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038

第38章 寓教于乐的早期家庭教育

家教最重要的原则是要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因人施教。孩子天性就对游戏和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抓住这个点,寓教于乐,就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个先天不足、反应迟钝、被看作“白痴”的儿童,在八九岁时能够自由运用六国语言,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9岁考入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他的成功得益于寓教于乐、趣味盎然的早期家庭教育。他的名字叫小卡尔·威特。

卡尔·威特先生是德国一个小村庄的牧师,他因为对儿子小卡尔杰出的早期教育而享有盛名。小卡尔出生时就先天不足,婴儿期反应迟钝,被邻居们认为是“白痴”。但是在卡尔·威特的精心启蒙和教育下,小卡尔的智力发展过人,8岁多时能够自由运用德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他9岁考入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小卡尔之所以聪明过人,成绩斐然,完全得益于卡尔·威特先生对他进行的寓教于乐、趣味盎然的早期教育。我们来看看卡尔·威特先生的方法和技巧哪些可以被我们借鉴。

为了唤起小卡尔识字的兴趣,卡尔·威特先生不是像很多父母那样强迫孩子学习认字,而是使用了一些“小伎俩”引年幼的儿子“上钩”。他给小卡尔买来很多儿童书和画册,绘声绘色地讲给他听,并用鼓励和暗示的话语来激发他幼小的心灵:“如果你能认字,这些书你都能明白。”“这个画本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现在很忙,没有功夫给你讲。”

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激起了小卡尔一定要识字的想法和心愿。待到他有了这种强烈的认字欲望以后,卡尔·威特先生才开始教他识字,如此一来,学认字看书是孩子自己的欲望和动机,学起来就很快。

小卡尔认识的字稍多,卡尔·威特先生又着手引导孩子养成读书的兴趣:

他首先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在讲故事上下工夫,运用夸张的表情、形象生动的语言,并辅之以变幻不定的手势和动作,让儿子对听故事感兴趣、入迷;当儿子听得如痴如醉,禁不住跟着他手舞足蹈时,他总是在最有趣最关键的地方戛然打住,然后告诉儿子:自己有事情要办,不能讲了。这个故事在哪本书中,如果他想早点知道后边的情节和结果,他自己可以赶紧阅读,去找到答案。

我们再看卡尔·威特先生如何把音乐启蒙教育与玩和游戏结合起来:

当小卡尔还在幼年期,刚学会ABC的读法后,他便教给小卡尔乐谱的读法,并通过游戏来吸引他的兴趣。他和小卡尔捉迷藏,在屋里把东西藏起来让小卡尔找,他利用钢琴使游戏和音乐学习联结起来:当小卡尔一走近藏东西的地方时,他就渐渐弹出低音;若是走远了,就渐渐弹出高音。孩子如果不注意声音的高低,就很难找到藏起来的东西。这一方法不仅训练了孩子的听力,而且使他对音阶很敏感。

儿童的大脑对节律很敏感,所以他从小卡尔尚不会说话时起,就用拍手的方式经常对着小卡尔打拍子说话。小卡尔会坐后,他买来小鼓,教他按照拍子敲打。孩子有了节奏感后,他又换木琴,和小卡尔做弹琴游戏,他用手指出墙上的乐谱,小卡尔就按他指的乐谱按琴键。不久,小卡尔就能用钢琴单音弹奏简单的曲调了。由于他轻松自然的引导,小卡尔从小就爱好摆弄钢琴等乐器,并能自己编出各种曲调。

卡尔·威特先生就是这样引导他的儿子对音乐发生兴趣乃至于入迷的。

数学是一门纯抽象概念的学科。低龄儿童的思维以右脑为主,属于直觉式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缺乏概括和推理,对数学这种抽象概念关系的学习比较困难。因此教低龄儿童学数学,是不能直接用语言来教的,只有帮助孩子通过自己的活动去体验,去发现,才能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起来数和数学的观念。

为了让年幼的儿子学数学,卡尔·威特先生煞费苦心。他把豆子和纽扣等装入纸盒里,父子二人各抓出一把,数数看谁的多;或者在吃葡萄等水果时,数数它们的种子;或者在帮助女佣人剥豌豆时,一边剥一边数不同形状的豆荚中各有几粒豌豆。

他们父子俩还经常做掷骰子的游戏,最初用两个骰子玩,玩法是把两个骰子一起抛出,如果出现3和4,就把3和4加起来得7分。如果出现2和4、3和3,就得6分。这时就有再玩一次的权利。把这些分分别记在纸上,玩3次或5次之后计算一下,决定胜负。

小卡尔非常喜欢这类游戏,但卡尔·威特先生注意让他每次玩数学游戏的时间不超过一刻钟,避免他的大脑疲劳。两三周以后,他又把骰子改为三个、四个,最后达到了六个。

接下来,他和儿子把豆子和纽扣分成两个一组的两组或三组,三个一组的三组或四组,把它们排列起来,数数各是多少并把结果写在纸上,然后把这些做成乘法口诀表挂在墙上。这样一来儿子就懂得了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的道理,而且非常高兴。

为了使儿子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他还经常同儿子做模仿商店买卖情境的游戏。所卖的物品有用长短计算的,也有用数量计算的,还有用份量计算的,价格是按照实际的价格,钱也是真正的货币。他和妻子常常到儿子开办的“商店”买各种物品,用货币交付,儿子也按价格表进行运算,并找给他们零钱。

就这样,他的儿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的教学就像流水一样,从算术开始一直到顺利地学会了代数、几何。小卡尔不仅对数学有兴趣,简直爱上了这门学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对比之下,我们在对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中,除了用威逼、利诱、强迫等拙劣的方法外,是不是可以动动脑筋,在怎样让孩子想学、爱学上多下些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