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朝那些人
29447900000056

第56章 方观承

寄居

方观承出身仕宦家庭,父亲是康熙时进士,曾为内阁中书。在他小的时候,家里因受文字狱牵连,全家发配到黑龙江。他在安徽桐城的老家,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只能寄居在寺庙里。后来他的祖父、父亲都去世,方观承衣食无着,生活异常困苦。

方观承曾去京城谋生,走到半路没有钱了,正值岁末,天寒地冻,穿着单衣,鞋也走破了。想到亲戚家借点钱,可到了门口,亲戚的门人不让他进去,以为他是要饭的,他自己也怕给亲戚脸上抹黑,就又离开。到了一个集镇上,遇见了一个卖肉的,姓胡,他帮助胡老汉记帐,胡老汉很喜欢他,卖完肉就把他领到家里招待。

胡老汉是个实在人,知道他是读书人,很尊重他。到了家里之后,叫出了老婆、女儿一起陪他喝酒吃饭,劝他留下来住一段时间,过了年再走。方观承答应了,当夜就宿在胡老汉家里,第二天又去帮助胡老汉记帐。过年的时候,胡老汉给他准备了蓝布棉袍棉裤,还有布鞋布袜,里外一新,方观承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

过了年之后,方观承要走,胡老汉夫妻知道阻拦不了,就给他准备了行李,又预备了酒菜为之饯行,还给了他一些路费。胡老汉把他送到江边,两个人恋恋不舍,挥泪告别。

回报方观承到北京后,经人介绍,到了平郡王福彭的王府做文书工作,福彭很器重他。后来准噶尔叛乱,福彭为定边大将军去征讨,方观承作为军中记室随军出发。大军凯旋后,方观承被授内阁中书,后以才干和勤奋升吏部主事、郎中、浙江、山东巡抚,后为直隶总督。

方观承对那个帮助过自己的胡老汉一直念念不忘,当他做到直隶布政司后,派遣了一个下属拿了钱去寻找胡老汉,并嘱咐如皇帝祭日服果胡老汉愿意,就雇车马把他一家接过来。没想到去的人回来说:胡老汉家已经成了空屋,夫妻都已经去世,那女儿嫁到什么地方也没人知道。

方观承每与人提到此事,总是泪流满面。

奏报

方观承为官清廉爱民,重农业修水利抑豪强,发展经济,保护农民利益。在治理永定河方面成绩尤其显著。

磁州(今河北磁县)曾发生暴动,平定后,方观承向上汇报处理决定,共计应该处死十人,其余的全部无罪释放。乾隆皇帝闻知后大怒,一次暴动怎么能只惩办区区十个人?驳回方观承的奏章,下旨严查,方观承一夜之间接到十三道廷寄。方观承的家人清楚皇帝震怒的后果,全家痛哭不止。而方观承不为所动,坚持己见,据理力争。皇帝以为方观承在沽名钓誉,下令将人犯解到京城审讯。九卿、军机大臣进行会审,审讯结果证实方观承的奏报是客观真实的,事情才算平息。

疯子乾隆皇帝南巡路过河北,忽然有一个村民冲撞队伍,而且手持武器,当场被侍卫擒住。问了问说自己是直隶人,皇帝异常愤怒,说我春秋两次巡视,固然给百姓带来一些负担,可我减免的赋税早已能够抵偿,直隶这些百姓难道没一点感动吗?这事件后面必然有人指使!方观承此时已经在前方接驾,听说此事立刻飞马赶到,跪在路边大声奏报:我查实了刚才冲撞御驾的人是保定府的一个疯子!

皇帝到行宫后叫来军机大臣,继续查问此事,说方观承奏报说那人是疯子,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军机大臣说方观承任直隶总督这么多年,情况肯定清楚,是疯子可能没错。于是皇帝下令就按照疯子处理,没再牵连其他人,也没给直隶百姓什么惩罚。

遗物

方观承做官认真负责,有了闲暇时间就读书,几十年来家里不曾演过戏,写下了一百三十卷的《直隶河渠书》,诗集十三卷以及其他杂记数十卷。他生活清贫,死后没有留下财产,只有一些书籍。

资料来源:《庸闲斋笔记》、《清史稿》、《小仓山房文集·卷三》、《北东园笔录》、《惜抱轩文后集·卷五》方观承(1698-1768),字遐谷,号问亭,又号宜田。治水与植棉专家。少年因《南山集》案牵连,祖父、父亲被流放黑龙江,他与兄观象寄居于江宁清凉山僧寺。因书法被平郡王福彭赏识,任记室。清雍正十年(1732)随福彭征准噶尔,十三年,补内阁中书。乾隆二年(1737)充军机处章京,累迁吏部郎中。七年,授直隶清河道,后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山东巡抚、浙江巡抚、直隶总督。二十年,加太子太保,署陕甘总督。次年仍任直隶总督。总督直隶20年,重视治水、兴修水利以及棉花生产,先后治理永定河,延赵一清、戴震辑《直隶河渠书》130余卷。三十年,绘制《棉花图》(又名《木棉图说》)16幅进呈乾隆,系统地说明从种植到制成棉布的过程,总结了每个生产程序的生产经验,并在当地推行。病卒后,谥恪敏。著有《述本堂诗集十八种》、《述本堂诗续集》、《薇香集》、《燕香集》、《问亭集》,另与秦惠田同撰《五礼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