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对手:大清擂台上的权力游戏
29471900000015

第15章 原始人的爱情——乾隆VS香妃(2)

而这件事被富察氏给发现了,自己的丈夫跟自己弟弟的媳妇,这个关系太错乱,所以富察氏就上前劝说,可当时乾隆皇帝正欲火攻心,富察氏过来一劝说,却被他揪过一顿狠打。于是富察氏悲愤交加,想:我怎么嫁了这么一个男人呢?他干出这种事来,叫我以后怎么再见我的弟弟?悲愤之下富察氏投水自尽了。

作为这段史料的佐证,还有一个颇有趣的说法,就是富察氏的弟弟傅恒从此受到了信任。傅恒有个儿子叫福康安,在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中,福康安跟小说主人公陈家洛长得是一模一样,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金庸支持这样一种观点:福康安本人是乾隆的儿子。

事实上,福康安是乾隆时代最受重用的一名武将,他在乾隆面前的权力几乎是无限的,当乾隆命令他出征的时候,他可以讨价还价、可以抬杠、可以拒绝。而乾隆对福康安只能屡屡让步。其实乾隆也是一个人,当他欣赏一个人的时候,他也会表现出更大的宽容。

皇后富察氏死后不久,民间就有一出叫《乾隆休妻》的戏剧上演,当这出戏上演的时候,乾隆皇帝已经死了好久了,乾隆在世时没人敢说这个事。《乾隆休妻》的女主角是另一个皇后乌喇那拉氏,这位新皇后典雅端庄,做人非常正派。当她成了皇后以后,有次跟乾隆一块出行,走到途中,乾隆叫船停泊在河中,命令士兵上岸,抓来很多美貌的民间女子聚到船上,然后点起红灯笼,玩一种很变态的游戏。

当时乌喇那拉氏看着很惊讶:皇帝怎么能这么干呢?就在皇后惊讶之时,乾隆过来了,邀请皇后加入一起玩。皇后说:我们不能这么荒唐,你是皇帝,我是皇后,我们这么搞,简直把自己当成小地痞小流氓了。

她气性很大,为了表示自己决绝的心意,回到船里之后,就把自己的头发全部剔了,意思是说我宁可落发为尼,也不愿意跟这样的怪男人在一起。等到乾隆在外边淫乐够了,回到船上,一见到皇后吓了一跳,当即大喊:来人,给我把这个女人赶走!她竟然剔光了头发吓我,意欲何为?

于是乌喇那拉氏就这样被乾隆抛弃了。

当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的时候,百姓们都为乌喇那拉氏感到非常不平,所以才有这么一出戏剧上演。但这样一幕民间剧,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做历史研究,尤其在研究乾隆一朝的时候,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是没有史料,因为所有的史料都被销毁了。很多研究资料是从外国援引来的。

中国人不知道乾隆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知道乾隆时代发生过什么事,外国人知道。当时有很多传教士到过中国,他们将这些事情都记录了下来。

(第五章)香妃到底是谁?

当时有很多传教士来中国,而乾隆对这些远方的客人一向很热情。比如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他是中国著名的宫廷画家,在皇宫里画了很多画。到了民国年间,清室被推翻,很多中国民众拥入皇宫,突然发现了一幅画。这幅画上画着一个戎装女子,下面还有一段文字记载,里面提到了一个香妃。

那段文字记载的大意是说:香妃是回教徒,是回疆小和卓霍集占的爱妃。因为乾隆觊觎香妃的美色,就兵发大小和卓,攻杀了这两个人,最后夺回了香妃。而香妃入宫的时候是怀藏匕首准备刺杀乾隆的。乾隆不仅原谅了香妃这一举措,而且还在宫里修筑了一座清真寺以取悦香妃。

这一段历史在民国时被人发现,从此传颂纷纷。可是回头查清史却没有丝毫的记载,因此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郎世宁瞎掰,这外国人坐那儿胡扯;第二种可能是这个史料彻底销毁了。到目前为止,史学界对香妃身份的研究所得出的观点比较一致:香妃实际上就是容妃。

这个容妃又是谁呢?

她不是小和卓霍集占的妃子,恰恰相反,她是霍集占仇人的妹妹。当时在回疆有很多部落,霍集占有一个敌对部落,这个敌对部落中有一个美女。敌对部落为了与乾隆搞好关系,共同摆平大小和卓,便专门把他的妹妹送给了乾隆。

容妃在皇宫里一直活到了六十多岁,每一次乾隆在宫里举行宴会的时候,排第一的就是容妃。为什么她排第一呢?这里面有一个政治规格的待遇,这些妃子们的身份待遇标志着这些部落的权力次序,同时也标志着乾隆对于回疆的一种笼络态度。

在研究原始人乾隆跟香妃之间这段情事的时候,我们实际上进入了一个非常神秘莫测的领域,这个领域成为了一个黑箱,我们不知道这段历史的黑箱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所知道的信息是从外国人那里反馈回来的,导致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解读充满了随意性。但事实上这里面隐藏了一场原始人和文明人的暗中冲突,这种冲突来自于我们对此事的无知和这个消息的特殊来源渠道。

从种种信息中可以看出,香妃其人是真实存在的,郎世宁不是自己闭着眼睛瞎画的,一定是皇宫里发生了某件神秘的事情。按照郎世宁的记载,香妃携带凶器进宫,此事甚至引起了皇太后的关注,引起了宫内一场隐秘的纷争。

(第六章)传教士记录的乾隆的三次爱情

除了从郎世宁那里获取的信息之外,还有一个信息来源。说起来很可笑,它来自于法兰西文学院院长阿兰·佩雷菲特。阿兰·

佩雷菲特这个人胆儿大,敢写,他出版了一本书叫《停滞的帝国》,专门描述乾隆时期的中国。而他的书中所披露的资料是现在中国人非常陌生的,没有见过也不知如何评价的。那么他的史料从哪儿来的呢?是从诸多传教士笔录中来的。

传教士来到中国,见到乾隆,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事件在中国的表述是被禁止的,要遭到满门抄斩的。所以这些事被彻底抹出我们的记忆中,但却被传教士带到了欧洲。

与此同时,这些资料引发了我们的心理惊恐,什么惊恐呢?这些传教士什么都敢说,而且说得太离谱了,让人无法判断这些究竟是不是真的。

比如说阿兰·佩雷菲特在这本《停滞的帝国》中描述了乾隆皇帝的三次恋情,书里说,乾隆皇帝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一生有过三次轰轰烈烈的恋爱。乾隆的第一次恋爱对象是谁呢?是他父亲的妃子马家氏。据阿兰·佩雷菲特的记载,这个马家氏年轻美貌又柔情似水,由于某种起因,和乾隆幽会并私订了终身。但是事情很快暴露了,为了保护乾隆,马家氏仗剑自刎,很是悲壮。可这一段记载中国的史学家一般都是绕着走,不敢认同。为什么呢?

因为回头去查乾隆他爹的妃子的名册,是查不到马家氏的。但如果他们像我一样闲极无聊,再往上查,则会查到他爷爷那儿有一个马家氏。唯一让我们纠结的就是这个马家氏的年龄,跟乾隆的年龄相差五十岁。想象着乾隆皇帝跟一个比他大五十岁的老太太谈恋爱,这太恐怖了!

这段记载是颇为可疑的,但我们也有理由怀疑乾隆皇帝可能销毁了相关记录。这是阿兰·佩雷菲特描述的乾隆的第一次恋情,他描述的乾隆的第二次恋情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香妃的故事。这个香妃的故事也很令人困惑,困惑在什么地方呢?香妃是有可能真实存在的,因为阿兰·佩雷菲特的资料非常翔实,只不过他所有的信息貌似都是道听途说。

其他传教士到了中国,也只能是道听途说而已。但郎世宁这个宫廷画家,应该不会乱写。他肯定是听闻了宫中的某种隐秘,于是把它写到了这幅画上。

在香妃之后,阿兰·佩雷菲特给我们披露了乾隆的第三次轰轰烈烈的恋爱,这次恋爱说出来效果不同凡响。阿兰·佩雷菲特揭秘乾隆第三次热恋是和一个男人——和砷。

这太搞笑了,就我们目前的史料而言,没有证据表明乾隆跟和砷之间有私情,不过话又说回来,假如有私情,也是不会有记录的。但这个法国人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这种描述方式让我们确信,在乾隆与和砷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隐秘的心灵呼应。如果没有这种心灵感应,乾隆不会那么纵容和砷,和砷也不会那么受宠。

追溯这两个人的恋情,还是始自乾隆去山东的时候。据记载,乾隆在山东的时候坐了一辆骡子车,然后鞭打着骡子飞跑,每行一里换一匹骡子。

乾隆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向民众炫耀、展示,看我乾隆多威风!就在他坐在骡子车上奔跑的时候,有一名侍卫跑步跟在骡车旁边,这名侍卫就是和砷。这一路跑来和砷始终是脸不红气不喘,他的体力非常充沛。于是乾隆就故意逗他,鞭打骡子加快速度,但他怎么加快也甩不掉和砷。这时候乾隆看着这个人就乐了,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和砷回答说我叫和砷。

和砷一边跑一边回答,而且中气很充足。乾隆接着问:你是什么出身?和砷说:我是正红旗。乾隆笑说:你呀,你就应该多读点书去考个功名什么的,不读书你看看,你现在只能跟着我这骡车跑,后悔了吧?和砷一边跑一边说:启奏陛下,我是读过书的,我也参加过科举考试。乾隆说:你参加过怎么还落榜呢?把你的试卷给我背一下。

这时候奇迹发生了,和砷一边跟着骡车狂跑,一边中气充足地开始背他的试卷,而且声调声韵非常稳定。乾隆越听越吃惊,说:凭这张试卷你就应该中,你怎么没中呢?

从此以后乾隆便对和砷刮目相看,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君臣合作关系。

他们两人之间的默契合作,某种程度上说超越了君臣关系,那种信任我们后人无法理解,当时人更无法理解。

(第七章)朕只能是好的、伟大的

今天再回头看的时候,对乾隆皇帝的基本认知就构成了我们的一个价值观念判断。什么判断?就是我们如何看待权力。

范围缩小点,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康熙和乾隆的盛世。这里面有一个隐恶扬善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什么叫隐恶扬善呢?就是中国的民众(包括我们自己)愿意或者倾向于相信这个皇帝是好的。他刀把子握在手上,你相信他是好的他都不放过你,你还敢说他是坏的吗?

乾隆本人是一个非常搞笑的诗人,他一生写了四万三千多首诗,基本上每天都在写诗,可是今天谁能背出乾隆的一首诗呢?他写的诗在数量上超过李白好几倍,可是随便拉一个中国人都能背出李白的几首诗,却背不出乾隆的一首。原因何在呢?一个是帝王诗,一个是真正的文学作品。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即乾隆并不了解文学的概念,他只是喜欢卖弄,认为自己很在行。他在世时他写了四万多首诗,每一首诗都赢得山呼海应,所有人都在欢呼:陛下圣明,陛下的诗写得太好了!这种无知炫耀,就是一种典型的原始人心态,他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一切,如果你要说他没了解,原始人可要发火了。

回应前文,为什么乾隆要杀精神病患者丁文斌?为什么他会对洪仁辉的上访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原因就在于乾隆对知识的愤怒,他不可能不知道产生了幻听的丁文斌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在乾隆的文字狱中,涉案的都死得极惨。

史书上说在乾隆的一生中,有十大武功,所谓十大武功,是说他十次出兵取得了十次胜利,但事实上这十次出兵九成九都是失败的。乾隆的伟大就伟大在,每当灰头土脸回来了之后,他都宣布一次我又胜利了,并叫史官把这事记入史册。

比如十大武功之首,就是攻打大小金川,此次战役以折兵损将而告终,而告终的结果是作为一次战功记入史册。再比如说乾隆征讨缅甸,数万大军埋骨异乡,只逃回来一个官员,而正史中记载的是一次大胜。如果你有兴趣打开清史,看完之后不要被“雷倒”。它是这样记载的:首先告诉你出兵缅甸,大军全军覆没,然后将其视为武功之一。这时候困惑产生了:全军覆没了也算是一次伟大胜利吗?算!后来缅甸为了避免遭受清朝和暹罗的两面夹击,主动投降纳贡,虽然战事过去二十年了,但仍是胜利。

如前所述,乾隆跟香妃之间的故事,听起来是一段小小的风流韵事,但是前面已经讲过,乾隆是如何对待富察氏的,又是如何对待乌喇那拉氏的,这样一个男人,他又会如何对待香妃?他又会如何对待我们的历史呢?可以说,他所做的一切,折射出的都是每个人内心中的一种隐秘的人性。

我们现在回顾历史,了解这些人这些事,追溯这些已经被埋没的故事,其目的是要认识到我们每个人的人性的缺失。乾隆所做的事我们有可能正在做,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子里面藏着一个像乾隆一样的原始人,但愿我们能更明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