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29374200000007

第7章 卢沟桥

我们对四合院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北京的卢沟桥吧。卢沟桥坐落在丰台区卢沟桥镇永定河上。始建于金代,距今已有近810年的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

卢沟桥的桥身全部用白石砌成,全长212.2米,加上两端引桥,总长266.5米。有11个桥拱,桥面宽7.5米,有栏板279块,左侧石栏雕柱140根,右侧141根,柱高1.4米,每一个柱头上都蹲伏着雕刻的石狮。全桥的结构和桥墩、拱券的各部分,都用腰铁固牢,用以加强石与石之间的拉联。桥墩为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并且还在每个尖端安置了一根三角铁柱,以抗御春冰和洪水。

在卢沟桥上我们可以看到精美的石刻艺术。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每一根望柱的柱头都雕有莲花座,座的底下是荷叶墩。还有279块栏板嵌在望柱中间,每一个栏板的内侧与桥面外侧都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每根望柱上都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桥上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的原物,金代和元代的很少。这些石狮有的蹲着,有的卧着,还有的趴着,姿态万千,生动逼真,极富变化。

卢沟晓月

桥的两端有4根华表,高约4.65米,无论是近看或远望,其高度与体量同桥的比例非常协调,既壮观又优美。桥畔两头还各建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盘龙纹饰雕刻得极为精美。一座碑亭内竖着清康熙帝重修卢沟桥碑;另一座碑亭内立有清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响起了第一声抗日炮声,抗日战争在此揭开序幕。卢沟桥史料陈列馆于1981年7月7日在桥头正式对外开放。1987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建成。纪念馆台阶上有一座高4米的艺术雕塑——《狮醒》,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你们知道“卢沟桥事变”吗?

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畔中国守军防区内进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日军以失踪了一名士兵为借口,无理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防守的宛平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于是日军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攻击,想以武力夺取卢沟桥。中国守军在日军蛮横无理的挑衅和攻击下,忍无可忍,奋起抗击,打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你们知道“卢沟晓月”的来历吗?

“卢沟晓月”就是卢沟桥拂晓时的月亮,是燕京八景之一。在汉、唐时,人们在离别京城长安时,送行的人都会将离别的人送到灞桥,然后将柳枝折下来赠给离别之人,来表离别之情。到了金、元、明、清时,国都定在了北京,人们在离开京城时,送行的人会将客人送到卢沟桥为止,而且会在这里住上一晚,第二天早晨启程过桥,所以后来有了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奉太后之命去拜谒清泰陵,在走到卢沟桥的时候,作了一首诗:“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夹镜明。人定衲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并题“卢沟晓月”四个字,立碑于桥头。

大开眼界

卢沟桥的狮子姿态万千,神情活现,有的昂首挺胸,仰望蓝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有的抚慰狮儿,温情款款。桥上石狮非常多,根本数不清楚,在北京还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1961年,为了确认石狮的数量,文物工作者采用编号的方法,清点出石狮共有485头。1984年,在进行了第二次核查后,发现桥上的石狮多达489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