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29456900000006

第6章 经济泡沫和泡沫经济

自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中国股市重新步入上升通道,国内各类资产投资水平持续上升,各类证券及其他资产价格不断升高,包括股票、房地产等在内地一系列资产的增值速度几乎以倍数来计算,虽然期间国家出台“国十条”、“国五条”等限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具体措施,但也无法掩盖中国经济一片繁荣的大好局面。然而,国内外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否合理的争论开始涌现。在所有质疑的声音中,“泡沫”的说法也不断地被有关人士所提及,成为了其中最大的热点。由于有些领导者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了解并不透彻,以致在提及这些问题时,他们总是会不经意地把“经济泡沫”或者是“泡沫经济”这两个看起来极其相似的字眼混为一谈。那么,到底这两个名词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就会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属于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画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在经济学中,我们通常认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会随着供求变化而经常波动,但是这种波动总是围绕商品自身价值而进行,时而高于其价值,时而低于其价值,从长期看,价格与价值相符。而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而言,与资产的价格相对应的价格标准是这个国家实体经济的价值水平。如果两者基本相符,那么我们认为这时的泡沫仍然是合理的泡沫。

但是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毕竟有一个合理的限度,一旦价格(主要是资产的价格)不适当地高于价值,陡然升高,就会引起众多人的追捧,使价格进一步升高,出现一派“繁荣景象”。这种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不切实际的高盈利预期和普遍的投机狂热。“泡沫经济”中的“经济泡沫”膨胀得超出合理的水平,严重背离其经济基础,这种没有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基础的价格上涨就会演变为“泡沫经济”,加大经济风险,有害个人也有害于国家。

通常地,“泡沫经济”具有如下特征:

1.出现“价格泡沫”;

2.“泡沫资产”总量在宏观总量中达到了相当的比重;

3.“泡沫资产”与经济的各方面发生了系统性联系。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同时具有以上三个特征时,可以认为“泡沫资产”已经成为了整个经济的潜伏危机。

“泡沫经济”从表面上看与一般的经济高涨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有本质区别。经济高涨是以正常的需求和投资为基础的,并且是一种周期性现象,但“泡沫经济”是由虚假的高盈利预期和投机行为带动起来的,繁荣往往是昙花一现。经济高涨不仅存在资产价格的上涨,国民收入也同时增长。但在“泡沫经济”中,资产价格迅速膨胀,但国民收入增长较慢,两方面形成巨大的反差。经济高涨时期的交易活动特别活跃,同时生产也很活跃,因而伴随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在“泡沫经济”中交易活跃,但生产停滞,尤其是长期投资部门不景气,实体经济发展不快。所以“泡沫经济”是“吹”起来的,实际上并无多大经济实绩。“泡沫经济”会导致不健康的国民心理,大大有害于经济发展。因此,一个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千万不可以放松对于那些可能形成“泡沫经济”的问题的关注与控制,使国民经济走上不健康的方向,因此如何防止“泡沫经济”的发生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始终是一个相当重大的课题。

我们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会长期存在。“经济泡沫”的存在一方面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进行科学地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