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对手:大清擂台上的权力游戏
29471900000016

第16章 管理领导的艺术——和砷VS刘罗锅(1)

(第一章)没罗锅的刘罗锅

《宰相刘罗锅》是一部好多年前的电视剧了,每一次开演的时候,前面都有一个大印盖上四个字:不是历史。可是没人会怀疑它不是历史——你不是历史你演它干什么?

什么叫历史?历史是曾经发生的事,但是不被人认可。如果它被人认可了,它就成为文化了。那么什么叫传统?传统是从未发生过,但是大家坚定不移地相信它发生过。

同样的,刘罗锅智斗和砷,也构成了我们当今文化的一部分。这段文化是从哪形成的呢?不是民国时代。在大清帝国覆亡之初,民国的口号是“驱逐鞑虏,光复中华”,其革命思想是排满的,是要驱逐满洲人。既然政治上要排满,那么文化事业也要跟上,于是在当时就有一部单口相声出来,这个单口相声的名字叫《满汉斗》。它讲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汉人宰相刘墉,一个是满人官员和砷。而《满汉斗》整个的故事内容就是这个刘墉怎么戏弄和砷。

故事中,有一天乾隆皇帝带着满洲亲贵和刘墉出门巡游,到了清河和沙河两河交界之处。到了河边之后乾隆下来休息,这时候刘墉过来了,说:皇上,咱们玩个智力游戏吧,来猜猜这两条河水哪条河深?乾隆说: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扔个石头,看看水花溅起来的高低就知道了。

于是先往清河里扔了一个石头,一看水花溅起来,乾隆说清河水深大约一丈。然后再往沙河里扔了一颗石头,水花比刚才高,乾隆一看这河的水深有一丈五。这时候刘墉就问:陛下说是清河水深,还是沙河水深?乾隆道:当然是沙河水深了。刘墉立马说:臣接旨,杀和砷!

他立即把太监叫过来:圣上有旨,杀和砷!故事中说这个太监也是憎恨和砷一手遮天,于是立即传旨回了京城,把和砷杀了。等乾隆回来发现和砷被杀了,一追究,都说:皇上是你下的圣旨啊,你有旨要杀和砷,这是你说的啊!

这个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它以此昭示广大人民群众:你们看看吧,满人他们就是这么笨这么蠢,难道还不该驱逐他们吗?还不该推翻这个帝王吗?

由于这样的故事源远流长,它们构成了我们当今文化的源头。但它们只是当今文化的源头,而不是历史本身。真实的历史和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

刘墉刘罗锅,其实本人并不是个罗锅,他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那么他怎么会有刘罗锅这个名字传下来呢?因为乾隆这个皇帝没正经,他喜欢给大臣起绰号。刘墉上朝前要躬着腰,乾隆故意不叫他名字,管他叫刘驼子,从此刘驼子这个名号不胫而走,人们都把他看做一个罗锅,但事实上他不是。看电视剧里刘墉的背后有个驼,事实并非如此。

(第二章)刘墉不是男一号

简单地说一下刘墉的人生经历,可以用悲催形容。刘墉是个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亲刘统勋是乾隆时代的第一个汉人宰相大学士。刘墉本人清正廉明、勤学好读。当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一般是刘统勋秘密安排,他就派儿子刘墉化妆成算卦的沿途勘察消息,保证乾隆皇帝的安全。再后来,刘墉就成了一名地方官员,他做地方官的时候可以说是正直清明,因为他是官僚世家出身,熟悉做官的规矩,也知道怎样为老百姓做事,这样他就被调到了朝堂,到了乾隆的身边,也终于跟和砷相遇了。

按照现在的电视剧,当刘罗锅遭遇和砷时,和砷倒霉的时候便来了。

其实事实是相反的,当刘墉遭遇和砷的时候,就标志着刘墉郁闷时代的到来。

刘墉起初跟和砷并没有什么冲突,他只是性格突然变了。在做地方官的时候刘墉是不苟言笑、不怒自威,等他到了朝堂之后每天见人就开玩笑,和砷说一句话,他就在后面跟上一句随声附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给他定位的话,他更希望成为和砷的马仔,但是性格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刘墉与和砷之间的水火不容。

事情的起因是山东巡抚爱新觉罗·国泰贪污案。这个名字我们一听就知道是个满洲人,国泰这个老兄很会做官,他把赈灾粮款全部吞了之后,严禁老百姓申冤告状,导致很多老百姓饿死。当地的书生们就联合起来准备向朝廷递交诉状,于是国泰出动军队连杀了多名读书士人。这个事情闹得很大,乾隆就派了刘墉去调查这个案子,而刘墉仍然沿袭了他此前的风格,化妆成算卦先生潜入山东境内。

经过调查采访取证——其实不用调查采访取证,一切事儿都放在跟前呢——刘墉收集了国泰贪赃枉法、残杀士民的证据,然后回到乾隆面前报告。

乾隆看着这个报告,非常不满,非常生气。

为什么乾隆很生气?因为乾隆认为这个报告是对他本人的否定,朕是明君啊,现在是盛世啊,你刘墉给朕弄了这个报告,你啥意思啊?这个时候,朝中的御史、后宫的妃子再加上和砷一起出来说:这个报告是假的,刘墉造谣,国泰是个好同志。

这下刘墉就毛了,他把更多的证据拿出来堆在乾隆面前,和砷他们是无话说了,也不说话了。国泰受到法办,但刘墉也从此被打入另册。

从这一天开始,乾隆皇帝只要稍有点不爽,就要“修理”刘墉一下,要不降职,要不罚款,把刘墉搞得非常郁闷。事实上到了这一步,因为性格使然,刘墉已经变成了一个搞笑专家,每天拿自己取笑,一来舒展自己的胸怀,二来表示自己也只能这样了。

经过了漫长的屈辱和隐忍,刘墉终于迎来了他的春天,那一年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乾隆死了。有一句话叫“和砷跌倒,嘉庆吃饱”,乾隆一死,新皇帝嘉庆立即清算和砷,派谁去清算呢?刘墉。刘墉处理和砷案是民间百姓、朝野上下都知道的。正是因为这样,大家都认为肯定是刘墉把和砷“修理”惨了,而不知道其实是和砷把刘墉“修理”惨了。

(第三章)纪晓岚其人其事

除了刘墉,第二个在电视剧里非常热的人物就是铁嘴铜牙纪大烟袋了。

说起这个纪大烟袋,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人。中国的文人有什么特点?

第一,喜欢吟风弄月,不太熟悉时事;第二,他会挨所有人的骂。为什么大家骂他?首先不爱读书的人会骂他,其次依附权力的人会骂他,所以文人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个好名声。

要知道不爱读书的人大有人在,骂文人是很爽的。如果骂了一个当官的,骂了一个有权的,那是很危险的,很可能被严打。可是骂任何一个文人,这文人严打不了你,你很安全,而且你可以自欺欺人地想:我既然能骂这个文人,也显示了我水平高。

纪晓岚家祖上七代都是文人。事实上纪家也有自己的一部传奇史,但这部传奇史是一部血泪史,早在纪晓岚的第七世祖宗之前,纪家是非常庞大、非常有钱的。正赶上民间闹饥荒,于是纪晓岚的七世祖宗就自己熬粥赈灾,救饥民无数,不知有多少人在纪家的这碗粥下保住了性命。

但是善人在权力之下,是不会有善报的,纪家的施粥之举带来了一场灾祸,官府将纪晓岚的祖宗捉起来。捉起来之后,让他自己修监狱,自己掏钱修建监狱把自己关起来。你不是有钱吗?这老百姓饿死不饿死自有朝廷管,你一个老百姓你想跟朝廷争光?除了罚他自己给自己建个监狱之外,还罚纪家挖一口井,这口井在纪晓岚的家乡,直到解放时候这口井还在,人称纪家井。这种现实中的挫折,带来的是德行上的福泽,修到了纪晓岚这辈,他已经是天下知名的大才子了。

纪晓岚在乾隆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他又是如何与和砷斗智斗勇的?

事实并非如此,他有的只是一个文人被野蛮原始人的戏弄。不要说和砷了,事实上纪晓岚被刘罗锅戏弄过。要说真正的谁和谁斗的话,刘墉跟纪晓岚才是一对儿。

曾经有一次两人在一块儿聊天,突然争论起来了。纪晓岚说我们家乡产的萝卜很大,刘墉说你少来,你们那穷地方能有什么特产?我们家乡萝卜才大。两个人一直争到了乾隆面前,乾隆说这好办,你们明天一人带一个家乡萝卜来,比比谁的大。第二天纪晓岚带了个大萝卜来,而刘墉手里拿着个蔫吧蔫吧的小萝卜。猜猜谁赢了呢?乾隆一看哈哈大笑,拟旨:纪晓岚家乡的税赋提高三成,萝卜这么大,肯定物产丰富,而刘墉家乡的税赋减三成。这是纪晓岚在刘墉面前的吃瘪,而刘墉和纪晓岚跟和砷是不具抗争能力的。

但是纪晓岚有文采,他是替乾隆修《四库全书》的,很受乾隆重视。

正是因为重视,他要对国家大事进言。乾隆屡次出去巡游,造成国库日渐空虚。乾隆像一只大号的蝗虫一样,把整个国家啃得光光。乾隆出行,最豪华的设备是马桶,所有的马桶只用一遍,沿途要用几万只马桶,这是多大的资源浪费。还有他喝的水,全部得从京城一口特制的泉中运。单只是这两样开销,就已经不是民间百姓能够承受得了。所以当乾隆决定再次出行的时候,纪晓岚就出来劝:陛下,东南财力竭矣。意思是说,陛下,国家已经没钱了,你把国家祸害光了。

乾隆是怎么回答的呢?乾隆指着纪晓岚的鼻头骂:汝等文人学士不过娼妓者流。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一个臭文人不过跟妓女一样,你有什么资格对我说话!把纪晓岚臭骂一顿之后,带着纪晓岚出行:你必须跟我走,我出行你给我跟着,你不是反对吗,我今天非要出行,还要带着你,我看你是什么态度!

纪晓岚硬着头皮跟乾隆出行了,到了江南的一个地方,有一栋楼叫天香楼,是当地的名妓聚集之地。乾隆一看这个地方好,就住下来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