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125

第125章 培养孩子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精神

一个人的发展,需要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从孩子质疑能力的培养开始。父母作为孩子的导师,必须有这种教育的战略眼光,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

中国有句哲言:“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可见,无疑则不思,疑为思的动力。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的探索反射。父亲应告诉孩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在前进。“推陈出新”需要创造性思维,需要敢于破除迷信、怀疑谬误、向错误的东西挑战的精神。但应让孩子注意,科学的怀疑并非怀疑一切,而是抓住新的事实来怀疑旧的观点。由怀疑发现问题,由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这是爆发新思想的导火索,也是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好办法。

20世纪初,有人断言,向地球的远方发射电磁波完全不可能,因为电磁波穿过空气就会一去不复返。然而意大利的爱尔莫·马可尼却不相信这一点。1901年,他终于成功地不用导线把信号送过大西洋,使英美两国建立起电讯联系。这一创造为电子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由此不难看出质疑能力的重要作用。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它意味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提问不仅是学习的开端,所提问题还是知识水平、智能水平高低的标志。一个学识比较丰富的人,提出的问题比较深刻;而一个知识比较贫乏的人,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肤浅。一个小孩提出“月亮为什么悬在空中,而不落在地面上”的问题时,表明了他知识探索的开始。

法国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认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一种学习方法——“发现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任何思维都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问题往往是思维的向导,具体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可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得出的结论是:“妨碍青年人用诧异的心情去观看世界的那种教育完全不是通向科学的阳光大道。”当绝大多数物理学家毫不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爱因斯坦却对它提出异议,提出了新问题,从而创立了相对论,在科学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当然,并不是会提出问题就都能成为海森堡、爱因斯坦,而是还需要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让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实践的能力。

经研究表明,中国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比他们的认知能力差。不少中小学生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不会扫地,不会削苹果,生活依赖性强,遇到困难不是自己去努力解决,而是找父母帮助或者由父母代替解决。久而久之,就缺乏对事物的探索精神。

社会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为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提供了空前良好的探索条件。在玩电脑当中,在拆拼积木的过程中都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问题在于我们很多父亲没有看到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没有正确加以引导。未来世界的飞速发展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是像有些家长说的那样只要脑筋灵就行。光脑筋灵还不够,还得把好的想法、好的思路变成实践的东西,才能使孩子真正取得进步。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是将探索精神付诸实践的关键。要为孩子提供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的时间和空间。节假日和双休日,父亲可带着孩子到郊外去玩,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也可带着孩子到少年宫、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让孩子在观察自然中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孩子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动手能力需要及早培养。有的家长说,等孩子大了再说吧,等他上了高中、大学再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也不晚,现在孩子太小,让他多干事、多动手舍不得。殊不知,人的操作能力也好,认识能力也好,都是在实践中锻炼得来的,能力的发展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

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要从小抓起,当然,具体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孩子实际能力的发展和探索精神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