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货币博弈全集
29238900000002

第2章 美元贬值:美国经济的双刃剑(1)

1.美元贬值究竟让谁受益

自1995年以来,凭借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其国际地位,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持续走强,无论是美国高科技泡沫的破灭,还是2001年下半年的经济衰退,乃至震惊世界的“9·11”事件,都不能阻挡美元的强势地位。但是,自2002年就在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时,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兑主要货币的价格却开始不断下跌。

据统计,从2002年初到2004年末,以实际汇率计算,贸易加权的美元指数在此期间下跌了16%。在2005年,美联储采取加息措施,贸易加权的美元指数上升了5%。不过好景不长,2006年下半年开始,美元重又回到了下跌的通道之中。尤其是自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伴随着美国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和美联储利率的急剧下调,美元更是加快了其下跌的步伐,对16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全线下滑。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美元从2002年以来贬值了近40%,衡量美元与一揽子货币比价的美元指数也跌至了73.30以下,为近几年的最低位置。

美元大幅度贬值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强势美元跌跌不休之势,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和《金融时报》认为,美元的大幅贬值是美国的一种“变相赖债”。

进入21世纪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财政连年赤字,世界很多国家积存的美元储备直线上升,总额近3万亿美元。这些美元储备,都是各国人民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是美国对外负债的凭证。而美元一贬值,这些血汗钱的价值,相当一部分就缩水了。比如,假如一个国家有1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若美元贬值10%,虽然1000亿美元的形体还在,但其实际价值却将“缩水”100亿美元。

由此可见,如果各国美元储备保持上升势头,通过美元贬值这种办法,美国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赖”掉其大部分对外债务。道理很简单:美元已不是传统纸币,而是现代纸币,是不再与黄金挂钩因而不能保持定值的“信用”货币。现在的美元与黄金不同,其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只是一张纸片。有多少美元流出美国境外,就有多少等值的物质财富流入美国。进出口相抵后,外国持有的美元储备余额净值,特别是长期沉淀的那一部分外汇储备,就被美国政府和人民白白享用了。当其他国家要把这些美元换成黄金或所需商品时,它的实际价值却已经缩水。美国就是这样赖掉了相当一部分对外债务的。

有金融专家指出,如果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从泰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变相抢劫的是索罗斯。那么现在,通过美元贬值从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变相抢钱的,则是美国政府和美联储,而且性质比上一次更加恶劣。

美元贬值除了有利于削减外债以外,也有利于美国出口的增长。2007年10月16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美元贬值带动美国出口,在房市衰退期间,有助于美国经济。据统计,在2007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3.8%,其中出口贡献1.3个百分点。

在2008年,美国的出口率依然保持着强劲增长的势头。据2008年上半年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贸易出口成为美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的重要动力;而美元对欧元、人民币、日元等主要货币的贬值显然是刺激出口的一个主要因素。

美国“全美制造业者协会”首席经济师霍泽表示,在美国国内消费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由于出口依然保持强劲,抵消了国内房市低迷和金融动荡对美国经济的拖累,使美国经济至少在名义上没有滑入衰退。

美国商务部的数字显示,以2005年为转折点,美国对外贸易的出口增幅开始超过进口增幅,而且差距不断扩大。在2008年,美国的各类产品出口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工业设备出口保持双位数增长,并有进一步加速增长的趋势。

霍泽认为,美元对欧元、人民币、日元等主要货币的贬值显然是刺激出口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从2005年1月到2008年1月的三年时间里,美国出口增长的将近三分之一是对欧洲的出口,其次是对亚太地区的出口,占到美国出口总增长的22%。他说:“根据我们的估算,美元贬值对于美国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大约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在过去三年里出口增长了50%。”他强调,如果美元没有贬值,美国在过去三年里的出口增长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美元贬值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然而,美元持续下跌,欧元等货币持续上涨,是否会冲击美元作为全球清算货币的主导地位?欧元是否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替代美元呢?

对于此问题,中国银行高级分析员谭雅玲指出,美元不会放弃自己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从美国短期经济指标低迷而长期指标相对乐观来看,美国经济可以避免衰退。首先,美国房地产和次贷问题恶化是循序渐进的,并非急速恶化甚至难以控制;其次,美国金融市场价格波折,特别是股价低迷的局面,并非是因为美国企业发生重大问题或衰落,只是因为金融机构的次贷损失放大,引起恐慌与警惕。

渣打银行驻新加坡的外汇分析师Harr.Thomas表示,美元仍可以保持国际主导货币的地位,不过,随着欧盟在全球贸易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欧盟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欧元将变得更加重要,人民币也同样如此。但是,这个过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至少在5年以上。

工商银行广州省分行外汇分析师侍伟也表示,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元仍是国际通用的结算货币,欧元或其他货币要想动摇其地位,还是比较困难的,当前这种改变的苗头还没有出现。

因此,根据当前的形势,美元贬值不会影响到美元在全球清算货币中的主导地位,并且还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美国推低美元,是通过牺牲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来推动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

2.贬值玄机的背后

进入21世纪后,为了推动本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美国通过动用外交和市场手段,暗中推动美元贬值,以解决其国内外一系列难以协调的问题。美元贬值惊扰着全球经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12月6日,欧元区12国财政部长发表声明,对欧元兑美元升值势头表示担忧,并呼吁主要国家采取措施,制止外汇市场的过度波动。

针对美元持续贬值的势头,很多专家指出,尽管双赤字一直是美元暴跌的最主要借口,但美元贬值的玄机似乎没有那么简单。持此观点的专家认为,美元贬值主要暗藏以下三种玄机。

第一,美元贬值之于美国经济瞒天过海。

专家指出,各方对美国双赤字的强调使美元贬值变得理所当然起来,然而从经济对比这一汇率决定的最根本力量来看,美元的急速贬值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从经济基本面看,美国经济复苏比之欧盟更具可持续性。2004年11月3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美国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年率增幅为3.9%,高于初步数据显示的3.7%,而11月12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欧元区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年率的初步数据仅为1.9%,低于第二季度的2.0%,欧洲央行12月2日也将200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的预测由原来的1.8%至2.8%向下调整为1.4%至2.4%。此外,美国的制造业已连续18个月增长,非制造业连续20个月增长,经济复苏可持续性在微观层次不断得到确认。因此,从经济基本面对比来看,美国经济的表现远比欧盟抢眼,美元汇率作为经济健康程度的外在表现理应走强。

其次,从利率水平看,美联储比之欧洲央行更为积极。2004年6月30日、8月10日、9月21日和11月10日,格林斯潘四次挥动加息大棒,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由1%提高到2%,同期特里谢表现得无动于衷,始终将欧元区基准利率维持在2%的历史低位。在长期趋势上,美国已经步入加息周期,而欧盟加息的处女秀依旧遥遥无期。因此,从利率水平对比来看,美元汇率在利率提高带来的资本流入支持下理应走强。

再次,从失业水平看,美国虽然乏善可陈,但欧盟更是相形见绌。美国劳工部12月3日公布的报告显示,11月份美国新增就业人数为11.2万人,仅为分析人士预计的一半,市场对此颇有微词。但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失业水平出现了下降,11月份美国的失业率为5.4%,低于10月份的5.5%。而12月1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欧元区10月份的调整后失业率仍为8.9%,与上月持平。欧盟领头羊德国表现更为糟糕,12月2日德国劳工部宣布,11月份调整后失业率升至10.8%,创下自1998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因此,从失业水平对比来看,美元汇率在失业风险相对较小的情况下理应走强。

最后,就连双赤字其实也不能成为美元走弱的根本理由。因为欧盟本身也存在高赤字问题,这一问题的激化甚至让欧盟成员动了修改《马约》的念头。而且,双赤字本质上就是美国对内对外的负债表现,这从一个角度反而说明了美国经济增长汇集了全世界的资源支持,以美国经济的强力表现,只要美国政府有消除双赤字的主观愿望,双赤字绝对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经济鸿沟。因此,美元暴跌的双赤字理由并不理直气壮。

简而言之,经济上的强者最终也应该是货币上的强者,然而,现实就是,理应走强的美元一路跌跌不休。在美元公开走弱的背后必然存在着秘密的理由。

第二,美元贬值之于欧盟经济釜底抽薪。

美元贬值直接打击了欧盟出口,而在欧盟本身处于自我调整蛰伏期的情况下,对于以出口为经济发展龙头的欧盟来说,这种打击可能是致命的。

欧盟自东扩以来,经济结构参差不齐的诟病更显突出,欧盟统计局2004年12月3日发表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欧盟25个成员国之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差悬殊,欧盟候选国与现有成员国的差距更是巨大。在外部油价居高不下和内部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之下,欧盟经济复苏显得步履沉重。此时,外贸对于出口导向型的欧盟而言尤为重要,而美元贬值带来的欧元相对坚挺恶化了欧盟贸易条件,降低了欧盟出口能力,使得欧盟经济增长丧失了重要动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欧盟内部稳定也由于外在打击而变得不容乐观起来。在整体状况不佳的背景下,部分成员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背离区域同盟的盟约,单边奉行赤字财政政策,严重削弱了欧盟内部的政策协调,给欧盟经济的长期走势蒙上阴影。

从主观反应上看,欧盟起初对于美元贬值过于掉以轻心,盲目满足于欧元坚挺的货币形象收益。直到2004年11月8日,特里谢才转而认为欧元变化趋势是“无理的”以及“令人讨厌的”。欧盟对美元贬值意图的较晚察觉使其错失先手,以至于在G20峰会上,尽管欧盟大肆攻击美国的汇率政策,但会议根本未对美元贬值亮出红灯。因此,美元走弱之于欧盟经济的釜底抽薪由于欧盟自身的反应迟钝已经初见成效,欧盟近期经济数据的拙劣表现就是较好的佐证。

第三,美元贬值之于中国经济声东击西。

美元贬值诚然对中国人民币升值构成了巨大压力,但对于中国来说,货币贬值带来出口增长,实际上美元走弱是有一定实际收益的。如果美国明知道中国会在游资窥伺下以静制动保持汇率稳定,那么美国就借助人民币盯住汇率制间接地打击了欧盟经济。

美元贬值的一大目的是对人民币施压,敦促人民币升值,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可能由于外部压力的增加而改变汇率政策,这一点美国是心知肚明的,因为任何一个理性的政策制定者都不可能在市场投机氛围浓厚的情况下轻举妄动。但借助于各方媒体对美元升值压迫人民币的鼓吹,美国可以在麻痹欧盟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间接打击,欧盟领导人对美元贬值反应迟钝就是这一战略的成功点。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下,美元贬值意味着人民币贬值,欧盟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了负面影响。欧盟在经济增长乏力情况下受到人民币贬值冲击,必然会对人民币汇率颇有微词,这无疑增加了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的国际砝码。而且,中欧贸易润滑度也将受此影响而大幅下降,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很可能激化于中欧之间,这将减弱欧盟同中国的经济联系,降低欧盟共享中国经济增长阳光的可能。

3.美元贬值震荡世界经济

自从2002年以来,美元开始不断贬值,国际金融市场从此也进入了多事之秋。在当今,虽然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美元不再一手遮天,但美元依然是国际经济活动中商品与服务贸易的最主要计价货币,因此,美元相对于世界其他货币的贬值,实际上把负担甩给了世界经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抑或是石油出口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战略都受到了干扰。

作为货币输出国的美国进行美元“倾销”无疑能够成为最大的赢家,即美元贬值可以增强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美国产品的出口,从而减少其贸易逆差。据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统计,美元如果贬值20%~25%,将足以使美国贸易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削减到2%。也正是如此,布什政府对弱势美元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但是,由于美国是一个消费和进口大国,美元贬值有可能加大其通货膨胀压力。2007年美国进口额预计可达2.4万亿美元,随着美元贬值,进口产品的价格必然上升,进而有可能推高美国整体价格水平。

欧洲国家对于美元贬值可谓爱恨交加。一方面,欧元相对于美元升值可以提升欧元区国家的投资者和其他中央银行对欧元的信心,从而增强欧元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同时,欧元升值还可以帮助欧元区国家抑制物价的上涨,降低通货膨胀。但是,欧元的持续升值,必然导致欧洲公司出口成本增加,加重其出口的压力,进而削弱欧元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伤及欧洲经济。

在美元贬值的环境下,亚洲尤其是东亚国家成为与美国贸易联系中的最主要贸易顺差的发生地,有多大的外汇储备就必须释放多大的本币进行对冲,美元储备资产的增加会进一步削弱亚洲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能力和政策的独立性;更要命的是,伴随美元贬值,美元储备价值将会严重缩水。

美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美元贬值干扰着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对其他国家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拖累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