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货币博弈全集
29238900000003

第3章 美元贬值:美国经济的双刃剑(2)

第一,美元贬值造成其他经济体出口萎缩,进而导致经济增长减速。美国经济放慢减少了对外国产品的需求,美元大幅度贬值又进一步抑制了进口,因此,欧洲、日本及亚洲新兴经济体对美出口遭受双重打击。一是欧日亚对美出口率大幅回落。例如,2007年第四季度,欧元区对美国出口较2006年同期下滑了8%;2008年前2个月,美国消费开支疲软,又使这些经济体对美出口进一步下滑。二是欧日亚货币升值也制约了这些经济体对美以外地区的出口增长。由于出口是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出口骤然减少必然导致经济增长放慢。据估计,目前欧元贸易加权平均汇率已比2004年至2006年的平均水平上升10%,这可能造成欧元区未来3年的年度GDP增幅累计减少1.2%。

第二,美元贬值加剧了能源及其他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引发全球通货膨胀上升。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节节攀升,特别是2008年初以来,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和110美元大关,黄金价格“破千”(每盎司1000美元),不少农产品价格也达到近几十年新高。这一切都源于美元贬值。这是因为国际市场原油及其他商品期货交易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一方面会增加原油等商品期货对于持有其他强势货币投资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还会推动部分持有美元资产的投资者转而买入原油等期货,以避免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据估算,近年来美元贬值对油价上涨的“贡献率”接近20%。美元贬值也促使人们大量购买黄金作为资产保值手段,从而刺激了黄金需求和价格上涨。能源等初级产品价格猛涨,使世界各国通胀压力增大,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中国、印度等初级产品进口的新兴市场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大通胀压力,不仅因为其进口能源价格大幅攀升,且上涨的粮食价格在其消费物价指数(CPI)中占有较大的权重(40%左右)。欧元区2008年3月份CPI较2007年同期升幅达到3.5%历史新高,远远高于欧央行设定的不超过2%的通货膨胀率目标。

第三,美元贬值使国际热钱流向新兴市场,从而加大新兴市场国家宏观调控的困难。由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趋向升值,加上为控制通胀使国际投机者预期新兴市场利率上升,这就加剧了国际热钱流向新兴市场,干扰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宏观调控。为防止热钱流入导致货币大幅升值,这些国家不得不向市场投放本国货币,结果,又加剧了流动性过剩,从而限制了央行通过加息以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空间。

第四,美元贬值使新兴市场国家遭受重大资金损失。新兴国家大量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其收益率极低,而新兴市场投资的收益率和利率较高,这就造成其巨大财政损失。据统计,这一国内外收益率的差别使印度2007年财政损失相当于GDP的2%。

由此可见,美元贬值扰乱了世界经济。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因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美元贬值,美联储几次降息,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已经达到每桶110美元,对国际股市造成很大影响,导致国际股市震荡,严重地影响了世界经济。

4.人民币被动升值

当美元跌跌不休时,人民币加速了升值的步伐。自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截止到2008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12%,其中2006年升值3.35%,2007年以来升值速度明显加快,全年达6.9%。

2007年11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一举突破7.40关口,报于7.39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表示,人民币汇率升破7.40关口,说明人民币升值步伐在加快,未来应从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出发,实现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水平调整。

在人民币小幅升值步伐加快的同时,波动幅度与弹性正日趋加强。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的统计显示,在2007年前三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182个交易日,其中人民币汇率有108个交易日升值、74个交易日贬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有36个交易日单日升值超过0.1%,最大单日升值310个基点,超过了2007年5月21日前日浮动区间0.3%的水平;有14个交易日单日贬值幅度超过0.1%,最大单日贬值209个基点。

到了2008年,人民币仍然呈上升趋势,在3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1美元兑人民币7.0436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正在向“7”整数关口步步紧逼。从3月13日以来的9个交易日中,有6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下新高。

3月26日,渣打银行发布最新报告,该银行的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在报告中指出,渣打银行将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预期由9%上调至15%,到2008年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升为6.35(此前预测值为6.64);2009年年度升值预期预测维持7%不变,上调第一、二季度升值预期,到2009年末,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5.90。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报告标志着主流机构对人民币走势观点开始大幅调升。

在2008年,人民币升值势头强劲。6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6.9,以6.8919再度创下汇改以来新高。至此,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先后44次创出新高,年内累计升幅接近6%。

7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30,再度创出汇改以来新高。这也是进入2008年以来,在国际经济利空因素下,人民币被动升值,对美元汇率创出的第55个新高。

针对人民币的强劲升值势头,有关经济专家指出,当前的人民币主要是受美元加速贬值的拖累而被动升值,实属无奈之举。“美元最近比较弱,导致人民币被动升值,不是因为人民币自身的问题。”天治基金公司策略研究员张晓君说。

中国银行市场研究员石磊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出现一定程度上与原油期货价格挂钩的走势。受此影响,人民币对美元加速升值可能成为未来2至3个月的主题,但这一趋势可能被短暂的平台区间所打断,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将明显增强。而人民币对美元快速升值的趋势可能在第四季度结束。

相关数据也显示,尽管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在加快,并创下2008年以来的第55个新高,但离岸NDF市场预期人民币一年内升值幅度仅为6.4%,远远低于年初的水平。这一预期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压力和动力已经明显降低。

就人民币不断升值的问题,专家指出,一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升值的压力,汇率调整是自然而然的事。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是平衡国际收支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重新调整国内经济资源结构配置的契机。只要正确处理好汇率波动和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增长并不构成威胁。对于被动升值的情况,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双边或多边磋商,加强国际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协调,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此外,专家指出,在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升值之际,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大量从美国流出的国际资本倾向于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作为“避风港”,这对希望通过加息来降低内部流动性的新兴经济体构成极大压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资本流入国,并且这种格局在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会长期保持。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流动性过剩等矛盾迫使央行渐次加息,中美利差已从2007年年初的2.46个百分点发展到2008年初基准利率倒挂0.64个百分点,这可能成为“热钱”继续涌入中国的“催化剂”。

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不仅会加剧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催生金融市场和房地产泡沫,也将加剧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继续推高人民币汇率。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专家提出建议,首先我国应慎重开放资本账户,阻止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渗透和影响。其次,充分认识市场预期对稳定资产价格的作用,坚决抑制国际“热钱”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投机活动。

专家指出,在金融市场上,资产价格依赖于对其未来价值的预期。所以任何导致市场预期波动的因素都会立即对金融市场以及主要宏观金融变量(例如利率和汇率)产生影响。现阶段,在宏观基本面保持基本稳定的环境中,人民币汇率走势更多受制于市场因素的变动。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空间有限和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国内流动性管理有可能依赖于汇率调整的倾向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这种预期在国际“热钱”的利用和助推下,会形成市场追逐的明确目标。人民币汇率在市场升值预期推动下脱离管理层调控区间而被动走高,一旦国际投机资金达到收益预期,我国“严进宽出”的外汇管理政策又为资本流出提供了畅通的渠道。鉴于此,建立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预期,使市场相信国家捍卫汇率政策的自主性和稳定性的决心,对于维护我国金融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十分重要。

5.美元贬值,何时到尽头

自2007年第三季度次贷风波爆发以来,美元汇率加速贬值,并刺激国际油价、金价一路飙升,造成了以“三金(美金、黄金和黑金石油)异动”为表象的国际货币体系初步紊乱。受此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欧美政策调控者遏制次贷风波持续恶化的困难潜在增加,受次贷风波直接冲击较小的新兴市场也面临着货币升值压力加大和外部金融风险激增的挑战。

美元持续贬值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2008年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明确提出:“我现在所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自从美元持续贬值以来,“美元贬值何时见底”这个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针对此问题,金融专家或机构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2008年3月,工行发布报告称,预计2008年下半年美元贬值将见底。报告称,美元贬值见底不同于美元汇率反弹,前者代表的是中长期趋势反转,后者则很可能是一种短期波动。造成美元汇率短期波动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数据的公布,各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可能变化,次贷风波的局部反复,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等。而美元贬值见底的决定要素在于美元均衡汇率,只要美元均衡汇率不出现大幅下滑,美元继续大幅贬值将缺乏空间。美元贬值见底的根本条件是次贷风波滞后影响充分显现后美元均衡汇率的企稳及其长期恶化可能性的消除。

根据美元均衡汇率的决定因素,美元贬值见底的具体条件包括:一是次贷风波对美国经济增长中长期冲击有限,这实际上要求次贷风波不能大幅恶化,而美国中长期消费倾向也不能受到较大负面影响;二是美国贸易条件的持续改善,这一定程度上要求以中国为代表的美国主要进口来源地物价保持稳定,进而避免美国进口价格指数的不利变化;三是美国技术进步的维持,这要求次贷风波对金融创新的抑制效应得到缓解。

至于美元贬值可能的底部位置,工行经济专家指出,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的美元贬值存在“超调”成分,这意味着近期美元指数和各货币对创出的历史低位已经较为接近底部位置,只是由于利空因素尚未出尽,而次贷风波和美国经济的不确定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甄别,美元汇率在触及底部之前将经历一些短期波动。

正如专家预测的那样,在2008年3月17日,美元指数创下70.698点的新低,美元对欧元为1.5532(USD/EUR),对日元为95.78(JPY/USD)。

经过系列论证分析,工行认为美元贬值见底可能时机出现在2008年第三季度的概率约为40%,出现在2008年第四季度的概率约为30%。形成如此判断的原因在于,2008年下半年三个标志性的“趋势反转”将很可能使美元贬值见底的条件得到满足。这三个趋势反转分别是次贷风波的趋势反转、欧美经济增长对比的趋势反转和欧美货币政策方向的趋势反转。

工行在报告中称,首先,根据他们此前研究得到的预期,一系列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刺激效应将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集中显现,欧美货币市场信贷紧缩也将由于流动性注入和信心恢复而得以缓解,次贷风波由扩散向平息的趋势反转将可能出现。

其次,对美国经济的专题研究表明,200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将持续萎靡,增长率约为0.2%和0.6%,而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反弹至2.1%和2.0%;相比之下,欧元区经济增长可能由于强势欧元的负面影响在2008年出现反转,在2007年第四季度增长2.2%之后,2008年前两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将初步放缓至1.7%左右,而在2008年后两季度进一步放缓至1.5%左右。两相比较,欧美经济增长的趋势变化方向相反,美元对欧元汇率将获得有力支撑。

最后,美国同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在2008年第三季度出现较大反差。预计2008年第二季度美联储将继续将基准利率下调至1.75%左右,而在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预计美联储将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重新缓步启动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至2%左右,并维持一段时间后继续上调。而由于增长风险的加大,欧洲中央银行则于2008年第二季度启动降息周期,并在第四季度将基准利率下调至3.5%左右;英格兰银行也在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降息,并于第三季度将基准利率下调至4.75%左右。货币政策的趋势反转将给美元短期名义利率走强提供助力。

总而言之,工行认为,三个“趋势反转”于2008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的同时出现将促使美元反弹长期持续,美元贬值将由此见底。

6.欧洲企业叫苦不迭

面对疲弱经济数据的相继出炉,美元汇率不断走低。美元持续贬值对欧洲企业来说,如同雪上加霜。有专家认为,欧元兑美元汇率已经迈入了一个让人“不堪”的境地,而欧元的快速升值将再次引发欧洲经销商对欧元区出口的担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