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010

第10章 父母的护犊之情护出一个窝囊废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由长辈代劳,孩子在极尽享受中只会丧失生存能力,处处显现笨人一筹的窝囊相。

护犊之情人皆有之,但过分了,就让人们不能理解,也容易把后辈呵护成一个人们耻笑的窝囊废。

有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每天带的午饭都有一只鸡蛋,这只鸡蛋是由妈妈剥好蛋壳装进饭盒的。有一次妈妈来不及剥蛋壳,吃饭时这个孩子竟然犯了难,不知怎么对付鸡蛋,后来只好带回了家。

像这样的孩子虽然是极少数,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却十分普遍。独立生活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逐步培养的,但有些家长生怕家务劳动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甘心做孩子称职的“保姆”。他们觉得孩子小,什么也不会干,也舍不得让他们干,孩子吃水果,家长给削皮;孩子吃鱼,父母给剔刺;不敢让孩子上街买酱油——怕车撞了;水开了不敢让孩子去冲——怕烫着了;垃圾满了,不敢让孩子去倒——怕迷了眼……家长包办了一切,甚至连铅笔都要亲自给孩子削好,让“小太阳”一门心思去读书。在这种娇惯下,孩子不会叠被、铺床、洗衣服的为数不少。有的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不会穿衣服,上了三年级还不会系鞋带。有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来没有自己系过红领巾,在家是爸爸妈妈给系,在学校只好像松领带一样松开后套上或取下。在这样环境里长大的孩子能不窝囊吗?

物质的满足,生活的包办,使孩子产生依赖和惰性,而这种毛病转移到学习上就会产生抄作业、抄答案,有问题不思考就问父母,自己不动脑筋等坏毛病。这样怎能搞好学习?再者,孩子会这样想:既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有了,学习求知又有什么用?既然一切父母都包办了,何必还要自己奋斗?这样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目的,他还努力学什么?

所以,过分保护的结果,使孩子成了被抱大的一代,到了上学的年龄,还不能独立生活。难怪一位18岁的研究生被选送出国留学时,因发愁没有妈妈洗衣服和照料生活,以致愁出了严重的失眠症,只好退学。

其实,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积极性是很高的,扫地、叠被、缝钮扣、洗碗、买菜、洗衣服、烧菜等生活小事,孩子经学习锻炼后都能胜任。这样做既符合孩子日益增长的独立自主的心理,也培养了他们的劳动习惯,训练了他们为家庭尽责、为他人服务的责任感。所以,家长们应该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不要心疼他们摔跤碰壁。那么孩子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能够更快地提高学习能力,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好处。否则,孩子长大了,面对生活的挑战就会束手无策。

长辈过分呵护,不但影响孩子现在的生存,也必然危害了孩子未来的发展,并注定发生难以想像的悲剧,一个女大学生的经历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她还在幼儿园时,有一次午睡,因为脱毛衣,怎么也脱不下,阿姨边帮她边数落她:你这小姑娘真笨呢!——当时,她也不懂这笨有多了不起,那时她只有三岁。回去后对姥姥说,姥姥大怒:敢这样说我外孙女!于是怒气冲冲找到幼儿园,对着莫名其妙的阿姨大吵一架,从此她就在家和姥姥过,不去幼儿园了。

由于姥姥像个超级服务员,从小学到中学什么事都不要她干,她也就什么都不会干;又由于谁敢说她个“不”字,姥姥拼了老命也要去讨回公道,几乎所有同学都远离她,这更加固了她的孤癖性格。上了大学之后,过住校生活,一切靠自己打理,没有了姥姥呵护,她一切都显得狼狈不堪,成为同学们嗤笑的对象。由于长时期自我封闭,和同学老师没什么交流,总是闷闷想心事,后来就出现幻觉,精神出了问题,走投无路,终于退学。回到家中,父母流泪,姥姥已经年迈,听到此信,当场晕了过去。

显然,这就是过度呵护的结果。过度的呵护,只能造就窝囊废,成为废品,无法适应生活,更无法适应人生,终于造成悲剧。有句话说得好:怕孩子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孩子吃苦,吃几年的苦。对于怕孩子吃苦而百般呵护的父母长辈来说,道理相同:你呵护得了孩子一时,能呵护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