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期望他人接纳一个新的构想,并对此构想付诸行动之时,首先应注意掌握的是:“利用对方的亲身经验,来解说使他们明白。”有个词语叫“感同身受”,说的意思就是自己说得话要让对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样才会引起别人的兴趣,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或者看法不至于否定,而是会表示支持或者理解。聪明的人会利用人性的弱点让别人真正地从心里去接受自己,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
纽约一位著名的编辑——阿莫斯·科明先生,当年他在报界中求取第一个职位的时候,即是运用了上面所提及的策略,因而一举成名。
科明初到纽约之时,年方十八,当时他唯一的难题,便是要向一位素不相识的生人,求取一个编辑的职位。当时纽约有成千上万的失业人口,所有报社都被谋职的人群围着。在此种严重的情形之下,他这个难题多不易解啊!然而,科明拥有一技之长,因为他曾在一家印刷厂做过多年的排字工作。
科明得知纽约新闻报社的老板格礼莱幼年曾和他一样,在印刷厂当过学徒,因此,他第一家便找上纽约新闻报社。他断定格礼莱对于一位与他幼年职业相同的青年,必定感到欣慰与同情。
科明这个主意果真不错,格礼莱最终录用他了。
科明之所以能轻易地使格礼莱信任他,并认为他是值得雇用的人,诚如卡内基的桥梁工程,引起管事的人鼎力相助的道理一样;“此乃因为科明深知应用‘符合他人的经验’之策略。能假借格礼莱亲身的经历,来表明他自己的理想之故。”聪明的人不会被眼前的苦难或者困难所压倒,而是懂得利用这些磨难去成就自己的目的。感动别人的不是侃侃而谈的语言,而是真挚而诚恳的心。只有将自己的观点或者看法说与别人听,那样不但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更多的是可以俘虏别人的信任,由此而得到他人的支持。
安德鲁·卡内基曾经历了一次事业上的严重危机。当时,有一项规模很大的铁路桥梁工程摆在他面前,但他的竞标对手实力强劲,那些决策者已经准备接受那家公司的标价了。如果这笔巨额合同被别人揽去,对他的打击将是致命的。卡内基绞尽脑汁想使桥梁建筑公司的决策人改变决定。他发现那些人对熟铁比生铁要好这一重要事实都不是很了解,以此为契机,卡内基开始了他的公关活动。仿佛是天赐良机,那时恰好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个管理人员在黑暗中驾驶着一辆马车不小心撞在了一根生铁做成的灯柱上,把那个灯柱撞断了。
就是这件事情给了卡内基一个绝好的机会。他立刻就用它来大做文章:“喂,诸位,看见了没有?要是使用熟铁,当时就不会发生这一惨剧了。”在事实面前,他终于有机会在他们面前仔细地说明为什么熟铁比生铁好了。
幸运的是,他们终于相信了他的话!卡内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那笔大生意从竞争对手那里抢了过来。这当然有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他的好运气,但最重要的还在于,卡内基在自己似乎注定要惨败的时候并没有泄气,而是抓住了有利时机,非常及时而恰当地运用了与科明相似的策略,终于使他的事业起死回生。这个策略就是:从那些管理人员的切身经验中去寻找能引起他们注意的机会。
如果我们忘记了如何关心对方的经验和体会,我们的谈话就会触及不到他特别感兴趣的方面,那么,当我们和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便会发现他的眼神游移不定,同时感觉到他的注意力在逐渐远离我们。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懂得把别人的视线拉回来,让别人被自己所感动,那样别人就能很快地接受自己,否则一切只是枉然。如果一个人在与人沟通的时候不去注意别人的不在意,那么,肯定会失去别人的支持。
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一点,杰勒德·沃普在事业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失去了一个很大的合同。这位后来成为通用电器公司总经理,那时还只不过是西部电力公司一个年轻的跑腿员的人。如果当时他能拿下那个合同,他就能向着分公司经理的目标前进一大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幸降临了,他精心策划的一份竞标方案竟然石沉大海,一点也没有产生自己预想的效果。
原来,斯沃普在写这份报告的时候是以一个工程师的眼光和立场来撰写的,因此,那篇报告中到处是复杂的公式、详细的数据。他忘记了那些领导们丝毫看不懂这些东西,其实当时,他只需要站在一般人的角度来写就行了……于是,最终的结局是另外一家竞争对手拿到了最后的合同。
斯沃普的这份报告和卡内基所运用的策略相比,其成败的差距简直是太大了!卡内基可以利用一个灯柱从竞争对手那儿抢来一大笔生意。斯沃普虽然有一份精密的报告,却遭到了重大的失败。他原本希望使别人折服,结果却连别人的注意都没有得到。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卡内基利用的是对方所亲身经历的一个十分具体的小事,自然可以引起对方的关注,从而进一步获得对方的认可;而斯沃普却一心只顾着追求“精密”,没有注意到对方的个人兴趣和自身经验。
所以,当我们在交际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对方的亲身经验,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对方的赞同与认可。这种策略是很容易就可以成功的,因为有时候,“我们须涉及对方所特有的个人经历,才能让他全然信任你的话。”否则,对方难以理解你的谈话内容,则会对你不理不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