的桌布上,摆放着鲜花和生日蛋糕,广播里还播放着“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不一会儿,十几位员工有说有笑地和张瑞敏一起来到餐桌前,张瑞敏请大家坐下,然后变戏法似地从身上摸出一根雕刻着精美花纹的生日蜡烛,亲手点燃。

餐厅服务人员端来了啤酒,张瑞敏一一送到大家手中,他举起酒杯说:“和家里人一起过生日很快乐,但是和同志们一起过生日,更别有一番乐趣。我代表公司向各位表示祝贺,祝大家生日快乐!”有的员工坐得远一点,张瑞敏走过去,和他们碰杯畅饮,并一同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后来大家一块儿吃蛋糕吃寿面,一块儿拉家常。年轻的员工感觉开心极了,说:“这顿生日饭比在家吃得还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