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则天皇帝老了,她的身体越来越差。圣历二年(699年),她身染重病,有人建议她传位太子,她不置可否。
长安元年(701年)八月,苏安恒上书给则天女皇,他说陛下年事已高,每天处理繁重的国事,不利于身体健康。而太子李显年富力强,不如先把皇位禅让给太子,安享天年。同时主张将李姓子孙全部封王,将武氏诸王全部降为公侯,任其闲居。第二年五月,苏安恒再次上书。这次比上次措辞尖锐,态度激烈。他认为武周政权“运祚将衰”是因女皇“微弱李氏,贪天之功”而致,他说女皇占据皇帝位置是“鸠占鹊巢”,如果继续这样,“将何圣颜以见唐家宗庙?将何诰命以谒大帝坟陵?”他劝女皇尽快将神器归还李家,否则“物极则反,器满则倾”。对于苏安恒的这两次上书,则天皇帝第一次给予安抚,第二次冷处理。要是在以前,则天皇帝早就把苏安恒杀了,但女皇现在年近八旬,而且体弱多病,精力衰退,所以也只好视而不见了。
苏安恒两次上书没有效果,他便把矛头指向了二张。长安三年九月,苏安恒借张氏兄弟诬陷魏元忠这事,说他们“豺狼其心”。张易之大怒,想杀了苏安恒,多亏众人搭救才逃过此劫。苏安恒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则天皇帝退位。虽然没能取得实质效果,但却将李唐旧臣从沉默中激活,使朝野震动。苏安恒所言也代表了多数人的观点,反映了拥护李姓宗室复位的共同心声。
然而,则天皇帝轻易不会放权,她抱定“人在权在”,即使身体有病,将“政事多委易之兄弟”,也不肯把权力交给太子。她用二张为助手,强撑病体,继续处理朝政。长安四年(704年)九月,长安下大雪,则天皇帝下令开仓贩恤,派宰相姚元之为录武道安抚大使。十月二十二日,以秋官侍郎张柬之同凤阁台平章事;二十三日,以宰相韦嗣立检校魏州刺史;三十日,以怀州长史房融为正谏大夫、同平章事;十一月五日,以天官侍郎韦承庆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等。
长安四年(704年),女皇卧床不起,久居长生院,不见任何人,只准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在侧侍奉。而自从女皇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以后,那些团聚在太子李显周围的大臣们已经开始策划恢复李唐政权。他们担心有一天女皇失了心智,皇位会让这两个男宠夺去,二张就成了拥护太子集团打击的首要对象。这个集团的代表是张柬之,他是则天皇帝亲手提拔的宰相,但他并不因此而感激,反而与宰相崔玄等人密谋除去二张,逼迫女皇交出政权。张柬之利用职权迅速安排桓彦范、敬晖两人担任羽林将军,掌握禁兵,为政变提供保障。桓彦范、敬晖拜谒李显密陈政变计划,得到李显的赞同。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等率五百羽林兵,斩杀了张易之和张昌宗,之后包围了女皇住所。其中李湛、李多祚前往东宫迎接皇太子李显,李显走到了羽林军的前头,官兵们看到太子出面,群情振奋,振臂欢呼。张柬之等人簇拥着李显冲向迎仙宫,在宫门口,与守卫的士兵发生了小规模冲突,很快平息,羽林军将张易之兄弟当场杀死。《太平广记》记载:二张在迎仙院被杀后,其尸体又于天津桥南被公开枭首,被女皇包养的两个男宠最后的下场是尸骨不全。张柬之等人事先还分派羽林军去各自的家中斩杀张易之的兄弟,张家兄弟的脑袋很快就出现在天津桥南。
则天皇帝听到外面人声嘈杂,撑起病体走出来察看。她看到张柬之等人持剑而来,同时还看到了张易之兄弟的尸体,她立刻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她缓缓地回到病床上,厉声问道:“何人作乱啊?”
张柬之推拥着李显,带领武士们涌到女皇病床前说:“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人诛二逆,怕计划泄露,所以事先没有禀报皇上……”
则天皇帝打断张柬之,怒目瞪着李显,问:“你怎么敢这么做?”
李显不敢抬头,也不敢说话。
女皇强忍悲愤,说道:“既然二张已诛,可以回你的东宫了。”她的话已经没有任何分量。
张柬之强硬地回答:“太子不能再返东宫了。以前高宗皇帝将太子殿下托付给陛下,现在太子年纪已长,天意人心都归顺太子,请陛下立即传位太子,上顺天心,下孚民望。”
则天皇帝恍然明白张柬之的目的,诛杀张易之兄弟是表面,而实际上是逼迫她交出皇位。她一阵晕眩,此时已经没有精力再跟儿子和大臣们理论了,她低下头不言语。张柬之等人力逼则天皇帝退位,并禁止她与政变者以外的任何人见面。女皇无奈只得传位于李显,交出了行政大权。同年正月二十五日,中宗李显复位。第二天,则天皇帝被押送上阳宫得到了妥善安置,中宗每十天就率领所有的文武大臣去看她。虽说南临洛水,北连禁苑的上阳宫是一个景色怡人的好地方,但是则天皇帝却不开心,她每天对着窗外残阳,寂寞叹息。公元705年11月26日,她死于上阳宫仙居殿,终年八十二岁,唐朝上谥号为“则天大圣皇后”。唐睿宗李旦在李显之后即位,给“则天大圣皇后”改了一个字,叫“天后”,不久又追尊为“大圣天后”,改号为“则天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