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谁说你懂管人管事
29473700000014

第14章 该果断时绝不可优柔寡断

管人管事没有硬的一手镇不住局面,但一味硬下去效果则未必会好,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所以软的一手也必不可少。只有当硬时硬、当软时软,刚柔相济,才算找到了管人管事恰当的发力点。

管人者必须果断,一旦判断的基本信息已经具备,就要在准确判断之后立即决断,犹豫不得,该敲打的,一定不能手软。如果宽仁不断,则必受其乱。所谓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就是这个道理。

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私欲膨胀,在亲自负责销售工作的几年中,不仅大吃回扣,而且为把儿子安排到某单位上班,不惜动用业务款几十万元,慷慨地大送人情。在企业内部,独断专行,重用亲信,压制、打击不同意见者,排挤有水平、有能力的干部。企业生产失控,产品卖不出去而积压在仓库之中。这位总经理文过饰非,不仅对外哗众取宠,而且对上说大话、阿谀逢承、推卸责任以嫁祸于人,在群众中影响极坏。企业几年之内,亏损数千万元之多。

公司人事调整之后,新换了一位董事长。这位董事长大学毕业,为人仁厚,也有水平和能力。由于在该公司中,那位总经理管了多年生产技术,而别人都不如他的资历长,所以董事会仍然用他担任公司总经理。

一开始,总经理热情积极,工作也着实抓了一些,也很讨董事长欢心。

但由于要改变公司经营状况,势必要涉及过去的遗留问题。因此,可以推想,管理工作是难以理顺的。而且总经理本性难改,旧的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很快又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体现出来了。

董事长勤于公司事务,当然很快就有所觉察。但他只是采取私下交换意见的方式,同总经理讨论分析。这样帮助的结果,他又觉得总经理的作为可以理解,而别人对总经理的不满意见是极有成见的反映。于是,就开始了长达几个月的会上和会下的协调。但是,公司经营却不见起色。注入的几千万元资金快用光了,生产和市场状况未见实质性的好转。

董事长在上任之前,曾专门请了一位顾问。按这位顾问的计划:首先确立公司新的发展战略;随后培训管理干部,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士气,振奋精神;再后,调整机构,健全企业运行机制,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最后,即董事长任职后约6个月的时候,实质性地调整人事和干部队伍,主要是中上层管理干部。该计划是从企业的历史和现状出发的。

由于总经理的所作所为,到了董事长任职3个半月的时候,尽管公司正忙于理顺机制和健全规章制度,可那位顾问沉不住气了,在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明确地向董事长建议:换掉总经理。

作为一个企业顾问,提出这样的建议,本身就是慎而又慎的事情,可见事情的严重性。

董事长同意顾问提出的所有问题和所有分析,但就在“换掉总经理”的决断问题上下不了决心。

董事长对顾问说过这样一段很动感情的话:“你看他(指总经理)熬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才熬到正处级这个地位上。如果把他撤掉,他这一生就前功尽弃了。这对他是个很大的打击,咱们也不忍心那样去做。你看他都58岁了,还有两年就退休了,还是等两年吧,也让他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董事长的这番话,说得何等动人。他的心真的太仁慈了!

然而,由于企业经营迅速滑坡而不见起色,董事长被母公司撤掉了,为此他也失去了在母公司上层领导眼里的地位。

奇怪但又不奇怪的是,在董事长受到母公司上层批评的过程中,那位总经理上蹿下跳,大说董事长的坏话,把一切责任全推到了倒霉的董事长身上。

当然,那位心术不正的总经理,也没有能逃脱失落的命运。在离他退休还有一年半时,也灰溜溜地被换掉了。

这个案例表明,判断虽然是果断的起点,但判断正确仍然取代不了决断的英明。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者的心理状态和观念。那位董事长有判断力,但由于宽仁之心在作怪,该采取行动的时候却犹豫不决,以致姑息养奸,养虎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