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29456900000120

第120章 货币流通速度

在古代的某个小镇上,有一个员外,非常有钱,住着豪华的别苑,很多人都羡慕他的生活。但事实上,这位员外爷根本就不幸福。他虽拥有豪华的别苑,但他自己却只住在别苑后面的小柴房中。而别苑的其他房间全部没有窗户,只有一扇门。原来,这些没有窗子只有门的房间里放满了员外爷的财产。平常员外爷的生活也是极尽节俭,为的是省钱。不仅是钱财,就是在吃穿用度上,这位员外也都斤斤计较。

本镇的一些百姓都很奇怪,堂堂的一个员外爷,几乎一年到头从来不去市场上买东西,也几乎没为本镇的消费作过什么贡献。这位员外爷就这样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他去世后,好心人找来了他远方的侄子继承他的财产。可当这位侄子打开员外爷那些封闭的房间时发现,存在家里的粮食几乎全都不能吃了,不是发霉变质,就是被老鼠抢先一步,再看看员外爷最中意的那些财产,也都被磨蚀得所剩无几,就连银票也都被老鼠当粮食吃了……这个故事涉及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打个比方,一元货币一个月内平均执行四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职能,就起到了四元货币的作用,如果这一元钱一直被放在存钱罐里,没有流通或者支付,那么它起到的作用则是零元。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反之则越多。

试想,如果社会中,人人都像这位员外爷一样把钱囤积起来不花,这就意味着即使国家印了100万的钞票,而一些企业也生产了100万的商品等着消费者来消费,但这时候,消费者都像那位员外爷一样把钱囤在了家中,没有人消费,货币流通速度为零,长此以往,国家经济何谈发展呢?

可见,货币流通速度对经济能否有效扩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想实现一定规模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和一定水平的货币流通速度。即使经济体的货币存量增加,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流通受阻,商品市场的交易水平会下降,整个经济规模也会下滑,实体经济增长将变缓。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反映了一定量的货币供给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下降,货币扩张对经济刺激的效果下降。由此可见,提升货币流通速度将会促进实体经济市场交易顺利完成,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

那是不是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对经济就越有利呢?其实也不尽然。

货币流通速度过快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货币在一个月内流通了四次,就起到了四倍货币的作用。假设现在市场上的商品对应的货币量是100元,政府只印发了50元,货币流通速度为2次,这样商品和货币供需平衡。但现在货币流通速度过快了,1元的货币在一个月内流通了5次,那么,这1元的货币就承担了5元的职能,那么市场上总的货币量就是500元。可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与500元相对应的商品,这种情况,必然导致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货币流通速度在一定的度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这仅限于一定的“度”;如果超过这个度,非但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