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外科护理学
29234900000024

第24章 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5)

1保持循环功能的稳定:①应连续心电监测72小时以上,通过对心率、血压、氧饱和度、CVP、LVP的监测,能及时了解心功能,对低血容量、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要及时纠正,围手术应加强监测心电图,有助于及时发现血钾的异常,以确保循环可能的稳定。②严格控制心率在70~100次/分,以保证良好的心输出量。同时应注意节律的改变,常由于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缺氧、耗氧量增加等而导致心率增加,甚至发生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有: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快速型心房纤颤、室性期前收缩等。应迅速做出正确诊断,并协助医师消除诱因,采取应急措施。

2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术后机械辅助呼吸一般为6~18小时,有利于体外循环术后病理生理紊乱的恢复,要保证供氧,以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当患者清醒后,心率、血压平稳,自主呼吸恢复,肌力增加,无大出血,要定时监测血气分析,如无异常,即可停止机械通气,脱机半小时,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监测血气满意后,拔除气管插管。②协助患者有效的咳痰,督促患者深吸气或吹气球,定时拍背,护士的手呈“杯”状,自下而上叩击背部,加强胸部体疗。行雾化吸入,20~30分/次,每日3~4次,以有利于分泌物咳出,防止肺不张的发生。

健康教育

1说明饮食与疾病的关系,指导患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有利于体力的恢复及刀口的愈合。冠心病患者应低脂饮食,宜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辛辣、酒等。应用强心利尿剂的患者,要鼓励患者进含钾丰富的新鲜水果。

2指导患者深呼吸,协助咳痰,加强胸部体疗,有利于肺部膨胀及远端分泌物的咳出,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肺功能。

3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期在床上活动及注意事项。

4出院指导:①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有发生“桥”栓塞,再次肌梗死或心绞痛的可能性,应坚持进行长期的定时随诊,了解心功能和供血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治疗。②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出院后一般需休息6~8个月后进行全面复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电图、X线检查等,如心功能恢复良好,逐渐增加活动,但不易过早从事体力活动。③遵医嘱继续服用小剂量抗凝剂,包括阿司匹林、潘生丁等。继续服用扩血管药、降糖药、降血脂的药物。④随身携带保健盒,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1有的患者因心脏黏液瘤部分阻塞二尖瓣口或随体位变化可出现间歇性晕厥,故应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瘤蒂有活动度者应缓慢起床,站立时,动作一定要缓慢,避免瘤蒂阻塞二尖瓣口所至的阿斯综合征。

2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抵抗力,改善全身状况。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应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3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注意体温变化。避免受凉,减少探视,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要控制液体量,特别是单位时间的输入量,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的黏液瘤组织疏松、脆弱,特别是息肉状或葡萄状的黏液瘤,其表面部分的大小不等的碎片容易脱落,可引起动脉栓塞,如脑栓塞、肠系膜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应加强夜间巡视,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并备好各种抢救物品。

5加强术前呼吸训练,观察患者的咳嗽反射,训练有效的咳痰方法,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宣传术后咳痰的重要性,积极控制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以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给予氧气吸入,2~3L/min,每月3~4次,每次1小时以改善肺循环,减少缺氧发作。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1)患者入监护室,应迅速连接各管道,包括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妥善安置各输液管道,特别是升压药、扩血管药的给药量及给药途径,应设立明显标记。观察患者的神志、皮肤改变以及四肢末梢循环等,听诊双肺呼吸音,随即复查血气、血生化。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以判断手术中的管理是否得当,病情是否稳定。黏液瘤摘除术后发生意外多在术后早期,因此,要加强此时的管理。

(2)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共同测定并记录第一次血压,要用血压计测定,应注意音质。向手术医师全面了解手术全过程,包括手术方法、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心脏复跳情况。同时要了解术中发生的意外、目前患者的状况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

(3)术后去枕取平卧位,如循环不稳定,尽量减少翻动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循环稳定即抬高体位,呈斜坡位,以有利于膈肌下降,增加肺容积。

(4)定时测定血气、血生化,特别要注意有无通气不足、通气过度以及酸中毒等,同时要特别注意血钾、血钠的结果,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

(5)保持心包、纵隔引流通畅,定时挤压,接低负压引器。避免发生心包填塞。

(6)全麻体外循环患者术后要禁食,拔除气管插管后6小时,给予少量饮水、米汁。肠鸣音恢复后给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有利于刀口愈合及体力恢复。

2心理护理

同“风湿性瓣膜病”一节。

3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瞳孔的大小、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以及各种病理反射,如有意识障碍,应头置冰帽降温,保护好大脑,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

(2)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心律、引流量、氧饱和度变化,每15分钟测量1次,病情稳定后30分钟至1小时测量1次。体温、CVP、LAP每小时测量1次。尿量、引流量、输液量,每小时统计1次,并严格准确记录。发现异常,协助医师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3)持续心电监护48小时以上,由于患者术前心功能差,如术中心肌保护不好,或主动脉阻断时间过长,术后常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应适当延长人工呼吸机的辅助时间,避免缺氧,以改善心功能。应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注意节律及ST-T的改变。

治疗护理

1对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减少肺部并发症。①加强使用呼吸机时的呼吸道管理以及拔管后的护理。护理人员应注意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痰鸣音、哮鸣音、干湿啰音,要注意胸廓的活动度是否对称,同时应重视患者门齿与气管插管接头及刻度的距离,并严格交接班。要用胶带固定好气管插管,严防移位、脱出。应束缚四肢,避免发生意外。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加强湿化,如呼吸机湿化器不佳,应定时气道内滴盐水,每次2~3mL,如分泌物多且黏稠,每次4~5mL,以稀释痰液,避免分泌物黏稠甚至结痂。如一旦造成肺不张,后果严重,使肺顺应性降低,功能残气量减少,肺内分流增加,使肺通气与肺交换发生改变,应引起高度重视。③定时膨肺,使用呼吸机应加SIGH(叹息),每100次呼吸中有一次潮气量增加05~1倍,可避免恒流的潮气量而造成的小气道以及远端的肺泡不张。如呼吸机没有SIGH,用简易呼吸囊每3~4小时膨肺3~4次。④应掌握好吸痰技巧,以保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吸痰动作应轻柔,每次吸痰时间小儿<10秒,成人<15秒,避免引起严重缺氧。负压不宜过大,以减少气道黏膜损伤。⑤加强胸部体疗,预防和治疗肺部并发症,改善肺功能。拔管后,如循环稳定,立即抬高体位,使膈肌下降,增加肺容量,督促患者咳嗽,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吹气球,有利于萎陷的肺泡膨胀,改善缺氧状态。

2保持循环功能的稳定,定时监测CVP、LAP。特别是应用正性肌力药及扩血管药物时,应严格掌握指征、浓度、给药量等。给药途径要单道输入,两药不宜混合输入。必须应用微量泵或输液泵给药,避免血压、心率有大的波动,否则,不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健康教育

1嘱患者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出院后休息3~6个月,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劳逸结合,术后3个月来院复查,根据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以及体格检查看心功能情况,指导患者的活动量,避免重体力劳动。

2术前有心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做好自我监测,继续纠正心功能,遵医嘱继续服用强心利尿剂,服用半个月,减半量。要注意心率变化,如低于60次/分,暂时停用地高辛。并注意有无恶心、呕吐、黄绿视等症状,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应及时补含钾的食物,避免发生低血钾,否则易导致洋地黄中毒。

3如术后不明原因地又出现发热、消瘦、疲乏、血沉增快,甚至出现心力衰竭、晕厥等,应迅速到医院就诊,排除黏液瘤再发或复发。