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引娣:释西北土地非常贫瘠,而豇自然灾害又非常频繁《河肋县志》说:300多年间就出现过100多次大旱灾,还有蝗灾,锻长的一次旱灾持续了10年之久……向然生存条件恶劣,所以晋西北人就成了走西口移大潮中的主力军有一个统计说河口1出去的人是河曲居住的人的好几倍,好儿十万人,这只是一个河。河曲、保德、偏关人可以说是祖祖辈辈走西口,而旦是家家户户钜西口,当走西口大潮涌动起来之后,有两句唱词叫:“守住妹子倒也好,挣不下银饯活不了。”所以,这些二人台艺人也就随从一群一群的穿着烂皮袄、背着破铺盖的人流,告别了父母妻儿,走三步退两步地就到口外去了。走西口的二人台艺人主要由两种人组成:一种是原先就会唱二人台的,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班社,比如刚才我们一苒提到的五云堂玩艺班。而另一种情况包括大部分二人台艺人,最初他们并不是兄口、业艺人,而只是一鉴手工艺鹿人。我说到的这些都是二人台当时的一些名家,比如河曲双庙村的何三旦,原来就是个皮毛匠;五门楼的串话王王半师,他原来是个擀毡子的;城关的“勾魂迷”,这是人家送给他的艺名,真名叫做裴来成,他原来是个染匠兼酿酒;登草堰还有个叫“满天星”的,是打牛车的木匠就连后来誉满晋陝蒙的二人台表演艺术大家樊六,原来是个笼箩。
主持人:很有意思啊,他们当年都是一些手工匠人。怎么后來就能发展成二人台的名家呢?
刘引娣:这些手艺人,他们游走四方,见多识广,而且大多数都是属于能言善辩的,能歌善唱的他们最初刚到内蒙古地界,走街串户耍手艺,因为和人家语言不通,所以难以和人家在语言上沟通交流,因此就利用唱小曲儿、演小戏来吸引观众,招揽生意。本来是求生存的一种手段,但却既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又挣来了银子。所以这些人觉得这也不错,比原先还好,就放弃了原先的职业,变成了职业的二人台艺人了,接至像我刚才提到的那辟人都成为二人台的名艺人、名家了。
主持人:这就是艺术源于生活。据我了解二人台中很多剐目就是以“卖”字打头的。
刘引娣:对对对!因此我们说二人台是由走口外的人带到了口外。到了口外的二人台艺人不仅有了一个比家乡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且也荷了更利于他们切磋技艺、提高技艺的条件。内蒙古大草原处处都是他们的舞台,间地头、赌局商铺、荼楼酒肆,哪里都有他们的观众。特别是随着包头怏速的商业城市化以后,许多大剧种,像什么京剧、秦腔、河北梆子之类的,都被各地的商人带了过来,各类艺术的高手也都纷纷来到包头,一展身手。二人台的这些艺人在长期的耳湍因染,或者有意识的学习借鉴当中就提高技艺,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二人台艺术大家樊六,他就是到了口外以后,先向二人台艺人孙银色学台步,学耍扇子?后來又向梆子戏艺人学到不少本事,光是一把扇子他就耍的千变万化,折腾出许多花样许多内容。另外他还向道情秧歌学习,用各种各样的姊味艺术来丰富二人台的表演,所以成为了一代艺术大家。
主持人:这么说二人台是吸收了多种营养的。
刘引娣菅二毛也是这样,也是通过到了口外,学习到许多本事。所以这些人都经过这么一个开始学艺是在口盥,但是成长成名却是在口外的过程。那里天地更广阔了,有本琪的人多了,更便于学习提高了。因此我们说:正是甶于走西口为二人台艺人提供了更河曲二人台艺人一茬又一茬活跃在晋陕家等民间舞台上为广阔的舞台和市场,从而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的二人台演艺人才。
主持人:讲完人才培养问题,来说说走西口和二人台剧:音乐的关系。
刘引娣:正是由于走西口。也极大地丰富了二人台的剧因和音乐,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作为一场浩大的移民运动,走西口多姿多彩的生活必然给二人台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没有走西口的杂身经历,我们就不会看到那么经典的《走西口》名剧;没有走西口的实践,也就不会产生那么多反映走西的山曲儿。1987年在为中同民间肷谣集成收集资料吋候,河曲也选编了一本《河曲歌谣集成》。在这个歌谣集成里,共选编了94首歌谣,其中反映走西口生活的就有50多首。许许多多的二人台节!都是由河曲的山儿而演变來的,就包括我们的《走西口》都是,你们荷机会把河的走西口山曲和二人台小戏《走西口》做个比较,它不仅调子一样,而且许多内容都一样。
主持人:就是说山曲儿和二人台其实差别不大
刘引娣:山曲儿就是二人台的母体,就是二人台的源泉。所以,90多酋歌爵有50多首就是反映走西口的。这呰山曲儿,扩展一下、演变一下就变成二人台剧目了。比如说我们现在肴到的许多带“卖”字的剧因,像《卖菜》、《卖碗》、《卖布》、《卖胰子》,这些其实都是出去做小买卖人和蒙人打交道时候,由于语言不通,就边卖边唱。唱来唱去,不经意中一个节目就形成了。
主持人:比如说他去卖業,在卖菜的过程当中就存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他都会编到曲子里而。所以就出现了一大批像您刚才说的《卖菜》、《卖胰子》的作品,其实也是到时走西口人出去做小买卖那个群体创作的,
刘引娣:还有另外一些剧,比如《打后套》后套不就是内蒙古的一个地方吗?再如《拉骆驼》,也是那里的生活。这狴剧目就更是直接取材于走西口的生活,或者?干脆就是走西口的产物。这就是走西口对丰富二人台剧因产生的积极的影响:
主持人:刘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我想问您这两天我还专听了一下二人台的《走西口》片段,其中两个人离别的那一段,是那种悲悲戚戚的感觉。后来又了解到一些资料,是说当时的二人台找实不一定是那种很悲剧的气氛,反而是。一种喜剧形式。这是不是因为当时的那些人们在出去受苦受累的同时苦中作乐呢?
刘引娣:其实二人台说到底就是——个穷人演穷人的剧种。特别是走西口人自娱肖乐的一种工具。辑然也有反映悲惨凄凉的一面。但是许多时候它都是以喜来反映悲。
主持人:喜”!”见悲,荷的吋候是一种向嘲,或者是一种幽默的讽刺:
刘引娣:你看符许多剧目你就能发现这个剧种向嘲意味特别浓。喜剧意味特别浓。即使把很悲的东西也弄得很有意思,是一种很浓烈的表现手法。是——种浓厚的喜剧品格,讳实我觉得这是走西口人,特别是晋瓯北人积极而对生活的——。种精神状态的表现。》
主持人:好的,非常欢迎朋友们继续在收奋机旁关注着我们今天的《西口文化现象访谈今天我们遨谙到的是刘引娣老师,来和大家一起谈走西口与二人台。我们舂到了短信平台上宥朋友发來的短消息说:今天听了刘老师的讲述,我们发现原来山西的民歌资源柯着这样丰厚的土壤。这几天通过对文艺台的关注,也了解到了很多过去不知道的知识,听了刘老师的介绍。也让我为自己是个山西人而感到骄傲。山西是最美的故乡,山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祝山西文艺广播越办越好,希铝以后冇机会刘老师能多多来这里,给我们介绍山西闰歌的知识,
刘老师,刚才是一个听众朋友的短信息下而,我想和刘老师再来谈第三个题,跑口外的人,最终他们还是要固来的。我也在您的书中看到荷一段说开门来了一了,跑「1外的亲亲问来了白个生张的袜子黑个生生的鞋?开河走了冻河上回来,风尘尘不动。树稍稍摆。哪一股顺风刮四亲亲来。”跑口外的亲亲终于要回來了,那么他们回来之店是不是也把在外而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二人台带回来了呢?
刘引娣:对,是的,确实是这样——我们客观地说。二人台在口外更广阔的无地里得到成丧和成熟以后,它的发源地河曲、保徳、偏关的二人台有——。段时间却昆停滞不前的。所以。
大贵返乡的二人台艺人就对家乡停滞不前的二人台进行了一次很有成效的反哺。大虽走西口出去、在口外成了名的这呰二人台演艺名家,情况好转以后,又都陆陆续续地四归家乡了,他们当中布许多人就彻底定居了。有个別人是做了短暂的停留6像樊六,他就长斯都在包头,是短期的在家乡做了一下逗留。但是像菅二毛等大部分人就彻底回来了,故土难离。不管楚彻底间来的也好,短暂停留的也罢,他们都为家乡的二人台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比如河有个比樊六他们更老的一代艺人,叫“老灵百显”,因为他的声音像百灵舄——样好听,老百姓就给了他个艺名叫老百灵旦”,真名叫樊贵卓,是河樊家沟人。他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把他的班子带冋故乡河曲以后,在巡锁演出了几个节像《十样锦》,还荷改进了的《走西口》,这些节(在当吋大为轰动,数千人部跑去看,以至于因人流太拥挤,丢了鞋帽荇不计興数。这是县志。说的。这次高质的演出,对后来二人台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彩响。这是举了樊货帛的例子,还有串话王李法子等人。也是这样。
主持人:串话是什么意思?
刘引娣:二人台许多节目的前而,就单独的有那么一段,说一些类似顺口溜、快板之类的中话,这个李法子是河口岱岳殿人,他通过走西口结识了一个叫成红垃的人,还有一个叫做降改以,这些当时也是演艺名家,结识了这些人他的技艺就得到了很大提高。1940年河曲解放了他就回到家乡,问到家乡以后,他就一边务农,一边在村组织了一个娃娃班’教徒弟。后来就培养出了吕补莲苜名叫桂英。人们都叫她补莲子。这个人大概比——月英要稍大一点,她可以说兹哿年——代演员盥成就是最高的。经他培养出的女演员吕补莲、二白子,还有男演员吕玉根,女演员张玲燕,这么多的二人台新秀后來都成了河曲二人台剧团的骨干演员。
从外同来的二人台艺人除了我刚才提到的这两个,还有很多。二毛,不仅带回了很多剧目,也培养了很多人他培养的年轻演员参加了一次全同的调演,还得了奖应该说这些人对咱内地的二人台发展,应该是很奋贡献的网例如樊六的《肴病》,也是很有名的,戏里有个“刘干妈樊六到北京演出后,口汉说,在北京都没有这么好的老彩垃。表演的非常精彩!他表演的刘干妈后来就成了一个艺术范本了。后而一代一代的演员演的时候都是走的他的套路。还冇“洪顺丑”,是保德人;还有个贺斌,是偏关的: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河曲、保德、偏关都有。这些走口外的艺人,他们都带着对故乡的温情,带荇对亲人们的挚爱,都固来了。跟葑他们回来的还存一个个新创的节支支新编的唱腔,还苟一套套新颖的表演技艺……这些来自草原的新鲜气息。像甘露似渚隶,给二人台以新的滋养,新的活力。
主持人:刘老师,今天我们做这期节固,只有一个1的,就是想把我们山西的文化,例如二人台,继续发扬下去。像我这个年龄,对于二人台,在做这期节之前,在我们去了解西口文化之前,选的是一无所知,我们紅的是应该把这些好的文化继续好好地传氓下去,今天做这期节目我也很有收益5很希想听到刘老师对二人台的展望。
刘引娣:我希望我们的二人台,确确实实在继承我们的光荣传统的基础之上,还要放开眼界,放大胸怀,史多地吸收外来艺术精华,把我们的二人台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主持人:确实是:挖掘我们山西待有的文化,是我们每一个山西人的责任,走西口的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厚重的财巟,期待二人台这朵艺术奇葩会绽放更美的光彩:今天特别感谢刘老师能够来到直播间,与大家一起來聊这个话题,给大家带来了丰富的知识,感谢您,刘老师!
刘引娣:我也谢谢你们给我提供这个互相切磋的机会。
主持人:好的,朋友们苒会!别老师,再会!
刘引媒:再会!
贴吧留言:
月儿2008——10——3122:33
主持好。听了刘老师讲述的那些故事,我们十犮现。庳来山西的民歌洚筇有着这样丰厚的土壌,这几天通过对文艺台的关注,也是了解到了很多过去不知道的知识。听了刘老师的介绍,让我为自己是一个山西人感到骄傲!山西是最美的故乡。山西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祝文艺台越办鸪好。希望以后有机会刘老师多来这里给我扪介绍介绍这些山西约民歌知识。
游客2008——10——3122:36
刘老师讲得真好,使我明白了在西口路上,二人台兴在山,发屣干内荦古,是蘩汉两个民族文化的一种交融,太长知识了!
游客2008——10——3122:45
二人台是前人绐我们留下的一门宝贵的文化遗产,建议有关部门要高度重找起来,在二人台的继承与犮展方面采取应的措栳,以弘扬这门艺术!
游客2008——10——3122:51
每天部在关注这档节目,你们为我们听众开辟了一片新的视野,让大家了解到这么多平时不太关注的知识现在的二人台发屐形势怎样呢?继承人方面有没有出现断层?二人台有没有象二人转那样,往外面走走呢”谢澍文艺台给我们这次系统了解这些知识的机会。
游客2008——10——3122:52
主持人,你好!过去,我对二人台是一窍不通,听了刘老师的锖彩介绍,终于叫白了,二人台原来与走西口有着那么多千丝万缕的联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