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让这一部分充实快乐,硕果累累,可以提高你的生存高度和人生高度,其途径无他,只有让自己在工作中尽快成熟起来,同样,心态在这里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浮躁的心踏实下来,以朴实的心态付出努力,少计较些得失,收获必然更多。
让自己另起一行
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柏拉图
现实生活中,也许你是一个始终与“第一名”无缘的人,眼看着别人表现出色,自己却永远居于人后,心里会不会觉得有些自卑呢?其实你大可不必为此烦恼,一个人成功与否有很多不同的判断标准,只要你愿意换个角度,你也可以位列第一。
恽寿平是清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早期是画山水的,从见到王石谷之后,自以为山水画不能超过他,于是专攻花卉,成为海内所宗。在更早以前的唐代也有一位以画火闻名的张南本,据说原来是与一画家孙位一起学画山水,也因为自认不能超过孙位而改习画火,终于独得其妙。
艺术家追求完美,难免有傲骨,耻为天下第二名手,不愿落人之后,像前两者真有才能,舍他人既行的道路,自辟蹊径,独创一家固然最好。但如果不能认清自身的能力,只因耻为人后,就放弃学习,自己又找不到适当的方向,到头来则难免什么都落空了。孟雨是一个魅力四射、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经常是社团中令人注目的热点,认识孟雨的人几乎都可以感受到他热情的付出。在得知他交了女朋友后,他的一个朋友开玩笑似的问他:“那现在我在你心中排第几呀?”他想也不想,便答:“第一。”朋友不相信地看着他,问:“怎么可能啊,你女朋友应该排在第一位。”孟雨狡黠地一笑,然后说:“你当然排第一,只不过是另起一行而已。”孟雨的话说得多好啊!生活中,在各行各业中,每个人都期望得到第一的位置,其实要拿到第一也容易,就看你愿不愿意换个角度——只要“另起一行”,每个人就都是第一了,而这个世界,自然少了许多莫名的地位纷争,这不是很好吗?周平生性好强、不甘平庸,但造化弄人,他却偏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小人物,他的理想是成为一个无冕之王——新闻记者,然而大学毕业后他却成了一名高中教师,而且在学校里也并不太受学生欢迎。看着昔日的同窗今日都已登上高位,周平心里别扭极了。贤惠的妻子见他这样子,就劝他说:“人比人,气死人!反正现在情况已经是这样了,你又何必偏拿自己的短处去比人家的长处呢?你难道就不能找找你自己的优点吗?”妻子的话点醒了周平,他决定凭着自己流畅的文笔闯出一片天地。周平选择了当地一家颇有影响力的报社,然后便大量向那家报社投稿,丝毫不计较稿费的高低。这家报社开了不少副刊,周平悉心加以研究后,专门为它们量身订做写文章,所以他的作品几乎篇篇都被采用,甚至还创造过这样的奇迹:有一次,他们的副刊总共只有8篇稿子,其中4篇都是周平的“大作”,只是署名不一样。
周平的作品被这家报社的编辑竞相争抢,常常是刚应付完文学版的差事,杂文版的又来了。有时他因学校有事创作速度稍慢一点,那些编辑就会心急火燎地打电话催稿。终于有一天报社的领导坐不住了,他们给周平打电话——只要周平愿意,他现在就可以去报社上班。
周平赢了,我们可以从周平的经历中得到一个很重要的启示:生活的路不只一条,如果你不甘于平庸,你完全可以另起一行,得到你想要的成功。古今中外,还有很多名人经过重新给自己定位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阿西莫夫是一个科普作家,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了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在生活中,谁都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你无法在自己从事的行业里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还有许多人是在自己并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岗位上,干并非自己所愿意干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不要着急为好。生活其实就如写文章一样,当你发觉笔下的那一句不是自己最满意的言语,甚至是败笔的时候,那你就暂时停笔思考一下,甚至不妨另起一行重新书写,直至精彩的华章涌向笔尖。
突破你的心态瓶颈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佚名
固执的心态可以直接影响到你的思维方式,它会让你变成“一根筋”。因此,我们一定要突破这个心态瓶颈,才能从容走向成功。
生物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鲮鱼和鲦鱼放进同一个玻璃器皿中,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兴奋地朝鲦鱼进攻,渴望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美味,可每一次它都碰在了玻璃板上,不仅没捕到鲦鱼,还把自己碰得晕头转向。
碰了十几次壁后,鲮鱼沮丧了。当生物学家轻轻将玻璃板抽去之后,鲮鱼对近在眼前垂手可得的鲦鱼已经视若无睹了。即便那肥美的鲦鱼一次次地擦着它的唇鳃不慌不忙地游过,即便鲦鱼尾巴一次次拂扫了它饥饿而敏捷的身体,碰了壁的鲮鱼却再也没有进攻的欲望和信心了。
为什么?这是每一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思维一旦成为定式,它就会像一个瓶颈一样制约着你的行动。人的心态同样会有“瓶颈效应”,如果放弃你心中固执的一面,你就可以看到比“瓶颈”更宽的地方。
我们现在用的圆珠笔在当初被发明时,发明者用了一根很长的管子来装油,但他发现管子里的油还没有完,笔头就先坏了。他做了很多次的实验,不是换笔头的材料就是换笔头的珠子。结果还是会出现笔头已经坏了油还剩下很多的情况。这个“瓶颈”他一直没有突破,一天朋友去找他,他把问题告诉了朋友。朋友一语道破天机,“既然你没办法解决笔头的问题,不妨试试把笔管剪短一点,这样问题就解决了。”他高兴地说:“我为什么一直都没想到呢?”是啊,她固执地认为只有一个方向可以走通,一直坚持下去,结果只会让自己徒劳。突破心理的瓶颈,视野才会开阔。
朋友们都认为,吉米总是缺乏自己做老板的勇气。对他而言,公司的工作更安全,更可以为他的妻子和家庭提供必要的保障。但是后来,经济萧条了,他的工作确实不像原来那样是个永恒的港湾,他不由得惊醒了。
一时间,一种无休止的恐惧闯进他的生活。如果公司开始裁员怎么办?如果他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地区市场萎缩了怎么办?随着萧条的加剧,恐惧感不断地膨胀着。无数个夜晚,他无法入睡,彻夜担忧家庭的财政前景。终于,这种坐以待毙的恐惧膨胀得令他再也无法忍受。
其实出路只有一条:采取行动,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企业。下班之后,他开始经营二手医疗设备。应该说,作为一名国际知名医疗设备制造公司的推销员,他所接受过的培训足以使他很快发展起来。
由于不像大贸易公司那样要支出很多管理费用,吉米从一开始就组织了一个有赢利能力的小机构。六个月之内,他创建了区域性公司,辞掉了自己原有的工作。他终于成为自己的财务大臣了。
现在,吉米再也不会有那种依赖每月拿到工资的感觉,他再也不用为他的工作担心,因为他再也没工作了。他现在有自己的公司了!
吉米成功地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再也不用去担心工作的危机给自己造成的心理负担。这是他突破“心态瓶颈”争得的成果。现在,许多失业者都无法突破这个瓶颈,而许多面临失业的人更是在想方设法地保全自己的工作。他们固执地认为,这份工作可以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于是死死地抓在手里惟恐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他们宁可在一棵树上吊死,也不愿另求他路。这是人性的悲哀。
心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困难,可以粉碎障碍,达成期望。但需要你突破瓶颈,不再固执地坚守错误的方向。
别为自己设置行动的障碍
我们必须作为思索的人而行动,作为行动的人而思索。
——柏格森
很多人之所以养成了犹豫的心态,就是因为他们总在行动之前为自己设置思想障碍,结果就只好在起点犹豫徘徊。李强是个很有理想的年轻人,但他到了36岁却还没有什么作为。这是因为他有一个坏习惯:在行动之前总是想得太多。三年前他曾经想开一家高档洗衣店,朋友们很支持他的想法,鼓励他赶快行动。但李强的“老毛病”又发作了,他开始犯起了嘀咕:如果客人太挑剔怎么办?我只买得起国产的干洗机,虽然市场调查显示,很多人都有这个消费能力,可万一我真开了,没有客人怎么办……李强琢磨了好久,朋友急了催他,他嘴里说着,过两天就去选店面,但却迟迟不行动,时间久了,开店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三年中,城里陆续开了很多干洗店,生意都很红火,李强又痛又悔。朋友劝他现在开店也来得及,但李强又开始为自己开店能否有竞争力而烦恼起来。李强的干洗店,恐怕永远也开不起来,因为他习惯于为了假设性的问题烦恼,还没行动就开始后退了。其实,完全不必为还没开始的任务做假设,也不必为将来做任何预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就一定能达到心中期望的结果。有这样一个故事:阿三和阿四是一对好朋友,因为闯了祸,两人只好趁着黑夜,逃离居住的地方。跑了一个晚上后,就在天快亮时,他们决定找个地方休息一下。
阿三气喘吁吁地说:“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我们已经离开城镇很远了,我想他们不会追来了!”
阿四也点头表示:“好!”
于是,他们来到一棵大树下休息乘凉。
他们躺在树下,放松了心情,闲聊起来。
阿三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便问阿四:“如果我在路上捡到了一笔钱,你觉得我要怎么处理?”
阿四听到阿三的白日梦,精神忽然一振,开心地说:“如果捡到一大笔钱,那当然是你一半,我一半啦!”
阿三一听,急着说:“你想得美!谁捡到了钱,就是谁的,如果是我捡到的话,凭什么要分一半给你?”
阿四一听,气愤地说:“你这个人可真不够义气,我们一起逃亡,一起赶路,你捡到了钱,我也在你身边,我也看见了,你凭什么独吞?你真是个贪财鬼,一点也不够朋友,真是禽兽不如!”
听到阿四这么激动的怒骂,阿三也火了,他生气地吼着:“你这是什么话!什么叫禽兽不如?你再说一遍!”
阿四一点也不示弱,他挑衅地说:“说就说啊!谁怕你啊!我说,你真是个禽兽不如的家伙!”
阿四一说完,阿三气得挥了一个拳头过来,这一挥拳,两个人就开始这么扭打了起来。这时,有个人走了过来,连忙上前劝阻说:“喂,你们别这样,有什么事不能说开呢?别打了,说来听听!”
阿四立即不平地说:“我们原本是好朋友,但是这家伙捡到了一笔钱居然不愿分给我,想要自己独吞!”
阿三一听,立即辩驳:“是我捡到的,当然是我的啊!我想给谁就给谁,我不想给就不……”
阿三话还没说完,火气甚旺的阿四立刻挥了一拳过来,还怒气冲冲地说:“还说不愿意,我就让你尝尝我的大拳头!”
路人看他们打得不可开交,转念一想,开口问:“你们先别急,让我帮你们调解。你们捡的钱在哪里?一共多少钱?”
这一问,两个人还真的停止扭打了!因为,他们顿时都呆住了,并异口同声地说:“咦?还没捡到啊!”
路人这会儿瞪大了眼,摇了摇头说:“捡的钱连个影子都没有,那么你们两个干吗吵成这样?”这下子两个人可呆住了,他们看着彼此的青鼻肿脸,尴尬地苦笑着。这个故事虽然很可笑,却能发人深省。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曾做过这两个愚人所做的事呢?为了一些假设性问题浪费精力。这也是许多人的坏习惯。行动都还没开始,便不断地给自己设置诸多想象出来的障碍,使得计划表上的进度,永远停滞在起点。
想一想,还没捡到钱,就为分钱问题而大打出手,是不是太可笑了?
曾国藩曾说过: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他却收获最大,成为万人效仿的枭雄。他的成功就是由于他能够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而不去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烦恼,更不会让它们绊住自己的双脚。
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
我对自己的信心已超越别人对我的评价。
——茱利亚
一个人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就会变得虚荣,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就会失去自我。其实每个人都应当为自己而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我的珍惜。
如果你追求的幸福是处处参照他人的模式,那么你的一生都会悲惨地活在他人的价值观里。
生活中的人常常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的眼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因此,为了给他人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许多人总是事事都要争取做得最好,时时都要显得比别人高明。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往往把自己推上一个永不停歇的、痛苦的人生轨道上。那么,人应该永远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吗?
有一天下午,珍妮正在弹钢琴时,七岁的儿子走了进来。他听了一会儿说:“妈,你弹得不怎么高明吧?”
不错,是不怎么高明。任何认真学琴的人听到她的演奏都会退避三舍,不过珍妮并不在乎。多年来珍妮一直这样不高明地弹,弹得很高兴。
珍妮也喜欢不高明的歌唱和不高明的绘画。从前还自得其乐于不高明的缝纫,后来做久了终于做得不错。珍妮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不强,但她不以为耻。因为她不愿意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她认为自己有一两样东西做得不错。
“啊,你开始织毛衣了,”一位朋友对珍妮说,“让我来教你用卷线织法和立体织法来织一件别致的开襟毛衣,织出十二只小鹿在襟前跳跃的图案。我给女儿织过这样一件。毛线是我自己染的。”珍妮心想,我为什么要找这么多麻烦?做这件事只不过是为了使自己感到快乐,并不是要给别人看以取悦别人。直到那时为止,珍妮看着自己正在编织的黄色围巾每星期加长五至六厘米时,还是自得其乐。
从珍妮的经历中不难看出,她生活得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获得正在于,她做到了不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是优秀的而有意识地去索取别人的认可。改变自己一向坚持的立场去追求别人的认可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样一条简单的道理并非人人都能在内心接受它,并按照这条道理去生活。因为他们总是认为,那种成功者所享受到的幸福就在于他们得到了这个世界大多数人的认可。
其实,获得幸福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为别人而活,不让别人的价值观影响自己,就是避免去追逐它,就是不向每个人去要求它。通过和你自己紧紧相连,通过把你积极的自我形象当作你的顾问,通过这些,你就能得到更多的认可。
在得意时不忘形
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
——亚里士多德
作为一个拥有良好心态的人,他应该始终具有清醒的头脑,在得意时不忘形,在失意时不丧志。
炎炎夏日,蚊虫肆虐,人们对此深恶痛绝。它们虽不易灭绝,但却容易捕杀,原因很简单,它们时常得意忘形,把自己推上死路。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蚊子在吸食人畜的血液时,在没有受到惊扰的情况下,它会一个劲地吸起来没完,直到飞不动或勉强飞往一处自认为安全的地方休息,安于享受成功。此时它们吃饱喝足的身体已变得迟钝,完全忽视了危险的存在,而这正是它们接近死亡的时刻,若现在想杀死它,已无须奋力拍打,只需轻轻一按,它们便一命呜呼。
蚊子的死是罪有应得,但它给我们的启示却是深刻的:一个人经历千辛万苦换来成功的甘果时,是手捧观之得意洋洋,还是保持冷静视之为过去,重新设定新的目标,并加倍努力实现之。选择前者,就选择了和蚊子一样的命运;选择后者,成功的甘甜将会始终伴随左右。
是什么原因使人的选择不同呢?是一个人处世的心态。好心态不仅可以指导我们在工作上取得成绩,还能指导我们在各种误解面前站稳脚跟,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因为别人的不理解而改变自己。
由于与生俱来的性格使然,有人外向,有人内向,也因此造成了每个人在外在行为上的差异,这便成为误解的根源。
“同事们都这样。要是我整天捧着书本不和他们闲聊,显得我清高、不合群,多不好啊。”
不久以前,一位刚从学校毕业的职场新人跟他的一个知心朋友说了上述一番话。
的确,谁不希望能够在单位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大家融为一体,尤其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好像不和大家打成一片就没有获得大家的认同,工作起来没有底气。
这种想法也不能说不对,但绝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万不可一概而论。
就以上述的这位新人为例吧。他毕业于上海某警官大学,学的是道路交通管理,毕业分配去了沿海的一个中小城市。他每天的工作是上街值2小时班后休息几个小时,然后再去上岗。工作压力不大,闲暇时间很多。但是他周围的同事们每天值勤回来后就是聊聊天、打打牌,晚上下班后也经常是出去吃吃饭、喝喝酒、跳跳舞。小伙子每次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觉得太浪费时间了,有一种犯罪感。他喜欢读书思考一些问题,并想考研究生接着深造。但就出现了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问题。他不和同事们一块聊、玩,又怕人家说他假清高、不合群等等。
基于这种情况,他的朋友对他说:从你所讲的来看,你的这些同事可能文化素质不高,又安于现状,没太大的追求,他们也许能够做好目前的本职工作,但再有什么发展和进步的可能性很小。你的这种顾虑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如果只有同他们一块虚度光阴才算合群的话,那你必须以牺牲自己的爱好、前途、追求为代价而去合群,必须放弃提高自己思想境界为代价才不会清高,按他们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这种“就低不就高”的合群、不清高,实际上是媚俗,是完全错误的一种想法。
不合群的现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因为性格孤僻、封闭自我,或是人品道德上低劣而让大家疏远;另一种则是因为某个人优秀出众,或者是追求的目标高于众人之上,不迎合众人的口味或疏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从而不被大家理解或受人妒忌。
在生活中两种情况都经常见到,尤其是第二种情况。比如陈景润做一名中学数学老师,肯定是不“合群”的;“文革”时马寅初也跟不上潮流;比尔·盖茨中途从哈佛退学也和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标准不一致……这些人的共同点是都曾经不被看好,却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而且他们从不曾得意忘形。
我们应努力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但这是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让自己做得更好,而绝不应该是牺牲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而去随波逐流。要在心态上摆正,只要你优秀出众、超凡脱俗,就很容易会被人认为是清高、不合群,但这也胜于得意忘形后的自我毁灭。
切莫得过且过,迷迷糊糊混日子
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柏拉图
有些人想发财,却总是得过且过,这样的人肯定会有很多局限性而无法超越自我,难有大的突破和进展。实际上,凡是有“得过且过”的心态者,都会给自己找退缩之路。在古希腊有同村两个人,为了比试高低,就打赌看谁能走的离家更远,于是同时却不同路地骑马出发了。
一个人走了10天后,心想:“我还是停下来吧,因为我已经走了很远了。我敢肯定他没有我走得远。”他就停了下来,休息了几天,然后他就回到了家里,继续自己的农耕生活。
另一个人走了10年,却一直没有回来。村里的人都认为这个傻瓜为了一场没有必要的打赌而丢掉了性命。
有一天,一队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村里开来,村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队伍临近时,突然有个人惊喜地叫道:“那不是威克逊吗?”只见消失了10年的威克逊已经成了这队大军的统帅。
威克逊下马后,向村民打听说:“杰瑞呢?我真的要感谢他,因为那个打赌,才使我有了今天。”
杰瑞羞愧地说:“祝贺你,朋友!可我至今还是个农夫。”这个故事说明暂时消极心态只能让人次人一等。生活中还有多少人都是这样次人一等啊!
一个有生气、有计划、能克服消极心态的人,一定会不辞任何劳苦,聚精会神地向前迈进,他们是从来不会想到“将就过”那样的话的。
有许多颓废的人,常常对人说:“得过且过,过一把瘾吧!”“只要不是饿肚子就行了”“只要不被炒鱿鱼就够了”。这种人其实就是在承认自己没有生机。他们简直已经脱离了世人的生活,至于让他“克服消极心态”,那更是不可能了。
打起精神来!它即使未必能够让我们立即就有所收获,或者马上就得到物质上的安慰,但它却能够充实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获得无限的乐趣。
那些克服消极心态而成就的大事,绝非那些只想“填饱肚子”以及那些“得过且过”的人所能完成的,只有那些意志坚决、不辞辛劳的人才能完成这些事业。
试想,一个画家正想完成一幅名作,如果他一拿起笔来,就心不在焉,有气无力地东涂一笔,西抹一下,请问这样的人会成功吗?
音乐家奥里·布尔和他的提琴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位名震全球的音乐家一演奏起他的曲目,听众们就会惊叹不已。可是他们不知道他所下的苦功。当他还只有7岁的时候,常常会深夜起床,拿出那把红色小提琴,奏起自己日思夜想的曲目。直到他长大后,这把小提琴从来也没有离开过他。现在他所演奏的歌曲,真不知倾倒了多少听众。可是当初他在练习的时候,也曾经有过消极的心态呢!
那么,布尔是如何克服这种消极心态的呢?他小的时候,身体一直不好,贫穷和疾病总是紧紧地压迫着他,父亲对他学小提琴也持反对意见。正是由于他的热诚和专心,才让他冲破一切阻碍,闻名世界。
我们随时都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似乎专门在等待人家去强迫自己工作。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广博才识和能力,一无所知。他们一点也没有估计过自己的身体里究竟蕴藏着多少才智和力量。当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只会拿出一小部分力量来敷衍,他们似乎情愿永远守在空谷,也不肯攀登山颠;他们更不有愿意张开双眼,来把广大而宏伟的宇宙看个一清二楚。
在那些偷闲苟安的人的眼里,世界上一切好的位置,一切有出息的事业都已宣告客满。是的,这种懒惰成性的人,随便走到哪里,都不会有他们的立足之地。社会上各处急切需要的都是那些肯领头的、敢于奋斗、有主见的人。一个随处可以立足的人,应该有思想、能判断、善创新、刻苦耐劳。而那些专门埋怨自己、埋怨没有机会、或者命运不济的人,他们一辈子也不会成功。
那些心存危机的人常会这样想:我不能这样得过且过,我要争取过上好的日子。我要赚更多的钱,我要穿上好的衣服,吃上好的食物。而那些不求进取的人就不会这样想了,他只想:我能不饿肚子就行了,所以他才会得过且过,混一天日子,撞一天钟!任小萍是我国著名的外交使馆的翻译。她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几乎每一步都是组织上安排的,自己并没有什么主动权。即使这样,我也有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1968年,任小萍有幸成为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工农兵学员。当时,在她所在的班级,她的年龄最大,成绩也最差。第一堂课她就因为没有回答上老师的问题而被罚站了。第二天,班级就挂出了一条横幅:“不让一个阶级兄弟掉队”,她就是那个掉队的阶级兄弟。但等到她毕业的时候,成绩已经是全年级最好的了。
任小萍大学毕业后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了一名接线员。很多人都觉得做接线员是个很没有出息的工作,但任小萍却把这个普通的工作做出了采。她将所有使馆人员的名字、电话以及工作范围都背得烂熟于心,每个打进来的电话,她都能很快、很准确地找到人。时间一长,使馆人员有事外出,都不告诉自己的翻译,而是给任小萍打电话,告诉她会有谁来电话。任小萍因此被使馆的人称为留言板、大秘书。
一天,英国大使竟然跑到电话间,笑眯眯地表扬了任小萍。这是破天荒的事情,结果没过多久,任小萍就因工作出色而被破格调去给英国某大报社当了翻译。该报的首席记者是个脾气很大的老头,曾经得过战地勋章,还被授予过勋爵。这个老头本事大,脾气更大。前任翻译就是给他骂跑了。刚开始时,他也不要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资历,后来才勉强同意让任小萍试一试。一年后,老头逢人就说:“我的翻译比你的好上十倍。”不久,任小萍就因工作出色,又被破例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她也同样干得很出色,获得了外交部的嘉奖……一个人在无法选择工作时,至少他永远有一样可以选择:就是无论什么工作都要好好干。在同一种工作岗位上,有的人勤恳敬业,付出很多,收获颇丰,而有的人却整天想调好工作,而不做好眼前的事。其实,这样的选择就决定了将来的被选择。
一个有生气、有计划、有远大目标的人,一定会不辞辛苦,聚精会神地向前迈进。他们从来不会想到“得过且过”这样的话。他们的生活永远都是崭新的,每天都在有计划地进步,他们只知向前跨,不管自己是走了一寸还是一尺,最重要的是不断取得进步。如果你不想总过穷日子,那就不要有“得过且过”的想法。
成功无捷径,别总想着投机取巧
投机取巧、专想寻觅做学问的捷径者,最终只能走进令人失望的死胡同。
——佚名
成功路何止千万条,一定有一条又快又平坦的路。投机取巧怎么了?能达到目的就算本事,傻子才舍近求远呢!
我们当中总不乏有些人在做事前先要费尽心思地盘算能不能偷工减料,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小窍门、小技巧,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可事实证明,越是自作聪明的人,越“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若有些小聪明是好事,但是我们不应当将所有的希望,将事物的成败都寄予我们的“小聪明”上,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地去做,去努力,而不是依靠投机取巧。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正和他的学生走在马路上。这名学生是柏拉图的得意弟子之一。他很聪明,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领会老师的意思;他很有潜力,总是能提出一些具有独特视角的问题;他也很有理想,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老师一样伟大,甚至比老师还要博学的哲学家。所以他常常自视聪慧,不愿意在学识上多下工夫,自认为聪明能敌过他人的努力。
但是柏拉图认为他还需要生活的历练,还需要更加刻苦。柏拉图曾经语重心长地对这名学生说过一句话:“人的生活必须要有伟大理想的指引,但是仅有伟大的理想而不愿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理想奋进,那也就不能称为完美的生活。”
这名学生知道老师是在教导自己要脚踏实地,但他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总能用一些技巧轻易地解决问题,自己的理想也比别人的更加伟大,所以只要自己想做的,总能轻易地取得成功。
柏拉图也相信这名学生能够做出一番大事业,但是他却只看到大目标而不顾脚下道路的坎坷以及自身的缺点。柏拉图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他的这一缺点。一天,柏拉图看到他们前面的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土坑,这个土坑周围还有一些杂草,平常人们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绕过这个土坑,但柏拉图知道他的学生在赶路时经常不注意脚下。于是,他指着远处的一个路标对学生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行走的目标,我们两个人今天进行一次行走比赛如何?”学生欣然答应,然后他们就开始出发了。
学生正值青春年少,他步履轻盈,很快就走到了老师的前面,柏拉图则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柏拉图看到,学生已经离那个土坑近在咫尺了,他提醒学生“注意脚下的路”,而学生却笑嘻嘻地说:“老师,我想您应该提高您的速度了,您难道没看到我比您更接近那个目标了吗?”
他的话音刚落,柏拉图就听到了“啊!”的一声叫喊——学生已经掉进了土坑里,这个土坑虽然没有让人受重伤的危险,但是它却足以使掉下去的人无法独自上来。
学生现在只能在土坑里等着老师过来帮他了,柏拉图走过来了,他并没有急着去拉学生,而是意味深长地说:“你现在还能看到前面的路标吗?根据你的判断,你说现在我们谁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呢?”
聪明的学生已经完全领会了老师的意思,他满脸羞愧地说:“我只顾着远处的目标,却没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看来还是不如老师呀!”一个人拥有智慧的头脑是值得骄傲的,但是聪明并不代表着一切,聪明是天赋,是先天的优势,但是成功却等于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倘若你比他人有天赋,那说明你比他人离成功更近,你有更多的资本走上成功的捷径。但并不代表着成功,如果仅仅想要依靠聪明天赋来成就一番事业,而不愿意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地做事,那即使有再高的天赋也是无用的,因为成功还必须有付出和努力。
聪明也并不代表智慧。很多人在不同的方面都有些小聪明,但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却寥寥无几。
莎士比亚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变成“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用自己全副的本领”来“证明自己的愚笨”。正如同上面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自视聪明,不遵守应有的规则制度,认为自己的方法比别人便利,节省了更多时间,结果却是小聪明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因为真实的情况是,一个人如果把心思过多地用在小聪明上,他必定没有精力去开发和培植他的大智慧。聪明和智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智慧有益无害,聪明益害参半,把握得不好的小聪明则贻害无穷。
拥有太多小聪明的人,往往都用于追逐眼皮底下的急功近利,看不到长远的根本利益。相反的,具有大智慧者很少会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更不会自作聪明地干一些实际上愚蠢至极的事情。真正的聪明者不需要通过投机取巧来加以表现,自作聪明者常常反被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所累。从前有个小男孩,非常聪明,但在长久的夸奖声中,他渐渐地开始偷懒,想靠投机取巧来获得成功。
这天,小男孩有幸和上帝进行了对话。
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
上帝回答说:“像一分钟。”
小男孩又问上帝:“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
上帝回答说:“相当一元。”
小男孩对上帝说:“你能给我一元钱吗?”
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请你稍候一分钟。”一位哲人说过:“投机取巧会导致盲目行事,脚踏实地则更容易成就未来。”
我们的成功需要智慧,更需要脚踏实地地付出。人要站得牢才会走得稳,投机取巧走捷径或许在一时能得到好处,但是因为没有厚实的基础,脚步太过于轻快,导致的结果只会是在长途跋涉中落后于别人。作为一个渴望获得成功的人来说,我们的眼光永远望向前方,但是前进的道路却在我们脚下,只有实实在在地走好每一步,才能走得更远。
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很少,绝对愚笨的人也不多,一般都具有普通的能力与智商。但是,为什么许多人都无法取得成功呢?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习惯于投机取巧,用小聪明来替代所必须要付出的心血,不愿意付出与成功相应的努力。人们都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可是一旦摊上自己做事,马上就又回复到“投机取巧”的“捷径”上来了。
投机取巧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奋踏实地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成功者的秘诀就在于他们能够摒弃“投机取巧”的坏习惯,无视那些小聪明,用自己的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聪明是好事,但要用在适当的地方,才能显示出其真正的价值,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聪明只能把你带入失败的深渊。
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丽的蝴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
——萨拉
最好明天就挣够100万,买房子、买汽车……什么?我不够踏实!你可以不理解我,但为什么要诬蔑我?
即使自身具备再优越的条件,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然而,很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步入社会后,却把这么简单的道理忘记了。他们总想一步登天,恨不得第二天一觉醒来,摇身一变成为比尔·盖茨一样的成功人物。他们对小的成功看不上眼,要他们从基层做起,他们会觉得很丢面子,他们认为凭自己的条件做那些工作简直是大材小用。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但又缺乏踏实的精神,最终只能四处碰壁。
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靠空想得来的,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尝试、去体验,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不管你拥有过怎样知名学府的毕业证书,也不管你获得过怎样高的奖励,你都不可能在踏出校门的第一天就获得百万年薪,更不可能开上公司所配的“宝马”跑车,这些都需要你踏踏实实地去干,去争取。如果你不能改掉眼高手低的坏毛病,那么,不但初入社会就遭遇挫折,以后的人生旅程都将布满荆棘。上世纪70年代,麦当劳公司看好了中国台湾市场,决定在当地培训一批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最先选中了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但是,商谈了几次,都没有定下来。最后一次,总裁要求那个企业家带上他的夫人来。当总裁问道:“如果要你先去打扫厕所,你会怎么想?”那个企业家立即沉思不语,脸上还现出了尴尬的神情。他在想:要我一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打扫厕所,大材小用了吧?这时他的夫人却说道:“没关系,我们家的厕所向来都是他打扫的!”就这样,那个企业家才通过了面试。
让那个企业家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一上班,总裁就先让他去打扫了厕所。后来他晋升为高级管理人员,看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后才知道,麦当劳公司训练员工的第一课就是先从打扫厕所开始的,就连总裁也不例外。
创维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王大松曾经说:“年轻人只有沉下心来才能成就大事。无论你多么优秀,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或新的企业,刚出校门就只想搞策划、搞管理,可是你对新的企业了解多少?对基层的员工了解多少?没有哪个企业敢把重要的位置让刚刚走出校门的人来掌管,那样做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毕业生本人都是很危险的事情。”所以,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先去掉身上的浮躁之气,培养起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基础打好了,你事业的大厦才可能拔地而起。
戒掉浮躁之气并不困难,只需把自己看得笨拙一些。这样你就很容易放下什么都懂的假面具,有勇气袒露自己的无知,毫不忸怩地表示自己的疑惑,不再自命不凡,自高自大,培养起健康的心态。这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掌握处理业务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能给上司和同事留下勤学好问、严谨认真的好印象。
拥有笨拙精神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控制自己心中的激情,避免设定高不可攀、不切实际的目标,不会凭着侥幸去瞎碰,也不会为了潇洒而放纵,而是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踏踏实实地用好每一分钟,甘于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并能时时看到自己的差距。
认真扎实地去做基础工作,是培养务实精神的关键。越是那些别人不屑去做的工作,你越要做好。工作能力是有层级的,只有从基础做起,处理好小事,才能打好根基,培养起处理大事的能力。
你还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坦然地去面对一切。如果小有成就,也不需太得意,如果遇到挫折,也不要消极失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会使你更加关注自己的工作,并集中精力做好它。
此外,还要切忌急于求成。事业的成功需要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急于求成可能导致功败垂成。
人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不是任何文凭、学位可以缩短或替代的,否则就会出现断层,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是一句歌词,也是一条真理。“随便”是指空想、浮躁,只有去掉这些,发扬务实的精神,万丈高楼才能拔地而起。初入社会是一个人的品质和生涯定格的时期,如果你能在这个时期树立起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地练就基本功,那么还有什么能阻碍你成功呢?
不管你从事哪一行哪一业,成功都自有其既定的路径和程序,一步一步地来,成功自然会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想一步登天,成功就会跑得比你更快,你永远都追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