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047

第47章 孩子的不良消费现状及危害

孩子的花费,不是小事。因为,在花费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金钱观念,会养成一定的消费习惯。正确指导孩子合理消费,就是在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是在培养孩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作风。这不仅是父母和家庭的小事,更是关系到21世纪一代新人是否成材的大事。重视家庭消费教育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此。

中国有句老话:“苦子出勤子,勤子出富子,富子出败子。”今天的为人父母者,大多吃过一点苦,可谓苦子;现在,经过自身的辛勤劳作,逐渐改善了生活条件,可谓勤子;但是要达到小康实现富裕,还应不断艰苦奋斗。如果,以尚未真正富裕之身,却一味让孩子大手大脚、胡乱花费,恐怕就要应验了这句老话。

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加紧对孩子的消费教育,应成为今天为人父母者的当务之急。但愿上面这句老话的因果现象不要在今天的父母和孩子身上发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是先人教育儿孙的事理名言。今天我们仍应不忘古人此言,用以警策自身,教诫后人。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社会经济在发展,家庭收入在增加,父母给孩子的钱也在增多。孩子们手中的钱多了,他们是如何花费的呢?为此,我们对580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得到的结果是:孩子们的花费是令人担忧的高消费。

(1)穿的花费

衣服价格在100元以上者占30%;鞋价格在200元以上者占18%;有5双鞋以上者占77%。现在的父母,只要是孩子喜欢的衣服,再贵也舍得买。有些父母热衷在孩子的穿着上与他人攀比,有的甚至以此显示自己的富有。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很不利的。

(2)吃的花费

现在的孩子,只要想吃,多贵的都舍得买。即使一时自己钱不够,也会向同伴借或向父母亲要。他们每天的零花钱,大都用于购买零食或饮料。许多孩子已养成了每天必吃零食的不良饮食习惯。三年级学生曾某,每天都可以从父母手中得到5元甚至更多的钱。他曾有一个惊人的记录:一个下午花费100元。怎么花的?交书费20元,买两辆玩具车40元,买一个电子表10元,吃零食花去30元。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在半天时间内花掉100元,这样的花费合理吗?

(3)玩的花费

近年,孩子花费在玩方面的开销也越来越大。据统计,家有游戏机者占35%;零花钱用玩游戏机者占32%;买玩具价格1000元以上者占43%。不少孩子迷上了电子游戏机、桌球、看录像、看电影、高档玩具等。到游戏机房去玩,一则花费大,二则许多孩子因着迷而影响学习、影响身心健康。观看录像片,尤其是内容不健康的,引发孩子走上邪路。至于高档玩具的价格,现在也节节攀高。有的玩具几千元,有的甚至上万元。这些高档玩具大多是洋货,而且对启迪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并无多少益处。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花钱多,并不等于玩好,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应以学习为主,玩的形式和内容都应该考虑有益于促进健康、增长知识、有利智力和能力的培养。

(4)用的花费

现在的孩子,学习用品也讲求精美、高档、新奇。大多数父母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在学习用品方面的要求。他们舍得为孩子买高档文具,什么高级书包啦、昂贵的派克笔啦、漂亮美观的文具盒、卷笔刀、橡皮等等。但是不少孩子并不珍惜,书包稍旧便不肯再背,看到一种新奇的文具盒便又要再买,至于笔、橡皮,更是稍不如意就随便扔掉。

另外,父母们为孩子们请家教、择校入学,更是不惜千金、万千。如此不顾一切地为孩子花费钱财,是正确的智力投资吗?不!这是一种错误的消费行为。

由上述调查情况的分析,我们不得不向广大孩子的父母们指出——家庭消费教育不容忽视。

当前,孩子不合理消费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消费导向的原因,也有学校消费教育不力的原因,而最主要的是家庭消费教育的失误。

这里,我们首先要说的是,要纠正孩子的不合理消费,孩子的父母们应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成功的父母都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大家都熟知的美国富豪洛克菲勒给孩子的零花钱是以美分为单位的,并要求孩子每一笔花费都必须记录,如发现某一笔花费不合理,则在下月零花钱中扣除。在英国,即使是贵族学校里富豪子弟也必须上劳动课,参加劈柴烤面包等劳动。在日本,大多数家庭都有汽车或摩托车,但学生大多穿着朴实,并且一律步行上学。

今天的中国,虽然我们已摆脱贫困,但是,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不可能实现小康富裕的目标。因此,聪明的父母们应该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消费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