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037

第37章 让孩子在乐趣中学习

追逐分数和名次的功利化评价体系,极大地抑制和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孩子在乐趣中学习,既学得开心,又可以激起他源源不断的求知欲,何乐而不为呢?

当前,追逐分数和名次的功利化评价体系,极大地抑制和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即便是对于孩子琴棋书画和音乐、舞蹈等特长技能的训练,也被许多家长以功利目标代替了兴趣的培养,导致孩子兴趣和学习动力的丧失。

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儿童探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兴趣对发展能力十分重要,稳定、浓厚的兴趣,是促进儿童在某一领域能力发展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因素。

兴趣既有天生的基础,又更倚重于后天的培养。兴趣还支配着感觉、运动之间的协调和运动技能的发展。

儿童期的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有了浓厚的兴趣,孩子就能不断克服困难,并在探索、学习中找到快乐。

是否能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强烈兴趣,对孩子的学业发展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因为出自兴趣的学习是自发的、快乐的,动力来自内在的吸引力,所以学习过程充满了快乐和满足,非但不容易厌倦,反而可以不断强化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而缺乏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强迫的、枯燥和痛苦的,动力主要依赖于外在的压力,所以很容易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

曾有一位母亲带女儿来咨询,说女儿不上进,马上就高三了,整天想着玩,不好好学习。后来在咨询中才知道,她的女儿已经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在高二分班时,女儿自己报了文科班,但是父母知道后,认为理科将来的就业面更广,强迫女儿找老师改了志愿。她自打进了理科班,完全变了一个人,因为她的物理和数学基础比较差,没有兴趣,她的兴趣和优势是文科的课程。而在理科班重视的是数、理、化优秀的学生,所以她在理科班找不到自我,情绪日渐低落,自信度不断下降,最后连原来最喜欢的英语和语文成绩也受到影响。

兴趣对一个人的智力和潜能开发的影响不容忽视。

2001年四川一位出身贫寒的男青年以667分的骄人成绩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他的第一志愿本来是清华大学生物系,因为他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报志愿时,他的第一志愿虽然是清华生物系,但是提前录取栏随便报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因为他想,清华已经很高了,比清华更高的学校录取是不可能的,就随便填一个吧。谁知道阴差阳错,他真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录取了。别人都说这所学校学出来前途无量,但他入学以后非常痛苦,学习进入不了状态,每天上课都感觉是一种煎熬。

反复犹豫后,他还是选择了退学,准备来年再考生物系。

后来四川大学得知他对生物学的热爱,破例将他补录入该校生物系,这以后,他一改原来颓丧、消极的心态,如鱼得水,学得无比畅快和忘我。

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的表现相差这样悬殊,可见人的兴趣和潜能点是有差异的,找对了兴趣和潜能点,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出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汉特博士是2000年荣膺诺贝尔奖的生物医学家,他小学时数学、法文和拉丁文不及格,是全班成绩最差的,但是他从小对生物学就有浓厚的兴趣,小学时期他就经常去剑桥大学听各种生物学的讲座,对生物学的兴趣不仅推动他克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障碍,而且推动他在生物医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发展和贡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汉特博士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注解。

所以,不要限制孩子兴趣的发展,相反,对于孩子的兴趣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在乐趣中学习,既学得开心,又激起他源源不断的求知欲,孩子的学习自然是“不用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