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29456900000088

第88章 股权激励

2005年8月5日,百度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上市,发行价27美元,开盘价是66美元,交易首日收盘时,股价涨幅达353.85%。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后,按照招股说明书,员工内部持股比例为5.5%,大约有两百名百度员工摇身一变,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连百度的前台小姐都因为持有公司股票而成为百万富翁。

股权激励,又称员工配股,是企业一种常见的激励方式。其目的就是让员工在观念上改变身份,并通过股份分红或股票增值来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

股权激励在许多国家存在和发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俄罗斯的员工参股制、德国的职工参与制、荷兰的员工持股以及西班牙的蒙德拉贡。

在中国,近几年来,员工持股也一直是企业领导或关键人才类的员工关注的问题,同时备受经济界关注。那么,让员工持股究竟对公司业绩有无促进,这个看上去仅靠直觉就能肯定回答的问题在历史上却争论良久。现在看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总结起来,员工持股制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员工队伍素质的快速提高。

由于员工在企业中地位的变化,劳动、经营、管理积极性的提高,员工必然会提高学习钻研业务技能、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的积极性,从而必然会较快地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文化素养。

2.有利于促进股份公司规范化运作。

员工持股制的实行调整了企业股权结构。员工作为企业的股东,可通过其代表,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进入董事会或监事会,增强企业的约束机制,也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民主管理。

3.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行员工持股制,由于员工既是企业的劳动者,又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这就使员工的劳动关系与资本联合融而为一,从而使员工切身利益与企业经营效益紧密挂钩,必然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商业劳动的服务性、随意性、被动性、琐碎性等更需要这种利益驱动机制。

4.有利于激发员工管理企业的积极性。

企业财产主体是管理主体的基础,只有员工真正成为企业财产主体,才能在管理上有更大的积极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员众多,劳动场所分散,如果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员工都以企业的主人的身份来管理企业,这对于管好企业所起的作用是无可限量的。

在经济学领域里,有这样一个笑谈:判断一个人未来的生活质量,仅根据他是否服务于股份制上市公司便能得出结论。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对此也说明了员工持股、期权等现代激励机制的确是这些股份制公司取得成功的经验。

调查表明,实行员工持股的企业与未实行员工持股的同类企业相比,劳动生产率高出30%左右,利润大约高出50%,员工收入高出25%-60%。但也有悲观的怀疑者,他们回应说,员工持股已在美国尝试多次,结果实际上并不尽如人意,纵观当今美国企业界,没有几家大公司的员工持有比例较大的股份,同时,也没有足够确凿的统计数据证明,员工持股公司的业绩超过了同类公司。

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们列举出员工持股方案不会奏效的诸多原因。举例而言,既然每一位持股员工都能够分享到公司成功带来的利益,他们便容易产生“搭便车”的念头:把工作交给他人去做吧,反正都有我一份。新员工怎么办呢,如果新员工在被聘用时就获得股票,老员工在企业中的股份就会被逐渐稀释,而如果将新员工排斥在持股计划之外,则又会出现两级体制。凡此种种。当然,他们也相信,总有改良版的员工持股计划解决这些问题。

不可否认,对于优秀员工进行股权激励对于深化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它解决了国有企业应如何从竞争性产业领域逐步退出的问题,有助于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等。但员工持股制毕竟是西方企业制度的创新,不应盲目地将其视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