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芬堡中学,虽然听不到集体主义的说辞,然而我们却见证了孩子从事的这项“最光荣与伟大的事业”。
宁芬堡中学的餐厅除了仅有一名厨师外,别无勤杂工,而每天用餐的人约有600个,食物供应因他们的食物制作简单并采取自助餐制尚能凑合,可是碗碟清洗、餐厅打扫等杂务如何打理呢?宁芬堡中学的做法是采取学生服务制。自五年级至十三年级,所有年级的每个孩子都参与服务,一个年级的孩子一般分为两组,每组服务一周(5天)。由于学校餐厅每次就餐只能够容纳150人,因此就餐只能分批进行,每天午餐的时间长约3个小时。需知这3个小时,对于参与服务的孩子们——特别是对才十一、二岁的五六年级的孩子们而言并不轻松,他们身着学校提供的蓝色围裙,或添加面包、菜肴、调料,或收拾餐桌,或清洗消毒餐具。最后,还得把餐厅打扫干净,将椅子整整齐齐地叠放在餐桌上。
一切都是那么认认真真而井井有条,孩子们虽然干得很累,但从他们灿烂的笑容中可以看得出他们很快乐,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与服务为别人带来了快乐,几天后,他们也将享有别的同学为他们带来的同样的快乐。
德国社会未来的公民秉持良好的教养——自然真实且举止文明,认真求知且灵活思考,留存自我判断且尊重他人的看法,追求个人权利且具有公共责任意识,注重细节且拥有生命的自由和活力。在德国,这是教育的基本常识,而宁芬堡中学具备这样的基本常识,这正是它教育的成功所在。
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永恒动力源于两个方面:一为内在人性的需求,二为外在社会的需求。宁芬堡中学的老师都非常自然真实地流露出这样的信念: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注。教育作为人道主义事业,其最重要、最核心的道义责任就是促进作为活生生的个体的人获得更加充分更为自由的发展,从而增进整体人类的尊严和福祉。
基于此,他们普遍觉得,当人生正值青春年少时,其生命的本色应当是纯真、灿烂、跃动、仁爱和生机勃勃的,而绝不应是沉重、愁苦、仇恨和老于世故。教师的道义责任就是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与自然发展进程的前提下,加以审慎的引领与支持,让孩子们得以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更好地成长着、生活着。人性的厚实和觉醒是教育世界中最激动人心的体验,进一步说,惟有人性的厚实和觉醒方是使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变得更合理、更正常的秘诀。
遵循自然天性、“无为而无不为”,想不到异国他乡的宁芬堡中学竟然在无意间践行着中国先哲老子的哲学神髓!
特色分析
德国宁芬堡中学的校园环境布置一切都被安排得紧凑、简单、实用,颇有勤俭节约之意境。当然,若是按重外表、讲排场的习惯思维,一定会以为在高度发达的慕尼黑,这颇有点“寒酸”的宁芬堡中学一定是一所很差的没有孩子想进的学校,而事实则恰好相反。
德国宁芬堡中学的孩子具有丰富的创造力,看到孩子们的那些作品会使人想起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的话:“儿童时代要不断表现出勇敢、创造力,以创造为快乐。尽管他们可能缺乏正确性与准确性。过分的精力旺盛不难纠正,麻木不仁才是不治之症。”宁芬堡中学的老师真诚地希望年轻的学生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与对生活的热爱。
一、课程体系的特点分析
作为全天上课的私立中学,宁芬堡中学设置的课程多于公立中学。乍一看,课程还真不少,但实际上这是9个年级加在一起的总课程,对于某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所学的课程当然就没有这么多了。20门课程中,连续9年必修的只有两门,即德语和数学,有些课程只在特殊年级设置。以其中的两个年级为例,七年级的必修课程是:德语、英语、数学、历史;选修课程是:法语与拉丁语。十二年级的必修课程是:德语、数学、历史;选修课程是:英语、法语、拉丁语(三选二),物理、化学、生物(三选二),美术、音乐(二选一)。
此课程体系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较广的涉及面。例如美术课包括雕塑、绘画、手工、陶艺等,实际上包含了多个艺术领域;音乐课,从区域讲,分为欧美音乐、非洲音乐、东方音乐;从年代讲,分为古典音乐、现代音乐,而古典音乐中又可以分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德国民族音乐。
第二、富于理想色彩、重视人文性。历史、经济、政治等学科的“地位”明显高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而音乐、美术等也居有不低的“地位”。如果仅从社会对人才的直接需求这一“现实功利”因素来设置课程的话,那么,像宗教、拉丁语等课程几乎没有设置的必要,而历史、经济、政治、美术、音乐等学科也似乎没有必要那么重视。在德国的大学里,这些专业,除经济外皆属于“冷门”,就业前景亦非很佳。但这些专业对人的正常成长而言,却能厚实底蕴,滋润心灵,对人的文明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用说历史、宗教、音乐、美术等科目,就拿拉丁语来说:拉丁语在欧洲的古典(罗马)时代与中世纪一度起过“世界语”的作用。但自从文艺复兴以来,随着各国民族语的兴起发展,拉丁语被尘封在历史的故纸堆中,简直成了“死亡语言”。可你千万别小瞧它,不说它辉煌的过去,仅就人生修养来说,拉丁语是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德语的源头,尽管后两者属于日尔曼语支,但欲学好德语、英语,最好也要学一点拉丁语。再说,作为一度的“世界语”,欧洲文明长河里的不少文化宝藏都是以拉丁语为载体,学一点拉丁语对于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成为气质高贵的人有帮助。近代以来,不少对人类文明有杰出贡献的欧洲人如伊拉斯谟、笛卡儿、牛顿、伏尔泰、孟德斯鸠、康德……皆深谙拉丁语。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教育若是要为理解我们自身及我们生活的世界贡献智慧,就必须了解与熟知一些貌似无用却极其崇高而神圣的先辈遗产。对于德国的教育来说,拉丁语即是这样的遗产。
第三、关注学生发展进程。学习指导与就业指导是宁芬堡中学的特色课程,每周1个课时。前者主要开设在五、六年级,后者主要开设在十二、十三年级。以前者为例,五、六年级的孩子年龄十一二岁,学习指导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适应中学生活。内容包括如何集中注意力、进行团队合作、发现自身长处、独立获取信息等。该课程对于帮助孩子摆脱“转型”困境、实现持续发展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的特点分析
宁芬堡中学每节课的时间同我们一样都是45分钟。课时数随着年级增高而呈递减趋势,五到九年级每周45课时,十年级以上每周35课时。但其课堂教学却显得特别与众不同。
第一、从课堂教学的形式来看,并没有刻意追求什么新奇的教学方法,就是通常的讲、问、答加讨论。教学手段也是十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若是按照我们的公开课标准来衡量,这些平淡无奇的课也许会被认为是很失败的。教育的目的是促成人的正常成长。在这貌似寻常的过程中却蕴含着有利于孩子们正常成长的文化气氛——自然、轻松、真诚、平等。
学生上课无固定的座位。该校低年段孩子上课的情景,真有点像我们的幼儿园。
在为高年段的学生上课时,老师讲解的时间非常少,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相当民主。
现代社会本质上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需要养成民主的性格;民主的性格就是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在和人交往中坚守自我尊严与高度尊重他人的性格。年轻一代的民主性格需要我们的教师本身首先具有民主的意识与习惯,并在教育实践中用真诚、信任、关爱与平等的交往去引领。宁芬堡中学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孩子们民主性格逐渐养成的过程,只不过没有刻意的表现,也没有死板的说教,一切都在经意不经意间发生,显得自然而真实。
第二、教学内容,浅显易懂、多科综合、贴近生活,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重视学生的观察、调查、体验与思考,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解。
中学各学科的学习,被我们的许多孩子视为畏途,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内容太深、练习量太大、考试太难(这个缺陷已引起国人的普遍重视,并在我国的新课程中得到一定的改进)。和我们相反,宁芬堡中学差不多所有同类学科的教学深度都较我们的浅,自然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各科练习册,考试次数不多难度也不大。这种反差在数学等科学学科中特别明显。这其中有个社会环境与教育理念的问题,因为他们一贯把孩子的正常成长放在第一位。
强调学科综合近年来已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在宁芬堡中学,综合化教学仿佛早已成为习惯,此种综合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学科内或不同学科间知识与方法的综合。我们知道,自然状态下的知识与人的思维习惯本来是没有明确学科之分的,大概是出于教学与研究的考虑,才逐渐形成了不同学科的划分。超越学科的墙围,回归知识的自然状态乃顺理成章的事情。二是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的综合。学校并非是封闭的象牙塔,中学阶段是孩子们实现自身“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今天的孩子终将成为未来的公民,让未来的公民了解现实社会的发展状况是非常必要的。
把生活和课堂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关注人的正常成长是宁芬堡中学的教育理念。这自然使人想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教育应该将教与学合二为一,以培养学生生活实践与创造能力。
在宁芬堡中学,个性、独特性与多样性既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不存在过分的防范,不存在严厉的规训。当然,这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相反,学校认为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规范和习俗的认同与尊奉是非常必要的。毕竟,个人自由和公共秩序是相辅相成的,孩子并不是完全独立存于社会之外的,中学阶段的学生也应当学习基本的社会规范。自由是指可以做规则(法律)许可的事情,一个人无限扩大个人的自由,就意味着其实没有自由,对自由的认识最终会自然地归结为对他人的尊重、对社会规范的认同与对人类的博爱。作为整体社会中的一员,学校在充分尊重与信任学生、尽量使他们自由发展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适当的要求。德国的家长与学校一样,都把孩子的自治能力看得十分重要,希望孩子从小就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