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朝那些人
29447900000057

第57章 董邦达

枯笔

董邦达官至左都御使、工部尚书,但他却以画家著称于后。他的山水作品宗法元人,多用枯笔,而气势磅礴,生面别开,乾隆帝为之题志者甚多。时人有古今三董相承之说,与董源、董其昌并列。

寒士

董邦达是浙江富阳人,父亲是个穷秀才,喜欢篆刻书法,以为人写字为生。董邦达考中秀才,要去京城参加考试,家里贫穷没有路费,得到父亲朋友的资助,才得以成行。临行前他父亲的一个朋友曾把董邦达偿还的20两银子又退给了他,让他做些衣服,第二天董邦达去致谢,结果还是穿着旧单衣。他说即使这20两银子也是借来的,既然是寒士就要有寒骨,我能耐得住霜雪,不能因为自己而增加父亲的负担。

对联

董邦达到了京城,十分困顿,某天到一理发店理发,给理发店题写了一幅对联: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

有某亲王路过,看到这幅对联非常欣赏,不仅字写得好,寓意也非常有味道,就把董邦达请到府邸,于是董邦达就以书画闻名。

正妻

董邦达在京城没有考取进士之前,曾经住在会馆里。后来钱花完了,就只好去找旅店住,靠典当衣服过活,最后连衣服也典当完了。

有个姓刘的老太太,看董邦达风度气质很好,可怜他就让他住在自己家。董邦达刻苦准备考试,没想到发榜一看,又没中。

董邦达失望已极,就有轻生的念头。恍恍惚惚徘徊街头,就走到了一个大宅门口。里面出来一人,问董邦达是什么人。董邦达就告诉对方自己是落第的考生。没想到那人很是高兴,就把董邦达请了进去,请董邦达代写请柬。写完了就请董邦达吃饭,说这里是侍郎大人的宅院,自己是看门的,刚刚写的请柬侍郎大人看了很满意,问董邦达能不能以后代写,董邦达没有去处,也就答应了。

日子长了,侍郎的很多文案都交给那门人写,门人自然就请董邦达代写,侍郎每次都非常满意。某天,侍郎有个比较机密的事情,把那门人招到内室拟稿。那门人自然写不出来,最后隐瞒不住了,只好实话实说。

侍郎忙把董邦达请了进来,郑重地换了衣服相见,并道歉说实在得罪,把高人当作奴仆对待了。于是聘请董邦达为自己的文字秘书,两人相处得非常愉快。

侍郎家有个使女,非常地聪慧,夫人非常地喜欢她。使女逐渐长大了,该嫁人了,可她却不愿意出嫁。夫人就问她为什么,使女就说,我出身卑贱,可是要嫁那些奴仆却又不甘心。如果要嫁,也要嫁给董先生那种人。可这又怎么可能呢?既然不可能,宁愿不出嫁。

夫人就把使女的话告诉了侍郎,侍郎哂笑道,真是傻丫头,董先生志向不小气度不凡,即将飞黄腾达,哪能娶一个使女做夫人呢?

中秋节到了,侍郎邀请董邦达饮酒赏月。酒酣之后,侍郎有意无意就说了那使女的事情,说可以把她当小老婆。董邦达听了很是感慨,说整个京城没一个人认可我,只有您对我如此厚爱,那个女子也对我有意,如果要娶就是正妻,哪里来什么小老婆呢!

董邦达娶了那使女为夫人,后登进士第。生子董诰,后为军机大臣、太傅。

春酒

董邦达曾在四川任知府,当地风气崇尚侈靡,董邦达提倡节俭,全力加以矫正。凡是举行宴会,一律禁止堂会戏曲。某次总督请董邦达喝春酒,到了门外已经通报了,忽听得里面有管弦歌舞声,掉头就走。总督追了出来,命人停止演奏,董邦达这才进去,饮酒甚欢。

资料来源:《三异笔谈》、《楹联续话·卷四》、《雨窗消意录·卷三》、《清朝野史大观》董邦达(1698-1769),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富阳县人。雍正元年(1723)拔贡。七年乡试,经刑部尚书保举,以七品小官在户部行走。十一年成进士,改庶吉土。乾隆二年(1737)散馆,授为编修。十二年,授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后入直内廷。嗣充会试副总裁,实授礼部侍郎。十八年,主江西乡试。此后,多次扈从巡幸,充殿试读卷、经筵讲授予、武会试总裁等官,补授予都察院左都御史,署翰林院掌院学士,迁工部尚书,转礼部,复转工部,赐紫禁城骑马。三十四年,以老乞休。是年七月,以疾卒,赐祭葬如例,谥曰文恪。工书,尤善画,篆隶古朴。乾隆二十三年腊月二十四日,邦达与曹雪芹在宗室敦诚家聚会,谈书论画,一见如故,曾为曹氏所著《南鹞北鸢考工志》题签并撰序言,一时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